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科技创新,平台型
新材料企业应该如何不断自我进化,以保持竞争力并穿越周期?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国际标杆企业的发展历程非常具有借鉴意义。本篇报告以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国际新材料巨头杜邦(DuPont)公司为样本,分析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发展策略,及其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为探讨我国新材料企业发展模式、未来前景提供参考。
杜邦是全球特种化学品/材料领域的领导企业。公司以其卓越的技术领导力及创新能力,为电子科技、下一代汽车、水处理、防护、工业技术等领域提供创新技术、高性能材料。2022年,杜邦的销售额为130亿美元、净利润为59亿美元,位列“全球化工50强”。
在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杜邦的业务是持续变化的,但顺应时代需求不断研发创新、业务多元再重构是不变的主旋律。(1)公司将研发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不断扩宽产品边界,构建技术壁垒和差异化、多元化的产品壁垒。公司持续保持行业最高水准的投入研发,基础科研与商业转化并重。(2)历经美国立国、世界大战、全球工业化、科技革命等,公司始终顺应时代变革趋势,通过多元化和架构调整、业务重组来进行自我进化。如向上游延伸以应对石油危机、通过横向并购扩大行业影响力、全球化扩张、进入生物医药等新领域进行多元化探索等。
杜邦是典型的平台化发展的企业。平台化是新材料企业穿越周期、突破“小而美”瓶颈的方式之一。根据对多家国际材料巨头发展历程的分析总结,新材料企业主要有两条成长路径:(1)平台化,如杜邦、信越化学等,基于高研发投入和底层通用技术,不断拓宽业务边界,多元化、差异化发展。(2)纵向一体化,如巴斯夫、陶氏等,从核心产品/业务出发,向上游、下游不断延伸,在壮大的同时也巩固了成本优势。
平台化新材料企业往往经过三个发展阶段:(1)深耕单一或几个材料品类,成为细分领域龙头;(2)沉淀核心能力,包括通用型研发方式、生产工艺、技术平台等;(3)基于核心能力进行多品类布局,实现跨领域、跨区域发展,成为能够穿越周期的全球化平台型公司。
平台型新材料企业的优势是基于创新能力构筑的产品差异化优势,但在规模经济方面有一定劣势。企业基于通用技术平台,高效进行大量产品的开发和迭代,形成庞大的专利网络,构建无形资产护城河;通过多元化产品和高效定制化能力,获得大量高粘性客户,构建转换成本护城河。不过,差异化产品的市场天花板通常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且多元化、复杂的产品矩阵会导致管理、运营等边际成本增加。因此平台型企业主要通过高溢价而非低成本来提升其盈利能力。
风险提示:与一体化发展模式相比,平台化发展的难度更高,失败的风险也更大。一方面,企业需要通过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来保持其产品的差异化优势;另一方面,企业需要不断拓展业务边界、探索新领域,会导致“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也存在商业化失败的可能。
请登录兴业研究APP查看完整研报
获取更多权限,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