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屈原〈离骚〉作于安徽陵阳考》七点体会
钱立旺
池州市屈原学会创会会长钱征先生大作:《屈原〈离骚〉作于安徽陵阳考》我仔细拜读了。初读,只觉资料丰富,引证庞杂;文中学问,回思则甘,有三昧真火;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破立结合,其一。立足一隅,深海钻井,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广证博引,胸襟开阔,眼界高远,其二。息虑凝心,把学问当作事业做,已进入一种精神境界,其三。观其文,听其言,思其人,此文暗寓古人立德、立功、立言三昧真火。以学问澡雪精神,修身润德,非凡夫俗子可以望其项背。
一、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创作丰富,并有极高艺术造诣的大诗人。继《诗经》之后屹立在我国文坛上的“楚辞”的奠基人。代表作《离骚》是屈原大半生斗争历史的记叙和复杂痛苦的情感抒发,展开了楚国政治状况和政治斗争的广阔画面,表现了诗人崇高的思想情操。
二、郭沫若先生1942年2月在“屈原身世及其作品”中指出:总之,《离骚》是屈原在顷襄王时真正被放逐后的东西,是屈原的晚期作品,也是他最成熟的作品。1953年3月郭沫若又在“《屈原赋》今译的《离骚》解题”中指出:《离骚》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
三、游国恩先生出版的《读骚论微初集》其第二篇《论屈原之放死及楚辞地理》附屈原年表:公元前286年、楚顷襄王十三年,乙亥,屈原58岁,再放于陵阳。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癸未,屈原66岁。白起拔郢,烧楚先王墓夷陵。是时屈原再放已九年,作《哀郢》。
四、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是按屈原创作时间先后顺序并提的。即告诉我们,公元前286年、楚顷襄王十三年,乙亥,屈原58岁,再放于安徽陵阳。不久,屈原就在陵阳,潜下心来,撰写《离骚》。
五、班固《汉书·地理志》的记载早于王逸《楚辞章句》。安徽陵阳,先属吴地,后属越地,在屈原10岁时,既公元前334年,丁亥,周显王三十五年,楚威王六年,又属楚国。
六、汤炳正先生是章太炎先生晚年入室弟子。曾任中国屈原学会第一任会长,著名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楚辞讲座》第三讲“总论屈原”认为:那时吴、越已灭,陵阳系安全大后方,优游卒岁,蛮可以过安定的生活。实际环境蛮可创作《离骚》。
七、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于1952年12月28日,是新中国第一家以儿童少年为读者对象的大型综合性专业少儿读物出版社。该社出版的丁家桐编著的《屈原的故事》,“十四,《离骚》之歌”云:
陵阳,两千多年前,这儿是一片荒凉的山林,零零散散地住着几十户人家。当地的百姓知道,流放到这里来的是郢都的官员,起先有些好奇,也有些厌恶。后来他们见屈原待人谦和,彼此也就慢慢亲近起来了。他们帮助屈原搭了两间茅屋。年老的仆人,在山脚下开辟了荒地,屈原也跟着耕田播种。劳作之余,屈原到陵阳西北的九华山上向西方眺望,他看到的只有绵延不断的崇山峻岭。
在陵阳的穷山沟里,屈原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头上的白发渐渐多起来了,牙齿也一个一个地脱落了。他痛苦地感到,一个不被君王信用的臣子,就好像是一块无用的石头,被抛到野外以后,撂在那里,就再也没人管了。
屈原心里聚集了悲哀和愤懑。不管是热得叫人喘不过气来的夏天,还是雪花飘舞的冬天,他总是蹲在屋里,伏在几上,在竹简上写他酝酿已久的,一部名叫《离骚》的长诗。……
综上所述,公元前285年,丙子,屈原59岁,在安徽陵阳创作《离骚》无疑。
钱老做学问,已超脱功名利禄,由爱好,进而执着,臻于虔诚,是生命价值的一种精神追求。斯人也,吾见其一,未见其二。
来源丨池州市屈原学会
审核丨刘海燕
监制丨杨 健
编辑丨胡 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