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与『人性』

文摘   职场   2023-11-19 19:00   北京  

这是“西欧欧第147篇原创文章


很早就想开篇文章来聊聊这个话题,但一直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直到最近看到如下两个数据和一条新闻:


  • QuestMobile发布的《2022银发经济洞察报告》显示,短视频在上网的老年人群体中的渗透率高达71.2%,至少有2.28亿的51岁以上的老人在刷短视频,而这些50岁以上移动网民月人均使用时长121.6小时,平均每天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据社交媒体管理平台KAWO发布《2023银发经济下的社交媒体营销》统计,60岁以上的网民中有80%平均每天会花1.5小时刷短视频


  • 11月13日,尼泊尔政府决定禁止社交媒体应用程序TikTok,称其“破坏了尼泊尔的社会和谐”。尼泊尔外交部长表示,将立即禁用该应用,“政府有必要规范社交媒体的使用,因为这些媒体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并造成不雅内容的传播。”

上述这两个数据是不是让你也有些震惊?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年轻人一直都是互联网的主力人群,殊不知在短视频出现之后,老年群体表现出格外强劲的增长态势,而那些时间、精力和经济相对充裕的老年人们,更是不少短视频平台眼中的香饽饽,这也直接导致出现了各种乱象。


技术的“阴阳面”


打开百度,输入关键词“短视频+老人+诈骗”,可以得到超过2000万条结果,其中充斥了大量以短视频形式对老年人进行诈骗的各种套路,诸如假冒明星、剧情编排、黄昏恋PUA、直播打赏、诱导消费等等,可谓眼花缭乱层出不穷,让人不得不为银发群体们捏上一把汗。


当然,这篇文章并不是声讨短视频的战斗檄文,毕竟“技术无罪”,客观讲,“短视频”和“智能推荐算法”等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方式,甚至还提升了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效率,这是技术的“阳面”。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技术的“阴面”,无数人被“短视频+智能推荐”这一组合拳攻陷,尤其是缺乏辨识能力和自控能力的老年人,在面对专业技术性造假、智能化技术造假、阐释性和语境置换式造假等高超且隐蔽的造假手段时,通常在不知不觉中就已沦为数字谣言的传播者或网络骗局的受害者,这不仅会让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受到损害,同时也给社会稳定埋下了无数隐患,这或许也是尼泊尔政府下令禁用TikTok的原因之一。


那么,基于“短视频”和“智能推荐算法”等技术的某音、某手等让人上瘾的产品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这般模样的呢?答案之一应该就是“运营”。


运营的本质


众所周知,一款互联网产品在诞生之初往往只是为了满足用户的某个特定需求,比如满足购物需求的京东、满足打车需求的滴滴、满足饮食需求的美团等,而在产品积累起一定规模的用户流量之后,大部分产品通常会受制于商业模式变现的诉求,通过不断丰富产品功能或新增产品线来拓展自身的服务边界,以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而“运营”就是这个拓展过程中的主力军。


运营的本质是“连接用户和产品”,而运营的理想状态就是实现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的正向循环,实现相互成就和共同增长。运营的结果不仅会产品的迭代方向和功能形态产生决定性影响,同时产品在不同阶段所制定的各种指标(拉新/活跃/留存/转化/传播等),也需要通过运营手段去完成。很显然,搞清楚用户的真实需求在运营过程中至关重要,也就要求每一位运营从业者要具备“洞察需求和人性”的技能。


关于需求,我们可以参考经典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模型”(上图),将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5个层次,如果从运营角度来看,则能将用户需求归并为以下3个层次:


  • 对产品的需求:满足用户对产品物理属性和功能属性的需求,包含但不限于产品的功能、APP的功能、服务的水平等。

  • 对事件的需求:满足用户的参与感和自尊心,策划活动时让用户乐于参与其中,刷了存在感而且不掉价。

  • 对自我的需求:满足用户自我实现的需求,让用户与品牌、产品共进退,将产品的发展当成自我实现的事业,打造利益共同体。


至于人性,《圣经》中列出的“人性七宗罪”包括: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同样切换到运营角度,可以用于激发用户参与和购买的突破点则有懒惰、贪婪、虚荣、吃瓜和从众心理等,这些都是人类普遍拥有的本性,也是运营在策划各种活动时经常用到的切入点,所谓“想其所需,投其所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结语


说回让无数人上瘾的短视频,首先这种短平快的形式迎合了当下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其次平台会根据交互数据(收藏/关注/转发/留言等)来分析用户喜好,进而配合强大的智能推荐算法来让人们更容易浏览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于是我们就像含住奶嘴的宝宝一样,沉浸在一群表演家所构建出来的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在这个世界里,男生俊俏帅气逼人、女生漂亮气质大方前凸后翘身材棒、唱歌跳舞样样精通……这一切都让我们的大脑疯狂分泌多巴胺而感到无比的愉悦和舒爽,进而为平台贡献更多的时间和价值。毫不夸张地说,野蛮生长的短视频平台们确实是“算法+运营+人性”的集大成者。


但是,对于这种通过“无限放大人性弱点”来获得业务增长的做法,正是需要每一位运营从业者需要关注和反思的。在笔者的运营职业生涯中,见到过太多由于无底线运营而对用户造成实质伤害的案例,有被网贷缠身而自毁前途的大学生、有用公款打赏主播而锒铛入狱的公务员、有遭遇“运营杀猪盘”而一夜返贫的老大爷……毕竟,人性的弱点固然会永远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光明正大毫无忌惮地利用


最后,希望每一位运营从业者都能树立并守住“底线意识”,在制定运营策略时关注人性并适度克制,不管我们的业绩压力有多大,请务必保护好你的用户,他们并不是数据看板上的冷冰冰的PV、UV、GMV,而是活生生的,人。


……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既然都看到这儿了

不妨点个“”或“在看

抑或“转发”给朋友

手留余香



作者简介

一位拥有16年运营经验的斜杠中年(数字化运营专家/专栏作者/非专业讲师),主要混迹在金融圈和互联网圈,操盘过千万级用户体量的互联网产品,擅长数字化运营深度咨询、运营体系搭建和策略规划落地。拙文皆为日常所沉淀的运营方法/心得/案例/见解,望助同道中人少走弯路早有收获,善莫大焉!


西欧欧
聚焦银行数字化/数智化运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