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征 | 秦置鄣郡的证据
文摘
2024-06-30 16:44
安徽
秦置鄣郡的证据
钱 征
一个人,说话,写文章,提倡言而有据。所谓“证据”,有多层意思,有法律用语,也有据实证明、据史考证的意思。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云:“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我不是专门研究鄣郡的学者。但是,我在研究屈原再放于安徽陵阳的过程中,一直持“秦置鄣郡”的学术观点。其证据如下:《辞源》,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三版,2015年10月第22次印刷,下册,第4103页,[鄣郡]条云:“郡名。战国时楚地。秦置鄣郡。汉武帝元封二年更名丹阳郡。今江苏长江以南、茅山以西,安徽长江以南,浙江新安江以北,皆其地。治所在鄣县(今浙江安吉县安城镇)。参阅《嘉庆一统志》表《江苏》《安徽》《浙江》。”《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第455页,[鄣郡]条云:“郡名。楚汉之际置,一说秦置。治所在故鄣(今浙江安吉西北)。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浙江省新安江以北,江苏省茅山以西地。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改为丹阳郡。”《越绝书》,是一部历史书,是我国地方志的鼻祖,是一部反映江浙地区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的历史典籍,而其对于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历史来说,它已经超出了地区的界限。如《越绝卷第二·越绝外传记吴地传第三》论及鄣郡,故录引4段,供大家研究。1.“乌程、余杭、黝、歙、无湖、石城县以南,皆故大越徙民也。秦始皇帝刻石徙之。”2.“春申君,楚考烈王相也。烈王死,幽王立,封春申君于吴。三年,幽王征春申为楚令尹,春申君自使其子为假君治吴。十一年,幽王征假君与春申君,并杀之。二君治吴凡十四年。后十六年,秦始皇并楚,百越叛去,更名大越为山阴也。春申君姓黄,名歇。”3.“汉高祖封有功,刘贾为荆王,并有吴。贾筑吴市西城,名曰定错城,属小城,北到平门,丁将军筑治之。十一年,淮南王反,杀刘贾。后一年,高皇帝更封兄子濞为吴王,治广陵,并有吴。立二十一年,东渡之吴,十日还去。立四十二年,反。西到陈留县,还奔丹阳,从东欧。越王弟夷乌将军杀濞。东欧王为彭泽王,夷乌将军今为平都王。濞父字为仲。”4.“汉文帝前九年,会稽并故鄣郡。太守治故鄣,都尉治山阴。前十六年,太守治吴郡,都尉治钱唐。”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的《汉书》,文辞渊雅,叙事详赡;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并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其中,论及鄣郡数处,此只录引2处。1.《汉书》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甲申,始剖符封功臣曹参等为通侯。诏曰:‘齐,古之建国也,今为郡县,其复以为诸侯。将军刘贾数有大功,及择宽惠修絮者,王齐、荆地。’春正月丙午,韩王信等奏请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王,以砀郡、薛郡、郯郡三十六县立弟文信君交为楚王。”2.《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丹扬郡,故鄣郡。属江都。武帝元封二年更名丹扬。属扬州,户十万七千五百四十一,口四十万五千一百七十一。有铜官。县十七:宛陵,彭泽聚在西南。清水西北至芜湖入江。莽曰无宛。”於朁。江乘,莽曰相武。春榖。秣陵,莽曰宣亭。故鄣,莽曰侯望。句容。泾。丹阳,楚之先熊绎所封,十八世,文王徙郢。石城,分江水首受江,东至馀姚入海,过郡二,行千二百里。胡孰。陵阳,桑钦言淮水出东南,北入大江。芜湖,中江出西南,东至阳羡入海,扬州川。黝,渐江水出南蛮夷中,东入海。成帝鸿嘉二年为广德王国。莽曰愬虏。溧阳。歙,都尉治。宣城。”《长水集》(上册、下册和续编),是谭其骧第一部个人著作。因为他是嘉兴人,据六朝人记载,嘉兴在秦始皇以前本名长水。《长水集》(上册)有《秦郡新考》一文,原载《浙江学报》第二卷第一期,1947年12月。该文,有一段精典论述,引录如下:“秦一代建郡之于史有征者四十六,备列如上,然非得谓秦郡必止于是数。《续志》以丹阳为秦鄣郡,裴解、《晋志》因之;而清儒多以鄣郡与东阳、吴郡皆不见于秦记而始见于《汉书·高帝纪》六年以封荆王,因一概断为楚汉之间所增置。夫《史记》即不立专篇以志地理,秦一代之郡,自无由悉数见于一代之史,然则马彪之言,未必遽是,亦未必定非。且项羽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中间已有鄣与东阳二郡(姚鼐《项羽王九郡考》、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刘文淇《楚汉诸侯疆域志》),是吴果后置,鄣与东阳,更安见其必非秦旧耶?又《黥布传》,项籍死,天下定,布遂割符为淮南王,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郡皆属布;四郡除九江外前人亦目为非秦郡。今按郦元《赣水注》,南昌,秦以为庐江南部(即庐江郡之南部都尉);是豫章果后置,庐江亦未必非秦旧也。夫考古之事,竭其能事耳。生千百年之后,上完千百年前之典章经制,史文阙略,焉得必无遗漏?多闻阙疑,庶几其可;若必欲断言为三十六或四十八,徒见其牴牾凿枘,是亦不可以已乎?”谭其骧教授是中国历史地理的大学问家,这是众人知晓的。1978年,周振鹤考入复旦大学攻读研究生,师从谭其骧院士。1983年,周振鹤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与葛剑雄并为中国首批两名文科博士之一。周振鹤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原是他的博士论文,当年七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已在论文答辩委员会上,为它作出了高度赞许的评价。毫无夸张的说,这本书已经成为我等想了解研究西汉政区地理的必读书。有关鄣郡与丹阳郡的内容,引录如下:1.该书第26页:“陈于《汉志》为淮阳国都,于秦为陈郡治,故韩信之国以秦郡数自西至东当有陈郡、薛郡、泗水、东海、会稽等郡,皆旧六国楚地之属。”(会稽于秦可能已分置鄣郡,见《郡国志》丹阳郡注)”2.该书第34页:“《史》《汉》对照,智荆国三郡皆居淮水之东。鄣郡为《汉志》丹阳郡原名,吴郡当以郡治吴得名,即《汉志》会稽郡前身,丹阳、会稽二郡皆在江南,可见东阳郡必在淮东江北之间。东阳前人多以为是楚汉之际所置郡,实际上恐怕是高帝六年废楚王韩信后所析置。东阳在江淮之间,只能析秦东海郡南部置,鄣郡当分秦会稽西部置。会稽分鄣郡后,或称吴郡,或仍称会稽。有如东海郡,分东阳后,或称郯郡,或仍称东海。(据《郡国志》刘注,鄣郡可能为秦郡)”。3.该书第36-37页:“荆王之封有五十三城(《荆燕世家》云五十二),而东阳即占十七,吴郡占其二十四(或二十三),则鄣郡应仅有十二城(或十一)。事实上,鄣郡恰好是十二县之地。《汉志》丹阳郡领县十六,其西南部庐江水附近四县本为庐江郡地,武帝元狩二年割界鄣郡,鄣郡遂而改名丹阳(参见淮南国考)。又,鄣郡十二县之中的丹阳,武帝元朔元年封江都易王子敢,《汉表》在无湖,可能析无湖置,若然,则鄣郡汉初为十一县。”4.该书第38页:“武帝元朔元年,封江都易王非子五人为丹阳、盱眙、胡孰、秣陵、淮陵侯。这五个侯国不是依推恩法而封,故均在江都国内,不别属汉郡。元朔二年,江都王建嗣。元狩二年谋反,‘国除,地入于汉,为广陵郡’(《史记·五宗世家》)。鄣郡亦同时属汉,并得庐江郡四县,而改名丹阳。《汉志》系鄣郡改名于武帝元封二年,恐传钞致误。清人钱坫曰,江都王建以元狩二年自杀国除,非元封也,当依《宋志》改正。此语极是。汉改郡名,均在国除为郡,或郡境有所变动之时。若元封二年,鄣郡无所变化,不得无故更名。元狩元年、二年之间,接连废除衡山、淮南、江都三国,武帝于是对故淮南、江都别郡,进行一番调整。鄣郡于此时增县四,才更名丹阳(参见淮南国考)。自元狩二年至汉末,丹阳郡境界不变,如《汉志》所示。”5.该书第22页:“清代学者钱大昕氏研究《汉志》最为深刻,他首先注意到:‘班志郡国之名,以元始二年户口籍为断,其侯国之名,则以成帝元延之末为断。’(《二十二史考异》卷九《侯国考》。)这个发现十分重要。汉制,侯国地位与县相当,析封侯国等于建立新县,必须登于版籍之上。既然绥和元年以后的侯国名《汉志》不予登录,是证《汉志》各郡国所属县目(即各郡国之领域)乃以元延绥和之交为断。”6.该书第46页:“《史记·黥布列传》:‘汉五年,……布遂剖符为淮南王,都六,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郡皆属布。’九江秦郡,庐江可以亦为秦郡,豫章乃高帝分庐江郡置,衡山谭其骧师以为秦郡。”7.该书第48页:“武帝元狩二年,废江南庐江郡,以其地分属豫章和鄣郡;而以江北衡山郡东部及九江郡南部置新庐江郡。”8.该书第50页:“《汉志》庐江郡:‘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是庐江郡得名于庐江水。陵阳乃《汉志》丹阳郡属县,庐江水在该郡西部。照例,‘庐江水出陵阳东,北入江’一句,应系于丹阳郡陵阳县下,或者是为了表明汉初庐江郡与庐江水的关系,班固违例将此注文移于庐江郡名之下。”9.该书第53页:“武帝元狩元年,衡山国、淮南国除为衡山郡、九江郡。二年,是郡境大变动的一年。是年,江都国除为广陵郡;江都之别郡鄣郡,亦随之属汉。于是,武帝就此机会,对几个郡的领域作了调整:一、设立江夏郡。割衡山郡西部和南郡东部数县置,其领域如《汉志》所载。二、撤销江南庐江郡,以其东部四县属鄣郡,并改鄣为丹阳;以其余各县入豫章郡,豫章郡遂有《汉志》之规模。三、设立江北庐江新郡。以衡山郡东部与九江郡南部数县置。四、置六安国:以九江郡六县以西五、六县之地置。除个别县目变动外,元狩二年这一调整一直维持至汉末不变。”10.该书第245页:“汉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以梁、楚地九郡自置西楚国,并划地分封灭秦有功将领、旧六国贵族及秦降将等十八人为诸侯王。在连续几年的混战中,不可能对秦郡的建制有所更动。因此,当时各诸侯的封域,必定以秦郡为基础而划定。’(本章所说秦郡之目,悉以谭其骧《秦郡》、《大百科全书》条目一文为准,该文载《复旦学报》1982.5。)”11.该书第252至253页:“九江国当以秦九江郡置。《秦始皇本纪》:‘二十三年……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九江郡之置,当于秦始皇二十四年平淮南地以后。九江,后又分出衡山郡、庐江郡。(庐江可能为秦郡,《水经·赣水注》曰:‘豫章‘秦以为庐江南部’可证。参见前文论引谭其骧《秦郡》一文。)项羽即以衡山郡封吴芮为衡山王,以秦末之九江郡、庐江郡王黥布。汉五年,又分庐江郡置豫章郡。高帝即以九江、庐江、豫章、衡山四郡封英布(即黥布)。汉元年时之九江国境,即相当汉五年之九江、庐江、豫章三郡。于《汉志》,则为九江郡六安国全部,汝南郡弋阳、期思二县,庐江郡东部舒县、临湖、襄安、枞阳四县地,丹阳郡西部宣城、春谷、泾县、陵阳四县地及豫章郡大部(无艾县、宜春、建成三县,原长沙国属)。”12.该书第256页:“项羽九郡与十八王封地一样,需以秦郡数,而不能以汉郡计。六国故楚地,幅员辽阔,相当秦黔中、南郡、长沙、南阳、陈郡、薛郡、泗水、东海、会稽(吴郡)、鄣郡、衡山、九江、庐江(庐江可能为秦郡,已见上文脚注。若秦时尚未自九江分置庐江郡,则项羽西楚国当秦十二郡地。)十三郡。《秦楚之际月表》云:‘分楚为四’,衡山封吴芮。九江、庐江封黥布九江国。南郡、长沙、黔中封共敖临江国。故项羽西楚国应得其余七郡:南阳、陈郡、泗水、薛郡、东海、会稽、鄣郡,加上梁地东、砀二郡,成九郡之数。鄣郡当为秦郡,裴骃《史记集解》数秦三十六郡,有鄣郡之目。《续汉书·郡国志》丹阳郡刘昭注曰:‘秦鄣郡’,可以为据。鄣郡,乃分会稽郡西部置。其后会稽,或仍旧称,或称吴郡。”《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二十六年,从廷尉李斯议,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故班固《汉书·地理志》,列举秦郡,适得三十六。然始皇二十六年后所置郡数,历来考史者,于此颇多争议,其中就有鄣郡。如《辞源》与《辞海》,都存有异同叙述。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无论是鄣郡,还是丹阳郡,都辖管陵阳县,这对我们研究屈原再放于安徽陵阳是有益的。
钱征(1952年4月— ),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镇人。祖籍为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池州市退休干部。曾任浙江大学树人学院兼职教授,江苏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池州学院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中国屈原学会理事、常务理事,池州市屈原学会的创会会长、屈原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来源丨池州市屈原学会
审核丨刘海燕
监制丨杨 健
编辑丨胡 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