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征 | 小切口 大文章——来自大山村水资源的调查

文摘   2024-09-20 09:47   安徽  



小切口  大文章


——来自大山村水资源的调查

钱  征




我第一次去珂田乡大山村,看望那苍茫的仙寓山,看望那清澈的沧溪河,看望那勤劳善良的大山人,是1998年9月底的事。打那以后,我经常去大山村,也时常惦记大山村的发展。


2002年1月,通过检测,珂田乡大山村发现面积2000亩以上、含硒量高达44微克/千克的富硒带。
2003年6月23日,央视七套《致富经》栏目晚9时,播出珂田乡大山村电视新闻专题片《这山我们不卖》。
2004年4月17日—19日,央视四套《华夏文明》栏目记者来石台采风。是年6月28日,18集《华夏文明》池州文化系列节目在央视播出。其中《石台古徽道》《古法制香》《老油坊》《哥德堡号与雾里青》等在石台拍摄。是年7月,央视四套《华夏文明》播出5集石台旅游专题片。
2006年4月1日,石台县秋浦河考察队在珂田乡徐村发现一块明代茶会石碑,碑上书有“徐川李茶会碑记”碑名、茶会成立时记事及撰文者姓名,碑文大多清晰可辨。




2007年8月,在大山村汪坞组,中华民国10年续修的《林田吴氏宗谱》上,发现宋·范仲淹轶文《番君传》。全文389字,创作时间比《岳阳楼记》早10年,是目前发现的范仲淹作品中唯一一篇传记作品。
2008年6月12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举办的“挑担徽茶雾里青、徒步进京庆奥运”活动启动仪式,在仙寓山举行,20名代表从石台出发,沿途经过16座城市,开展宣传奥运、宣传徽茶活动。
……
最近,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我利用屈原研究的机会,又数次前往仙寓镇大山村,再次看望仙寓山,再次看望沧溪河,再次参观大山村的新变化。
改革赋能,在“小切口”中撰写大文章。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大山村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即选择“小切口”作为突破口,进行一些调查。
2024年7月5日,我与许志华、周富先、周美君4人,在朱曙东、王自健陪同下,先后走访硒泰厂、仙寓山景区游客中心、圣天地·臻硒度假中心项目、硒旺庄园文旅康养项目、瑞昶酒店等重点企业项目的施工运营和用水情况。并实地入户走访了解洪村、王村等村民组部分农家乐游客入住情况。
2024年7月7日,我向县委书记靳武同志介绍了仙寓镇大山村水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等初步调查情况。一经交流,我们不谋而合,想到一块去了。
2024年7月11日,我们原班一行4人,杀了一个“回马枪”,再次回到仙寓镇大山村,在王熙政、朱曙东、王自健陪同下,重点考察王村前山铁炉帽山腰处的岩泉。现在王村、洪村、李村,包括原市里村沿河居民饮用水和水厂用水,全部取自王村前山同一山向的山涧。这一带,山体地质,条件独特,水质纯净,天赋异禀,富含人体需要的稀有矿物质。原来,那个山涧长了不少野漆树,当地人就把它叫做“漆坞坑”。这个涧的上端,就是“铁炉帽”山场。过去,王村居民的用水,主要是上村头的竹简水和沧溪河水。如今,王村“铁炉帽”山场之水,名气渐传渐远,铁炉帽山腰岩泉的开发利用,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一次,我们原班子一行4人,又于9月9日至9月12日,吃住大山村王自健同志家。一边康养休闲,一边调研大山村饮用水的保护与利用、市里电站运营状况、小(Ⅰ)型或小(Ⅱ)型水库意向选址等情况。在这里,我要感谢朱曙东、王自健、王熙政同志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否则,我的“小切口”,也是无处下手啊。下面,我说说五点想法。



一、历史与文化


大山村的历史与文化是悠久的。1986年至1990年,石台县文化局首次对全县文物进行普查。1991年,石台县文物管理所成立后,陆续开始对全县各类文物进行普查摸底。

其中古遗址,有唐至清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榉根关古徽道”,地址在仙寓山。这条全部用青石板铺就的古道,穿过山坳,通向林荫深处,一直望不见它的尽头。它是历史上一条重要的古道,也是后来安徽省政府所在地安庆,通往徽州和浙江、江西、福建等地的交通要道,清志称为“徽饶通衢”。当地大山村人,称之为池徽大路。这条古徽道,宽1.5米,现在保存完好的部分全长7.5公里,北起原珂田乡新店村檀坑组,南至仙寓山南侧接近山脚处的圆通庵,是国内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生态环境最优、青石板铺就最长的古徽道。在古徽道上,修建有多处供人休憩的古亭,有“古稀亭”,“继保亭”、“玉泉亭”、“启源亭”等,沿途石碑石刻颇多。其中,道光八年(1828年)所立的《输山碑记》,记述着当地人养护徽道的约定。清·咸丰年间,曾国藩部在此修建关隘和石长城。当年的客栈遗址,仍清晰可见。这里,有唐代、元代的古战场遗址;有太平天国古战场;有中共徽州工委机关和秋浦县委机关旧址。

古遗址,还有明代的“仙寓庙遗址”,地址在大山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桥,有明代的“庆元桥”(桥体上面的名称为:庆源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台县仙寓镇源头村村里组,是鸡头岭脚下南坑水系上的一道单拱青石板桥,东西横跨秋浦河上游的恭浚河,为古时驿道上的一座石拱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清乾隆十三年重修。

古桥,还有清代的“夔公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夔公桥位于仙寓镇珂田村珂下组下首1公里处,东西走向,为坑水系上的一道独孔石桥,也是秋浦河上游岸的古驿道上的石拱桥。这座桥,对屈原与陵阳的研究意义重大。

古桥,还有湘潭桥。位于仙寓镇山溪村四组北面,新岭脚下椅子形山的山脚。此桥名,为何叫“湘潭”,也是值得研究的。




二、自然与现状


仙寓镇,由原珂田乡、占大镇合并而成,以境内仙寓山命名。2008年统计,全镇居民4419户、14241人,其中农业人口13361人,面积205.21平方公里(不含仙寓山林场面积)。秋浦河源头支流恭信河,由西南向东北,斜贯全境。
仙寓镇,辖12个行政村(考坑、源头、竹溪、珂田、大山、山溪、占坡、南源、莲花、奇峰、利源、碧潭)。其中大山村,位于国家4A级仙寓山景区境内。也可以换句话来说,仙寓山景区座落在大山村境内,距石台县城35公里。可见,大山村与仙寓山景区,关系密切,多么重要,不仅观光,而且康养。换句话说,不仅康养,而且观光。
大山村,位于仙寓镇南部。全村共9个村民组(王村、李村、洪村、茶园里、双坑、仙寓山、铁屋里、汪坞、陈家),总户数305户,总人口1050人。全村总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山场22332余亩,耕地519.34亩,茶园2545亩。
大山村,山青水秀,村内生态环境优美。大气负氧离子浓度,是世卫组织清新空气标准的40倍;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倍;森林覆盖率达87.6%,高于全县森林覆盖率的6.6个百分点。
大山村,坚持走“康养硒地、生态宜居”的发展道路,项目以新思维、新转型“富硒康养长寿村”为建设目标,丰富特色民宿、人文体验、现代服务等业态。大山村正在努力擦亮“中国富硒第一村”品牌,建设成为集观光、旅游、健康养生、研学疗养为一体的富硒康养产业基地,助力打造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大山村,一直通过全域旅游,鼓励村民兴办农家乐。目前,大山村已注册农家乐近140户,占总户数的46%。其中,4星级农家乐5户;3星级农家乐7户;脱贫户发展农家乐22户。现全村每户农家乐,年平均收入达到20万元。全村农家乐,日可接待游客(包括流动客人数)接近4000人;占本村户籍人口数1050人的,约1比4。


三、水资源保护


仙寓镇境内,恭信河贯穿全境。恭信河,是秋浦河源头支流,长度为46km,流域面积369平方公里,平均坡降1‰。沿线支流自西南至东北方向,共18条,分别为:新乐河(1.3km)、西坑河(2.2Km)、考坑河(3.5km)、南坑河(2.3km)、联溪河(2.7km)、竹溪河(5.4km)、王村河(3.3km)、檀坑河(2.9km)、市里河(5.6km)、洅山河(4.4km)、彭溪河(4.6km)、徐村河(2.9km)、河西河(3.7km)、西坑河(2.8km)、椑坑河(7.6km)湘坑河(7.3km)、利源河(3.5km)、丰收河(3.2km)。
我们最关注的,是大山村境内的河流,名叫“市里河”。全长5.6公里,发源于仙寓山山脉,流经祁门县箬坑乡叶家组,大山村王村组、汪家坞组、陈家组,汇入恭信河。市里河,经年不断。但是,随着季节的变化,水流量的大小,也随之发生变化。汛期,一般为每年的4—7月份;枯水期,为每年的秋冬季节。目前,市里河水系主要承担着大山村的旅游业态、人民群众生活、农业灌溉、水利发电等功能。
在仙寓镇境内,有小(Ⅱ)型水库3座,分别是建国水库(66.05万立方)、占坡水库(25.44万立方)、南坑水库(19.71万立方)。
在仙寓镇境内,有小(Ⅰ)型水库1座,为三合水库(改造前34.99万立方,改造后175万立方),总库容为286.2万立方。
在大山村境内,没有水库,只有2座小型电站,分别为市里一号水电站、市里二号水电站。两个电站,设计为套库。其中,市里一号电站,为引水式电站,设计库容22.5万立方,总装机容量445kw,最大坝高15米,坝顶宽度1米,坝底宽度5米,大方坝脚下宽度6米,坝顶弧长30米,集雨面积为13.5km2,于1974年4月投产发电。市里二号水电站,为封闭引水式电站,设计库容67.5万m3,总装机容量500kw,最大坝高20米,坝顶宽度1.5米,坝底宽度6.5米,坝顶弧长97米,集雨面积为14.5km2,于2003年7月投产发电。


 

图1:市里一号电站、二号电站



仙寓镇饮用水供应,分为集中式与分散式两种。其中,集中规模化水厂(集镇水厂)1座,供水范围覆盖南源村、碧潭村、利源村、奇峰村、占坡村5个行政村,涉及32个村民组,受益人口5481人。仙寓镇农村分散供水工程共80个,水源点74处,蓄水池80座,管道总长约106.7公里,自来水普及率100%。
因受高山峡谷地形影响,千百年来,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大山村因地制宜,饮用水供应只好采用分散供应为主、集中供水为辅方式。全村现有蓄水池14个,合计容量415m2。其中,王村、洪村、李村3个村民组采取集中供水。另外,建有备用水源1处(铁屋里组),应急井2座(洪村组、李村组)。


图2:仙寓镇大山村供水工程情况一览表


总的来说,近年来,石台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实施秋浦河综合治理、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城镇污水改造提升等工程,提升防洪保安水平,确保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强化监管,加大投入,建章立制,营造氛围,成效明显。2021年,石台县被水利部评为第四批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其中,仙寓镇大山村也是有贡献的。



四、水资源利用


石台县水资源利用,主要包括生活饮用、农业生产、硒泉生产、水利发电、旅游开发等功能。
(一)生活饮水高标准供给
近年来,为解决集镇供水紧张问题,仙寓镇充分利用公信河地表水水源,在镇区建成规模化集中供水水厂1座,通过采取一体化净水技术和全方位自控设备,日供水量达850吨左右,供水范围覆盖南源村、碧潭村、利源村、奇峰村、占坡村5个行政村32个村民组,受益人口5481人。目前,大山村饮用水主要来源于仙寓山山涧泉水(水源点分别位于高险坑、对面山、姚黄岭、八角山、黄金岩、一线天、丛坑等7处),供应全村9个村民组、1个山泉水厂、3个高端康养民宿项目(分别为瑞昶酒店项目、圣天地·臻硒度假中心项目、硒旺庄园文旅项目)等13个饮水主体。其中原有大山村王村、李村、洪村3个村民组水源点选址,受高山地形限制选址较分散,前期饮用水利用率较低,为保证这些村民组旅游旺季的高负荷供水需求,仙寓镇于2022年10月实施大山村集中供水提质增效工程项目,对王村、气象站水源地建设5处拦河堰管水,保留原有高位水池的基础上,分别新建150m3、60m3、100m3、80m3蓄水池与老水池并联,设计供水规模884m3/d(其中王家、气象站、李家、洪家供水规模分别为393m3/d、111m3/d、224m3/d、113m3/d),受益人口8088人。
(二)硒泉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石台县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推动硒泉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目前,石台县包装饮用水产业稳步发展,已建成的包装饮用水厂达到12家,年产桶装、瓶装水170多万吨。2023年,12家水厂完成销售总收入5000万元,解决当地村民就业326人,人均年收入达5万余元。
(三)水能资源高效能利用
2022年6月,与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石台县抽水蓄能电站投资建设协议,并于同年11月通过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批复,标志着总投资77.8亿元、装机容量1200MW、年发电量14.7亿度的重大水能项目正式落地。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综合税收1.6亿元,有效将水能资源转化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大山村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有三个特征:
一是水资源来源易受季节因素影响。因地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大气环流冷暖交汇地带,年平均气温为16℃,区域内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且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5—7月份,夏季多雨,秋冬易干旱,造成水资源利用“夏天留不住、冬季不够用”的现象。
二是使用群体分布不均。目前仙寓镇共有农家乐、酒店、民宿、水厂共206家(含祁门叶村组及在建未营业农家乐酒店水厂),其中大山村142家(含瑞昶酒店等招商引资企业),占比69.42%,且主要集中在王村组(58家)、李村组(18家)、洪村组(11家)三个村民组,占全村61.27%。
三是用水时段较为集中。受供应饮水主体经营特点,白天早中傍晚为用水高峰期,夜间用水量较小,差异显著。
水资源制约发展空间。2023年,大山村旅游接待游客十余万人次,其中旺季常住游客约4000人,与当地村民(1077人)占比接近4:1,饮用水基本满足供应。
污水处理设施亟需完善。目前大山村污水处理设施仅覆盖王村、李村、洪村、茶园里等农家乐较为集中的村民组,仙寓山、双坑其他村民组均为三格式污水处理方式,污水处理量一般为≤2m3/d,程度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后续农家乐经营发展。
全民节水意识有待提升。存在部分农户对水情认识不清、对节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把自来水当成“福利水”“大锅水”,日常用水无节约用水习惯,将这么好的饮用水用于抽水马桶等,太可惜了。



五、水资源规划


过去,大山村做过《天方富硒村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是由池州师范专科学校池州生态经济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编制,2004年4月通过评审。规划范围为原珂田乡大山村全部、市里村市里电站周围地区,面积7平方公里。功能分区为:生态游览区、休闲度假区、农业观光区。
过去,占大镇做过《占大镇旅游发展规划》。是由江南大学、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共同编制,2006年8月22日通过评审。规划范围集中在牯牛降奇峰、西库及莲花山、占坡村、利源村。功能分区:以奇峰景区为休闲度假旅游区;以主峰景区为山岳观光、科考、探险旅游区;以西库景区为自然生态观光旅游区;以莲花山为乡村体验旅游区;以利源村为民俗风情旅游区;以镇区为古建筑文化旅游区。
记得2002年,中国科技大学绿色科技中心教授王广仪和化学系教授吕选忠对石台县土壤微量元素进行调查,发现土壤含硒达0.44毫克/千克。2004年,在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微量元素研究和学术研讨会上,吕选忠教授称“安徽石台是中国科技大学绿色科技中心和化学系最近发现的富硒地区之一。”2005年,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对石台生态地质环境开展详查,经大量抽样检测,初步确定全县土壤都含硒,硒含量均在0.2毫克/千克以上。在牯牛降、枥山两大山系地带,分布大面积的富硒土壤区,土壤含硒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富硒标准。境内山峦起伏,溪水长流,地表水质优良,清澈透明,富含钙、铁、硒等微量元素。20世纪90年代初,经国家农副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秋浦河源头自然水中,硒含量为0.029毫克/升(国家技术指标为0.01≤Se<0.05)。
2024年7月11日上午,王熙政、朱曙东、王自健同志陪同我,专门走访了大山村王村组珍硒山庄的陈珍同志。她的娘家是在仙寓镇莲花村,与大山村接壤相邻。我询问了一些有关莲花村、奇峰村的情况。我没有为难陈珍同志,问一些不该问的问题。但是,我心里自己在默思:如果大山村与莲花村也通公路该多好啊!如果莲花村也像大山村一样发展农家乐该多好啊!如果仙寓镇有个水资源规划该多好啊!
我衷心祝愿大山村永远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古人云:“早虑则不困”;“谋定而后我能少履众”;“鉴水辨形,鉴古知今”;“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
当前,仙寓镇大山村正处于大有作为的历史机遇期,亟需未雨绸缪,在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上做足“提前量”,为大山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期望仙寓镇大山村水资源规划,在时间节点上,要考虑大山村未来发展的三个年份:一是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二是到2035年。三是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产国成立100周年)。







作者简介

钱征(1952年4月一一      ),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镇人。祖籍为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共党员。池州市退休干部。曾任浙江大学树人学院兼职教授、江苏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池州学院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屈原学会的理事、常务理事。现任安徽省池州市屈原学会的会员、研究院的研究员和创会会长。



池州市屈原学会
池州市屈原学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