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画

文化   2025-02-03 00:03   山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六十年前过年,家家户户贴年画。我家一般是在扫过屋子之后年廿七或廿八贴。五颜六色的年画一上墙,浓郁的年味便迎面而来。
过了正月初六,就把年画取下,拂去灰尘,仔细卷好,用旧纸包起来,放进衣柜。下一个春节再拿出来贴上。就这样贴上去、取下来,贴上去、取下来。年复一年,感觉每年都是新的。
我很小的时候,都是四姐贴年画。说是贴,实际上是用图钉钉。为了保护年画、将画更牢固地钉住,常常找一些硬纸壳剪成四方小片,放在按图钉的地方。等我稍大些,就给姐姐打下手。她负责钉,我站在炕上为她递图钉、纸片,或帮忙摁一下年画。因为年龄小、个子矮,我常常需要站在卷成筒状的被子上。
记得有一次,我在被筒上没站稳,一下子摔倒了,手里的图钉、纸片撒了一炕。因寻找不仔细,当晚睡觉时我被遗漏的图钉扎了一下,出了点血,把我吓哭了。其实,当时完全可以不哭,可能是想撒撒娇,让父母惯一下吧。
还有一次,我跟姐姐正在钉年画,院外传来几声鞭炮响,经不住诱惑,就偷偷溜下炕跟小伙伴疯玩去了。等我回来,姐姐已经把年画贴好。见我回来,她笑嘻嘻地走近我,趁我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我大腿上狠狠地拧了一下。虽然隔着棉裤还是有些疼痛,但这次没哭,向母亲打了小报告。姐姐勤快能干,很受父母疼爱,母亲只象征性地骂了她两句。
贴好年画后,晚上躺在暖暖的土炕上,瞅着漂亮的图画,不由自主地想象过大年时的欢乐,兴奋得久久不能入睡。
我家的年画有六七幅,能清晰记得的只有三幅:一是《榴开百子》,二是《跨上拖拉机歌唱大跃进》,三是《十五贯》。这些年画因年代久远,早已不知去向。偶尔想起,便勾起我沉甸甸的记忆。
试着在网上搜索,三幅画居然全部找到了。
《榴开百子》是在蔚蓝的天空下,一个硕大、绽开的石榴,五彩斑斓的果皮、栩栩如生的石榴籽像一个晶莹剔透的红色水晶石小船,诞生出八个胖胖的男娃。他们都在欢笑,有两个已经离开石榴,其中一个在穿袜子,另一个在穿短衫。其他的孩子还没离开石榴船,有的坐着,有的躺着,有的在拍手,还有的张着嘴巴正在打哈欠,刚刚睡醒的样子。个个憨态可掬,可爱至极。


《跨上拖拉机歌唱大跃进》是一个没穿汗衫的男娃娃开着一辆“跃进号”的拖拉机,另一个戴着红肚兜的小男孩坐在拖拉机头上,高举双手,其中右手举着一块带有三朵棉花的棉枝,正在欢呼。驾驶员后面,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娃娃,右臂抱一个大玉米,左手高高举起,也在欢呼。拖拉机左侧的小女孩,左臂抱着一颗绿色的白菜,右手举起,向着拖拉机欢呼;右侧的小男孩左臂抱着一捆不知名字的农作物,正看着坐在拖拉机头上的男孩。拖拉机的后方插着几面彩旗……



《十五贯》是一幅四联年画。且说无锡县有个杀猪的,叫尤葫芦,因经常酗酒,经营不善,肉铺亏损,便从妻姐那里借了十五贯钱。酒后回家戏骗继女苏戍娟,说已经把她卖掉,换了十五贯钱。苏戍娟信以为真,连夜逃走,并忘记关闭大门。赌鬼娄阿鼠趁机闯入。他见尤葫芦正在酣睡,便欲偷走其枕边的十五贯钱。尤被惊醒,与其打斗,娄阿鼠用肉斧将其砍死。次日清晨,邻人发现尤被害,其女又不在家,便报官追缉。
却说客商熊友兰,带了十五贯钱去常州进货,遇见苏戍娟问路,二人遂同行。邻人和公差追上后,搜得熊友兰身上有十五贯钱,嫌疑很大,即将二人扭送衙门。无锡知县、常州知府和江南巡抚都认定是苏、熊二人通奸并谋杀了尤葫芦,定为死罪。
苏州知府况钟奉命前往监斩,审验时发觉此案有问题,便请求缓刑复查。终于查明真相,找出真凶娄阿鼠,还了苏、熊二人清白。


六十年后的今天,重温这三幅年画,生出许多感慨。《榴开百子》是老一代画家李慕白的作品,由辽宁画报出版社于1958年出版。我懵懵懂懂地看到这幅年画的时候,是六十年代初期。画家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借鉴了古代神话故事的表现方式,将生龙活虎的少年儿童与石榴联系到一起,创作出这样一幅美到窒息的图画,表明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和新生活充满了信心。同时,也寓意着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安居乐业、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跨上拖拉机》是歌颂总路线和大跃进的。1958年,党中央确立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此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这幅年画,拖拉机上载的和儿童手里拿的都是粮食或棉花,应该是突出农业大跃进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但拖拉机本身所反映的则是工业大跃进和生产资料的生产。体现了毛泽东同志“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战略构想,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十五贯》的故事,源自宋代话本小说《错斩崔宁》,后被冯梦龙选入了《醒世恒言》。20世纪50年代改编为昆剧《十五贯》。这四联年画,就是由金雪尘、李慕白根据《十五贯》剧本绘制而成。从作画人的动机看,创作《十五贯》年画,是否考虑的是那个年代出现的政治运动较多,寓意着新社会有冤假错案也会平反昭雪?
流年似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贴年画的习俗已经逐渐消失。可,曾经的场景,深深地植根在我内心深处。


作者简介:魏廷松,潍坊高密市退休干部,爱好文学,闲暇时喜欢写点诗歌散文等。




东营微文化:

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

东营市首届“十佳正能量自媒体”

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记录人间百味,传播正能量。

投稿要求:

写好自己的故事,写好身边人的故事,写好家乡的故事。体裁要求为散文,小说,随笔。散文2000字左右,小说5000字左右。拒绝无病呻吟,空洞无物单纯抒情、议论的作品。稿件需原创首发公众号,严禁抄袭拼凑,文责自负。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投稿邮箱:407258991@qq.com

交流学习:加微信18562013539,进东微群,交流阅读心得及写作方法。


东微编辑部:

顾   问:陈谨之  鲁北   清泉

主   编:郝立霞

副主编:何跃文  郝立新

编   辑:晓   娣   娟  娟   茶醉   文姐





东营微文化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送原创文学作品,传播正能量,促进以文会友。 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