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姓名里贯及家世
游国恩
各位屈氏宗亲,尤其是屈原后裔,请注意:我多年研究屈氏宗谱,尤其是研究屈原后裔宗谱,目的是另辟蹊径,充分证明,历史上确实有屈原其人,你看:在廖季平、胡适等人没有出生之前的《屈氏宗谱》里,就有屈原长子、次子、三子及后代的记载。另外,《屈氏宗谱》关于屈瑕以下,至屈原之间,二百多年,年代久远,代数计算,值得商榷。因此,我将江西临川人游国恩教授的《屈原的姓名里贯及家世》一文的有关文字摘录出来,供广大屈原后裔及学者研究之用。
屈原与楚同姓,他无疑的是楚国人了。但春秋以来,楚国版图很广,他究竟要算楚国那一处的人呢?考《后汉书》和帝纪,十二年,秭归山崩。注云:秭归县属南郡,古之夔国,今归州也。袁山松曰:“屈原此县人。既被流放,忽然暂归。其姊亦来,因名其地为‘秭归’。‘秭’亦‘姊’也。”
又《水经注》三十四江水注“江水又东,迳归乡县故城北”下引袁山松说:“父老传言,原既流放,息然暂归。乡人喜悦,因名曰‘归乡’。”但又考《后汉书·郡国志》四云:“秭归本归国。”归国即夔国,“归”“夔”声话,故或作“夔”,或作“归”。秭归的得名,我想决不是为了屈子的姊姊归来而取义的。《水经注》已经说过:“山松此言,可谓因事而立证,恐非名县之本旨。”至于屈子的故乡是在秭归,大概没有问题。因秭归本是楚国始封之处,发祥之地,楚国的先公先王及公族都可以算是秭归人。所以《水经注》又引《宜都记》云:“秭归,蓋楚子熊译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原田宅于今具存。”(三十四江水注)这样看来,湖北的秭归就是屈子的老家。
关于屈子老家的遺跡,袁山松也有记载说:(秭归)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田”之稱也。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按《郡国志注》引,此下有“方七顷”三字。),累石为室基。(按《郡国志注》引“室”作“屋”。)名其地曰“乐平里”。(按《郡国志注》引作“今其地名乐平”)宅之东北六十里(按《郡国志注》引无“之”字。)有女嬃廟,擣衣石犹存。(按《郡国志注》未引“擣衣”五字。)
屈子田宅的有无已不可考,而诸地记所传的屈子田宅是否可靠,那更不可得而知了。至于女嬃廟和擣衣石,顯然是后人因《离骚》及王逸的注解而附会的。
屈子的家世现在不甚可考。但他的同姓的人從现今流传的记载里可考者却不少;而且他们在楚国的地位大半都是很高的。今依时代的先后列之如左:
(一)屈瑕——楚武王时为莫敖。伐败郧师及绞。后败于羅,自缢于荒谷,见桓公十一,十二,十三年《左传》。
(二)屈重——楚武王五十一年伐隨,莫敖屈重与令尹门祁除道梁溠,營军臨隨。隨人懼,行成。莫敖以王命入監,与隨侯会于汉呐而还。见庄公四年《左传》。
(三)屈完——楚成王十六年,齐桓公伐楚。成王使,屈完如师,有方城为城,汉水为池之对,遂与诸侯盟。见僖公四年《左传》。
(四)屈禦寇——即息公子边,楚成王三十七年,秦晋伐鄀,禦寇与门克以申息之师戍商密。商密降秦,秦囚之以归。见僖公二十五年《左传》。
(五)屈朱——亦作子朱,楚大夫,蓋禦寇子。楚穆王二年,子朱围江。八年,子朱伐陈。九年,为左司马,從王与宋公郑伯会田于孟诸,见文公九年,十年《左传》。
(六)屈荡——楚大夫,莊子十七年,围郑,为乘广三十乘,分为左右。以荡为左广之右。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屈荡搏之,得其甲裳。康王时,为连尹。见宣公十二年及襄公十五年《左传》。
(七)屈巫——即申公巫臣,共王二年,竊夏姬以奔晋。通使于吴,教吴乘车战陈以叛楚。见宣公十二年,成公二年,七年,襄公二十六年《左传》及《国语·楚语》上。
(八)屈狐——巫臣子。巫臣为晋通吴,使狐庸为吴行人。见成公七年,襄公二十六年,三十一年《左传》,又见《国语·楚语》上。
(九)屈子阎
(十)屈子荡
(十一)屈弗忌——以上三人並巫臣族子,为子重、子反所杀。见成公七年《左传》。
(十二)屈到——荡子。康王二年,为莫敖。见襄公十五年《左传》及《国语·楚语》上。
(十三)屈建——到子。康王九年,为莫敖。十二年,为会尹。帅师滅舒鸠。十四年,宋向戌为弭兵之会,建主衷甲。见襄公二十二年《左传》及襄公二十五年《春秋》,又见襄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年《左传》,又见《国语·楚语》上及《晋语》八。
(十四)屈荡——康王十二年,为莫敖。见襄公二十五《左传》。按此别一屈荡。
(十五)屈申——灵王时大夫。灵王三年,以诸侯伐吴,使屈申围朱方,克之。四年,王以其贰于吴,杀之。见昭公四年《左传》,又见昭公五年《春秋》及《左传》。
(十六)屈生——灵王四年,为莫敖。见昭公五年左传。
(十七)屈罷——平王元年,使简东国之兵于召陵,息民五年而后用师。见昭公十四年《左传》。
(十八)屈固——即薳固,又称鍼尹固。为惠王從者。白公胜刦王,欲弑之。固負王,亡走昭王夫人宫。见定公四年,哀公十六年及十八年《左传》,又见《史记·楚世家》及《伍子胥传》。
(十九)屈伯庸——屈子父,见《离骚》。
(二十)屈丐——楚将。怀王十七年,与秦战于丹阳,被虏。见《史记·秦本纪》,《楚世家》及《屈原传》。
(二十一)屈署——楚顷襄王时,令以东国为和于齐。见《战国策·楚策》四。
以上二十一个人,都是屈子的本家,也都是楚国的公族。除屈丐、屈署外都在屈子之前。他们中间的关系不尽可考。虽然有些书想把他们的世系谱起来,但多半未有确据不足为凭。又除屈瑕为屈氏受姓的始祖,伯庸为屈子的父亲外,屈子是其中那一位的嫡系,及与其中任何一人的亲疏关系,那更无法知道了。
屈子在《离骚》中开首就自叙他的家世道:“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高阳顓頊氏是楚国的祖先,大概没有问题。而皇考伯庸,王逸以为就是屈子的父亲。他说:皇,美也;父死称考。《诗》曰:“既右烈考”。伯庸,字也。屈原言:我父伯庸,体有美德,以忠辅楚,世有令名,以及于已。(《楚辞章句》)
皇考为父的解释,從来注《楚辞》者,多從此说。惟叶夢得据礼文,以为“皇考”者,曾祖之称(见《石林燕语》)。而王闓运《楚辞释》遂本之云:“皇考,大夫祖廟之名,即太祖也。伯庸,屈氏受姓之祖。……旧以皇考为父,屬辞之例,不得称父字;且于文无施也。”友人闻一多先生亦颇引伸其义。
(钱征摘自《游国恩楚辞论著集》第三卷,第459页至第464页。)
来源丨池州市屈原学会
审核丨刘海燕
监制丨杨 健
编辑丨胡 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