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马体”在某些领域被禁用一事,被誉为“ 守住了真实底线”,不少需要报考的同学开始思考:假如没有了“美颜工具”,我们用什么来“美颜”?本期,俏佳人携手 健康生活践行者 楚惠,和我们聊聊大家很关注的话题:除了各类的“美颜工具”,我们还可以有什么美容妙方?回顾胭脂粉黛诞生前的古人,“美颜”靠的只能是自身内在的“能力”:那就是身体气血的充盈——气血充足,身体有满满的活力,皮肤充满光泽,自透红润,这就是“本来就很美”的“健康美”或“自然美”。在保养自身气血方面,有一个流传了上千年的方子,叫“八珍汤”或“八珍散”,在方剂组成方面,由补气的“四君子汤”和补血的“四物汤”组合而成,被公认为能“补气补血”的方剂。“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出自1078年后初刊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大医局所属的药局执行编写的成药制剂规范,历经多次增补修订,收录常用中药方剂近800条,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制法,当中包括许多流传至今的名方,如至宝丹、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紫雪丹、四物汤、四君子汤、逍遥散等。由“四君子汤+四物汤”组成的“八珍汤”,在元代医学著作《丹溪心法》的记述中将其总结为:“功在和气血,理脾胃。主治虚损属于气血两虚,脾胃不和者。治少气懒言,食欲不振。”“四君子汤”、“四物汤”及由两方组成的“八珍汤”,一直受养生人士的追捧,加上组成的药材本身陆续被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为药食同源,不少朋友平时会随手应用,但也有不少朋友反馈,在服用这些汤方或中成药后,并没有传说中的灵验,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先来看看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 闫玉红主任医师对这三个组方的解读:
闫主任认为,“四物汤虽能补血,又能活血,但一般而言,我们偏重于它补血养血的功效。我并不推荐四物汤作为普通女性朋友的日常食疗方,只有当有血虚或兼有血瘀的时候,如产后或经后,才适合吃四物汤。但需注意四物汤的禁忌。”“四物汤中有行血活血的药材,故孕妇不宜。湿热体质或阴虚的人士, 脾胃虚弱、便溏的人士,月经过多的人士在月经期间都不适合。”在现行的《中国药典》中,收载有非处方中成药“四君子丸”、“四物颗粒”和“八珍丸”的制剂方,功效分别为“益气健脾”、“养血调经”、“补气养血”。虽然八珍丸能“补气养血”,但在气血虚损的情况下,并非都可使用八珍汤,闫主任提示,在使用八珍汤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无四物汤禁忌症的气血不足女性,一周可用2~3次。一般女性用作补血,经后可连服3天,每天1次,补血效果佳;
✔ 如果选择的是颗粒冲剂,用姜枣茶送服更佳,在饭前30分钟服用,效果更好;
× 感冒、发热等身体不适、邪气未清除时,慎用,否则会滋长邪气,还可能加重病情;
× 脾胃虚弱的人不适合。八珍汤虽有补益脾胃的功效,但补血的药材过于滋腻,脾胃虚弱者难以消化吸收;
× 有湿热、阴虚的表现时慎用。八珍汤性味偏温,容易加剧口舌生疮、长痘痘等“上火”症状;
× 孕期慎用,月经过多者慎用;
× 八珍汤为气血双补的方剂,服药期间应避免耗气伤血的行为,如规律饮食,忌生冷、油腻食物;规律作息,忌过劳、熬夜;同时,避免思虑过度、生气恼怒、受寒等。
针对八珍汤中四物汤组成的禁忌,宋代后的中医典籍陆续收录了八珍汤在应用中的变方:
在原八珍的基础上加入砂仁,砂仁辛,温,归脾、胃、肾经,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常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等症,更好的制约了四物汤的滋腻。我们在药房中常见的非处方中成药,与八珍汤相关的还有“八珍益母丸”,是八珍汤方加入益母草组成,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八珍汤在“益气养血”外的“活血调经”功效,对症也很明确,属气血两虚兼有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才适用,虽为非处方药,建议在使用前先咨询医生的意见,不宜随意服用。在对八珍汤等名方的应用建议中,闫主任再次提醒:中医认识疾病及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辨证论治”,同一个病会有不同的证候,因此应用名方调理身体前需了解自己的体质及病因,更需要了解名方的适应症,才能对证下药,达到调理治病的目的。在“八珍汤”、“八珍散”等属中药方剂的药物之外,我们日常中碰到更多的是带有“八珍”二字的零食糕点或代乳类冲饮品,它们的品名基本都带“八珍糕”或“八珍粉”等字眼,不是中成药,也不是保健食品,而是完完全全的食品,不带药用或保健作用,那我们又可不可以随意食用呢?
在“八珍糕”或“清宫八珍糕”的资料里,我们看到了“八珍糕”的应用和配方:分为“乾隆男八珍”、“乾隆男八珍老年版”和“慈禧女八珍”:茯苓、白扁豆、莲子肉、薏米、山药、芡实、麦芽、山楂,目的是“健脾消食化积”。茯苓、白扁豆、莲子肉、薏米、山药、芡实、人参(党参)、白术,目的是“强身健体”。茯苓、白扁豆、莲子肉、薏米、山药、芡实、麦芽、藕粉,其目的是“健脾养血”。八珍糕方的最先出处,是明代外科学家陈实功1617年《外科正宗》收载的食疗方。此后清朝词人、学者、藏书家朱彝尊在其1731年的养生食疗著作《食宪鸿秘》中也记载了“八珍糕”这一食方,由糯米粉、山药、炒白扁豆、薏苡仁、莲子、芡实、茯苓、白糖等八味食材做成糕点,后被乾隆御医在1770年前后应用。乾隆皇帝实际执政时间长达60年零4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他的这个八珍糕食疗方,在多年后的光绪年间,被慈禧的御医调整为“女八珍”食方,再由民间在实际应用中加减微调,流传至今。*八珍糕主料作用参考:茯苓、白扁豆、莲子肉、薏米、山药、芡实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白扁豆】:甘,微温。归脾、胃经。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莲子】:甘、涩,平。归脾、肾、心经。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薏米】:甘、淡,凉。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芡实】:甘、涩,平。归脾、肾经。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以上6味通常等量使用,也会因应调补重心而加减用量,调量的关键是针对服食者的体质而定。以上主料在制成糕点时,原创方的记载是加入糯米粉粘合,并以白糖调味,但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将“八珍糕”转换成“八珍粉”调匀服用。在1798年成书的《宁寿堂经验济急丹方》中,记载的“八珍粉”食方,组成为以上六味主方,并加以麦芽和砂仁,在调和时加入粳米粉,使食方成为更滑润的羹糊状。糯米和粳米在饮食调理上也分别针对虚寒症和郁热症,各有所长。*八珍糕常用对症加味作用参考
【麦芽】:甘,平。归脾、胃经。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
【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砂仁】:辛,温,归脾、胃、肾经,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陈皮】:苦、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人参】: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党参】:甘,平。归脾、肺经。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藕粉】:甘、咸,平。益血,止血,调中,开胃。
【猴头菇】:甘、平,归脾、胃经,健脾,养胃,安神。
【糯米粉】:甘、温脾、胃、肺经,补中益气、健脾止泻;
【粳米粉】:甘、平(偏凉),归脾、胃、肺经,补气健脾、除烦渴、止泻痢
八珍汤的创始方是在六味主方的基础上加入糯米或粳米,以便制成糕点或在调成糊状时增加粘稠度。【麦芽】加入有助消化的麦芽,在行气消食的过程上以消化面食擅长,乾隆年轻时的男八珍。【山楂】除麦芽外还加入山楂,山楂在消食健胃的过程中以消化肉食和油脂见长,估计也对症了乾隆壮年时的饮食习惯。【砂仁】在八珍粉中的加入,可化湿开胃,温脾理气,更利于身体消化八珍主方甘平为主的物性。【陈皮】后期流传过程中加入陈皮的作用与砂仁相仿,在益脾健脾之余理气化滞。【人参】可增强八珍主方补元气和益血的能力,换用【党参】的话,取党参的养血生津和健脾益肺的作用。【白术】可加强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作用。这三个加味据传是乾隆晚年用作强身健体之用。脾胃虚弱的人士,还可以【太子参】替代人参,以增强八珍糕健脾益肺的能力。“八珍糕”或“八珍粉”这个食方,主要是调理脾胃的运化能力,【藕粉】在调和脾胃的同时还能益血生津,脾胃调理好了,津液化生有常,自然气血充盈。怪不得慈禧当年这么喜爱这个食方在现代应用中,为加强八珍食方对脾胃的养护,不少人士喜爱加入猴头菇。【猴头菇】 甘、平,归脾、胃经,健脾养胃,安神之余,不少人士喜爱用于消化系统的不调。由于现代研磨技术的进步,我们看到一些八珍糕或八珍粉的配方中,并不一定要加入糯米粉或粳米粉,使这道食方的适应面更广。上述“八珍糕”或“八珍粉”的主料或变方配料物性均衡,产生滋腻不化的机率相对传统“八珍汤”方更少,因而为可在作为食品或自制食方流传甚广。八珍糕的组成食材,除了点心和羹糊,平时还可以用来煲制成素汤或瘦肉汤,消化有障碍的人士可以只喝汤不吃渣。这个汤方,取传统八珍糕方食材,加入养胃安神的猴头菇,理气健脾的陈皮,让主食材的甘补更好被我们身体消化,猪瘦肉甘咸微寒,入脾胃肾经,能生津养血润燥,是秋冬更适合大众体质的肉食,脾胃功能健运,气血生化有源,身体好了,也不用专门去美颜啦。素食人士,也可不加入猪瘦肉,将其他食材煲煮2小时成素汤,日常代茶饮用。在外用膳也可到专注养生的食肆品尝“八珍药膳汤”,在点用前,记得问清八珍的食材组成,根据食用者的体质来决定是否需要调整配料哦。您平时食用的八珍食方由哪些食材组成?欢迎留言和我们说说哦~注:本文部分素材摘自《广东中医药》《中国好营养》《中国食物成分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食材功效摘自《中药学》《中医营养学》《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百度健康药典》《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仅供阅读参考,中药材的使用须辨证论治,应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随意使用,更不可随意听信中药偏方和广告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