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的年味 深深的印记

文化   2025-01-16 00:00   山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始终是记忆深处最具年味的独特符号。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对过去岁月的告别与对新一年美好愿景的期许。
我小时候,最盼望的事就是过年了,只有过年才能吃好的,穿上新衣裳。过年才能吃上白面馒头,吃上甜甜的粘粘的年糕,平时想想就流口水,就像一匹饿了好几天的狼见到羊群一样。
过年对孩子们来说最高兴的事就是放鞭炮了。春节前夕,随父母去集市购置年货,我总会被那琳琅满目的鞭炮摊吸引。红通通的鞭炮,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整整齐齐地放在摊位上,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我眼巴巴地望着,父亲便会笑着挑选几挂,我如获至宝般紧紧抱在怀中,满心欢喜地憧憬着除夕夜燃放。
临近过年,鞭炮声就断断续续,宣告着快乐幸福时光的到来。最让人兴奋的是放“二踢脚”。点燃炮芯后,先在地上“硄”地一声“嗖”就飞上天,“咔”的一声在空中炸开,把快乐传到了四面八方。晚上是放花炮的时候,点燃后喷出色彩艳丽的花树,最后“硄”的一声,震耳欲聋,把快乐的气氛带到了高潮。
除夕当晚,年夜饭的香气还在屋内弥漫,我便迫不及待地拉着父亲来到院子里放鞭炮。父亲小心翼翼地将鞭炮展开,一端固定在地上。我躲在门后,双手紧紧捂住耳朵,眼睛却瞪得大大的。父亲点燃引线,瞬间,那小小的火星迅速蔓延,“噼里啪啦” 的鞭炮声骤然响起,打破了夜的宁静。红色的纸屑在空中肆意飞舞,像是一场热烈的欢庆之舞。每一声炸响,都像是旧岁的告别,新岁的叩门,炸走了一年的晦气,迎来了新春的希望。
随着年龄增长,对鞭炮的期待不再仅仅是那瞬间的热闹。鞭炮声更像是无形的纽带,串起了一家人的团圆与亲情。在外忙碌奔波的亲人们,无论相隔多远,都会在这鞭炮声响起之时,齐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大家围坐在一起,看着春晚,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听着外面鞭炮声此起彼伏,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那温馨的画面,暖人心扉。如今,许多城市为了环保和安全,对鞭炮的燃放有了诸多限制。虽然少了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但春节的年味并未因此而消散。那声声鞭炮,已化作心中浓浓的思念与眷恋,成为岁月长河中永不褪色的一抹中国红,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岁岁年年,传承不息。
除夕之夜,是春节最为隆重的时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着丰盛的年夜饭。餐桌上,菜肴丰盛,色香味俱全,每一道菜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鱼代表着“年年有余”,饺子则寓意着“更岁交子”。大家举杯共饮,谈笑风生,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团聚时光。除夕的饺子还有很多讲究,有的把洗净的硬币、豆腐、红枣等包到饺子里,谁吃的硬币的将来能赚大钱,吃到豆腐的将来是有福之人,吃到红枣的将来生活甜蜜,小小的饺子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饭后,便是守岁时刻。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享受着节目的欢声笑语。孩子们则兴奋地等待着零点钟声的敲响,因为那一刻,他们又长大一岁,也将收到长辈们准备的压岁钱,寓意着岁岁平安、健康成长。
大年初一,人们都会早早起床,吃完饺子出去拜年,见面互道“过年好”“见面发财”之类的祝福话,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晚辈向长辈行礼送祝福,传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春节,充满温情与希望。它让我们在忙碌与喧嚣中,找到了一份宁静与温暖。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更能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作者简介:刘保勤,就职于广饶县大王镇实验小学。




东营微文化:

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

东营市首届“十佳正能量自媒体”

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记录人间百味,传播正能量。

投稿要求:

写好自己的故事,写好身边人的故事,写好家乡的故事。体裁要求为散文,小说,随笔。散文2000字左右,小说5000字左右。拒绝无病呻吟,空洞无物单纯抒情、议论的作品。稿件需原创首发公众号,严禁抄袭拼凑,文责自负。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投稿邮箱:407258991@qq.com

交流学习:加微信18562013539,进东微群,交流阅读心得及写作方法。


东微编辑部:

顾   问:陈谨之  鲁北   清泉

主   编:郝立霞

副主编:何跃文  郝立新

编   辑:晓   娣   娟  娟   茶醉   文姐




感谢您点“在看”分享此文~


东营微文化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送原创文学作品,传播正能量,促进以文会友。 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