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征 | 蒋骥是屈原放逐安徽陵阳说的老祖宗吗?

文摘   文化   2024-03-21 09:59   安徽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蒋骥是屈原放逐安徽陵阳说的老祖宗吗?


钱  征



最近,周秉高教授说:

做学问,要从源头做起。具体到屈原放逐是否到过安徽陵阳的争议,并不是从近十年才开始的,而从清代就已发生。我遍查古籍,发现真正挑起这个争论的不是宋人洪兴祖,而当是清人蒋骥。蒋骥的《山带阁注楚辞》一书我都快翻烂了,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见解,我十分钦佩,在过去的著作中常常引用,在最近撰写的新著中也引了不少,但他关于屈原放逐到过陵阳的说法确实是错误的,因此专门写了《屈原放逐  未达陵阳——再驳蒋骥“屈子迁于江南陵阳”之谬说》一文发表。总之,蒋骥是屈原放逐到过陵阳这个谬说的老祖宗,后来一些楚辞专家就是沿袭了这个观点。




周秉高教授上面所说的话,客观吗?蒋骥是屈原放逐安徽陵阳说的老祖宗吗?

我的看法,就与周秉高教授的看法不同。屈原《哀郢》“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句中“陵阳”一词的解释,在南宋朱熹之前后,就存在分歧。



从集校看:

洪兴祖: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校语:陵,一作淩。渡,一作度。

朱熹、黄省曾、朱多煃、汪瑗、毛晋、庄允益:同洪本。明繙宋本:当陵阳之焉至兮,南渡之焉如。[按:其释中有淼字。]校语同洪本。


从集释看:

王逸:意欲腾驰,道安极也。淼瀁顾望无际极也。[洪兴祖校:一云:淼瀁弥望无棲集也。]

洪兴祖:前汉丹阳郡有陵阳,仙人陵阳子明所居也。《大人赋》云:反大壹而從陵阳。

朱熹:淼,音眇。陵阳,未详。淼,滉漾无涯也。于是始南渡大江矣。

林兆珂:陵阳,腾驰貌。

汪瑗:陵阳,洪氏解前阳侯,引《淮南》注曰:“阳侯,陵阳国侯也。”则此陵阳即阳侯也明矣。阳侯兼称其爵,陵阳专称其国耳。洪氏解此,又引仙人陵阳子为说,是亦过求之弊也。当陵阳之当,如两雄力相当之当,谓陵阳之波起,而舟以当之也。其义与前陵字相近。焉至,猶何所归也。渡,济也。于是始南过大江,而迫近所迁之地矣。焉如,猶言何所往也。此二句互文而重言之耳。蓋言已乘此陵阳之波,淼然南渡大江矣。果将何所归而何所往耶?实反言以深见迁客之流离,故都之日远也。上言方仲春而东迁,今逍遥而来东,则当时所迁之地乃在东方。而此云南渡者,蓋南渡大江者所由之路而所迁之方,又将從南而转归于东也。或曰,当时所迁之地,恐在东南之方,而非正东也。未之其審。大抵此上所言经由之道,自郢至东皆係水路,其大势虽不过沿江夏二水之间,然或东或西或南,或上或下,其水势之曲折縈迴,叙述最详,非尝远游经历者不知此意。严沧浪曰:“《九歌》不如《九章》,《九章·哀郢》尤妙。”盖指此也。如以词而已矣,未见其勝诸篇也。瑗尝谓此文似一篇遊山之记,盖有得乎《禹贡》纪事之法,但脱胎换骨,极为妙手,非后世规规模拟者比也。其所叙忧愁之情者,特欲杂之以成章耳。不知者,鲜不以为重复可厌也,但今瑗所注者,特按文画图,以意推测而言之,未知其果是否也。尝欲裹粻,直至郢都遵江夏以遨游而遍历其地,亲访遗迹,则此文之妙,当有出于想像之外者矣。惜乎此时未暇,且姑依文以释之,尚当竢亲历而更订焉。

王夫之:陵阳,今宣城。南渡,舟东南行也。焉如,不知所棲泊也。

林云铭:陆时雍曰:陵阳,楚地。卞和封为陵阳侯,即此。焉至,言不能至其境也。南行更何所往乎?言卞和以寃被刖而卒能白,已以寃被逐而卒不能白,是以流亡终矣。

张诗:言緃吾之船以当陵阳之波,而将焉至乎?及淼然南渡大江,而亦终焉如乎?蓋此时则已渡江矣。

蒋骥:焉,如字。淼,密杳切。陵阳,在今宁国、池州之界。《汉书》:丹阳郡陵阳县是也,以陵阳山而名。至陵阳,则东至迁所矣。南渡者,陵阳在大江之南也。



综上所述,通过集释,我们可以知道,清·蒋骥之前的学者们的意见,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解释,认为陵阳,不是地名,而是“腾驰”,也即“飞扬”之意。如王逸:“意欲腾驰,道安极也。淼瀁顾望无际极也。”再如林兆珂:“陵阳,腾驰貌。”又如张诗:“言纵吾之船以当陵阳之波,而将焉至乎?”


第二种解释,认为陵阳,是地名。其中多家,明确指出为《汉书·地理志》所言的“丹扬郡陵阳县。”如洪兴祖:“前汉丹阳郡有陵阳,仙人陵阳子明所居也。”又如陆时雍曰:“陵阳,楚地。卞和封为陵阳侯,即此。”再如王夫之:“陵阳,今宣城。”还如林云铭,与陆时雍同之。最后才是蒋骥:“陵阳,在今宁国、池州之界。《汉书》:丹扬郡陵阳县是也,以陵阳山而名。至陵阳,则东至迁所矣。南渡者,陵阳在大江之南也。”


第三种解释,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不强作解释,说是“未详”。如朱熹:“陵阳,未详”。



黄灵庚教授《楚辞章句疏证》(增订本,全六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8年11月第1版。其中第三册第1580页,对“当陵阳之焉至兮”句疏证:意欲腾驰,道安极也?◎《補注》引“陵”作“淩”,曰:“《前汉》丹阳郡有陵阳,仙人陵阳子明所居也。《大人赋》云,‘反太壹而從陵阳’。”据洪氏所考,谓古本作陵阳。蒋骥《山带阁注楚辞》:“陵阳,在今宁国、池州之界”。又《馀论》:“陵阳县,两汉属丹阳郡,唐、宋为宣州泾县”。《水经注》云:“陵阳山,窦子明昇仙之所也,县取名焉。”《志》云:“今陵阳故城,在池州府青阳县南六十里,陵阳山有三峰,二属池州,一属宁国府之太平,其地南据庐江,北据大江。县在郢之直东。窃思原迁江南,应在于此。”后人多從其说,谓屈子放逐远至皖之庐江。非也。屈子此行,蓋至鄂渚止。《章句》“意欲腾驰”云云,《章句》旧本字作淩阳。淩,乘也。阳,阳侯之波也。淩阳,谓乘波也。今作陵者,后世因洪说而妄改也。

黄灵庚教授虽然至今仍然不认同屈原再放于安徽陵阳,但他与周秉高教授不同。因为黄灵庚教授意识到,根子不在蒋骥,根子还在洪兴祖,因为“今作陵者,后世因洪说而妄改也。”



另外,黄灵庚教授又强调:若必以陵阳为地名,非宣州陵阳山。陵,读作临。《礼记》卷一五《月令》第六“毋焚山林,”《淮南子》卷五《时则训》“林”作“陵”。林,临,古字通用。《易·临》初九“咸临”,六三“甘林”,六四“至林”,六五“知临”,上六“敦临”,《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临”皆作“林”。《左传》定公八年“林楚”,《公羊传》“林”作“临”。陵阳,即临阳,地名,在南楚。《包山楚简》第五三简“临易之邑司马軻受期”是也。



2019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方铭教授的《楚辞全注》。该书第109页,对屈原《哀郢》“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句注释:当:抵。陵阳:即今安徽池州市青阳县。王夫之以为是宣城。蒋骥曰:“在今宁国、池州之界。《汉书》丹扬郡陵阳县是也,以陵阳山而名。”陵阳山,指今九华山。淼:水大无边的样子。王逸曰:“滉,弥望无际极也。”焉如:到哪里,去哪里。如,往,之。

1957年6月,姜亮夫教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屈原赋校注》;1987年3月,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重订屈原赋校注》。该书,不仅明言屈原再放于安徽陵阳,而且指出:“陵阳,王夫之以为今宣城。按《汉书》丹阳郡陵阳县是也。以陵阳山而名,在今安徽东南青阳县南六十里,去大江南约百里,而在庐之北。陵阳山在今县南。○焉至。焉,犹于是也;焉至,犹将于是而至也。此蓋屈子放逐之所矣。”

1984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姜亮夫《楚辞学论文集》,其中《屈原事迹续考》一文,有“屈子年表”,详细记录屈原再放安徽陵阳,待了九年的过程。



特别是姜亮夫教授指出:今存楚辞,唐以前本,已不可见。按:敦煌唐写释道骞《楚辞音》,为今存楚辞最古之本,余得之于巴黎国民图书馆。但全卷不及二百言。其异文已录入本书校语中。惟宋洪兴祖《補注》本为完好,且引用版本最多,故以洪书为底本。今存洪书,以江南图书馆藏明繙宋本为最早。

其实,清·蒋骥不是屈原放逐安徽陵阳说的老祖宗。再则,蒋骥之说,更不是谬说。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在清代楚辞研究著作中,当与王夫之《楚辞通释》、戴震《屈原赋注》鼎足而三。蒋氏此书,着重于屈原生平事蹟的考订,颇多精辟之见。就其叙述屈原再放于安徽陵阳,待了九年的情况,总的来说是实事求是的。今日,北京大学、安徽大学的教材,均言屈原再放于安徽陵阳,说明蒋骥此说也是世人公认的。


作者简介






钱征(1952年4月—  ),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镇人。祖籍为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池州市退休干部。曾任浙江大学树人学院兼职教授,江苏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池州学院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中国屈原学会理事、常务理事,池州市屈原学会的创会会长、屈原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来源丨池州市屈原学会

审核丨刘海燕

监制丨杨   健

编辑丨胡   珍



池州市屈原学会
池州市屈原学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