王国维最动人的一句词: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
文化
2024-10-31 21:26
重庆
唐宋的诗词读过不少了,今天我们换个口味,来读一首很美的王国维的清词。王国维是浙江海宁人,后来的金庸先生也是海宁人,和王国维是老乡。金庸对王国维就特别推崇,生平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出自王国维的诗——“一事能狂便少年”。大家都知道王国维写过《人间词话》,搞诗词评论是一绝。实际上,王国维的诗词创作也是炉火纯青,就比如今天这首《虞美人》。先看上阕,“碧苔深锁长门路,总为蛾眉误”。这里的长门,是用了陈皇后的典故。当初陈皇后被汉武帝废黜,只能到冷僻的长门宫居住。因为失宠,无人眷顾,所以让青苔得以密密麻麻的野蛮生长,远远看去就像是把长门的路给深深封锁住。可她为什么落得如此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惨淡下场呢?王国维给出了答案,“总为蛾眉误”。这里的蛾眉是局部代替整体,以好看的眉,代指整个人的好看。说因为她长得太好看了,所以她才落得如此下场。这很有意思。一个女子被人冷落,不是因为她的丑,而是因为她的美。因为她太美了,所以遭人嫉妒,遭人诋毁,遭人围攻。这种强烈的反差,是一种巨大的无法回避的悲剧,它让这首词一下子具备了荒诞的色彩。但这种荒诞、这种悲剧却又是真实的,历朝历代都在反复上演。屈原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辛弃疾是“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他们说得也都是同一回事,一个太美太有才华的人,总是被人“谣诼”被人“妒”。它们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呢?接着看下两句,“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真红一点臂砂娇”。自古以来,这种谗言,这种诋毁的力量就是巨大的,尖锐的。它一旦积攒起来,哪怕是人体最坚硬的骨骼都能被熔化销毁。志大才高的贾谊是这样,“降、灌等毁之”,被贬去长沙。飘逸狂放的李白同样逃不过,大为感叹:“人生实难,逢此织罗。积毁销金,沉忧作歌。”面对这样的骨能消的积毁,我们对比贾谊、李白都通通逃不掉、敌不过,这位女子当然也一样。她又如何对抗呢?只能凭“真红一点臂砂娇”。这两者又是一个巨大的反差,一个强弱分明的对比。毁谤和伤害,是自古以来的,是不断累积的,是能消磨骨肉的,其恐怖的力量可想而知。但她所能拥有的“真红一点臂砂娇”呢?就那么一点微不足道的真红臂砂、以及那么娇嫩甚至是脆弱的一戳就破的肌肤,其抵抗力也不言而喻。可当这两者碰撞到一起时,哪怕谣言滔滔如洪流如深渊,她的这一点“真红”这一份“娇”,却似乎火一般燃起来了,亮起来了。这让所有人看清了,她是在用真用美,对抗邪恶,逆流而上。在沉沉的夜幕笼罩的那一刻,她的美也最是明艳不可方物,尽管这种美转瞬即逝。接着再看下阕,“妾身但使分明在,肯把朱颜悔?”这两句说得真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内耗。只要我自己活得坦荡分明,光明磊落,哪里会因为别人恶意毁谤,我就要内耗自己,归罪自己,改变自己,甚至去悔恨自己美好的容颜呢?而且她从来都不是纠结的、犹豫的,而是异常坚决的、肯定的,这就像屈原所说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当我们知道自己是对的是美的,就也不必去迎合别人的看法,在乎别人的眼光。所以最后词人说,“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我再也不会指望别人来对我的肯定、恩宠、欣赏,我要自己簪一簪花,照一照镜,自己欣赏自己。中国的诗词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所待的,另一类是无所待的。有所待的比较常见,比如虞世南的“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又或是孟浩然的“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都是生怕没人知道自己有才华,也时刻等待别人提携自己。更有甚者,还有的杜荀鹤“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一旦发现“君王”宠爱的不再是美丽的容貌时,自己连梳妆打扮的心思也没有了。但还有一类是无所待的,用韩愈的话说就是“足乎己而无待于外”,即不需要通过别人来发现、肯定、欣赏自己,自己欣赏自己就够了。这类的诗相对少一点,比如张九龄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又比如王国维这句“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当他们的内心能够自我丰盈时,也就不用再讨好别人,而是可以从容的欣赏自己。对了,说到这里,这句“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被我选用放在了新书《历史的照妖镜》的书签里,大家看是不是很美:用在这里也有两个含义。一是让大家坐下来放平心态,可以从容舒适地观赏书里的镜中人。这些书面里的镜中人,也有很多遭受了诋毁,但始终志向不改、信念不衰,比如岳飞、于谦、文天祥、袁崇焕等等。另外一个是大家放下书里的故事后,也能闲适的簪几朵花,照一照镜子,不要忘了欣赏你自己的才华和你自己的美。除了这张书签之外,还有两款来自烟雨兄和六神磊磊老师的祝福书签,都很精美。等待大家拿到书后自行揭秘。这本《历史的照妖镜》,也是我和烟雨兄在六神磊磊老师的工作室一同合著的。全书以"岳飞之死"为引子,揭开了当时及后来种种惊心动魄但又波谲云诡的历史真相。比如:宋高宗为什么比金国人还想杀岳飞?当岳飞遇害时,朝中的官员们各自是什么态度?有谁在落井下石,又有哪些勇敢的小人物站了出来声援岳飞,闪现了人性的光辉?被后世称为“奸臣”的韩侂胄,又为何要帮岳飞平反?韩侂胄坚决北伐,看上去继承了岳飞的遗志,却又为什么身败名裂?总之,围绕“岳飞之死”,这本书用比较新颖的视角和翔实的史料,展开了一幅耐人寻味的历史众生相。并且它还不全是岳飞的故事,这本书里还串联了几位和岳飞命运相似或者有关联的历史人物,包括狄青、于谦、韩侂胄、文天祥、戚继光等等。他们有的预演了岳飞,有的重现了岳飞,有的则走向了岳飞的反面……喜欢岳飞,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直接入手,现在39.8包邮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