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病殇之年

文化   2025-01-27 19:05   山东  

凌晨五点排队做CT


“睡了没?咱爸肚子疼,让咱回去一趟。”2024年1月1日晚上10:30,接到姐的电话,立马起床,并在15分钟之内赶到了父母的住处。自此开启了2024年,我和姐陪着看病、住院、复查......不断循环的病殇之年。

见到父亲时,父亲肚子疼得冒汗、脸发黄、高烧39.6度,整个人龟缩在沙发上,还时时恶心、呕吐。我们不敢耽搁,慢慢扶起父亲,坐上车来到家对面的县医院急诊室。经过检查、拍片子、会诊,确定为胆结石、胆囊炎,并收治入院。住了5天,症状基本消失。当医生问是否做胆囊摘除手术时,我们也乐观地遵从一向身体健康,从没做过手术的父亲的意见,选择了保守治疗。没想到,这也为之后的几进几出、反复跑医院埋下了隐患。


姐姐给父亲洗脚


10月份,父亲的胆囊炎再次发作,同样先到县级医院医治。3天后被转到省级医院,经过穿刺引流、磁共振、肺功能等一系列检查,住院8天后,被告知腹腔内感染厉害不适合立即做手术,需1个月后来复查,2个月后视情况进行手术。12月份,还没等去手术,有天夜里第三次发作,并发了胰腺炎。同样的流程,还是先去县级医院急诊,再转战省级医院。这次经过近半月的医治,终于实施了手术,并于2024年12月26日完全康复出院,父亲的病也算圆满收官。

在此期间,3月至6月,陪婆婆、母亲去省级眼科医院,治疗白内障,4只眼跑了8趟;5月份,老公因肾结石疼痛难忍,挂了急诊住院1周;7、8月份,公婆因心脑血管疾病,先后住院各5天;腊月十四,我又被推进了手术室......


儿子推着奶奶做检查


在家人看病、住院期间,我和姐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彼此照顾着,全程守护在家人床前。因为夜里睡不好,身心都比较疲惫。早晨5、6点醒来,就在楼里一层一层地转。看看什么科在什么楼,哪项检查在几诊室,熟悉熟悉地形,掌握掌握流程,好为日后随着家人们年纪的增长,进医院的次数越来越多,尽量做做准备。

在医院里见证了太多深受病痛折磨和经济压力的人,感触比较深的是人生不易,健康最重要,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生命长度和质量,让人心疼,更让人心痛。比如:有个小女孩才13岁,就长了个10公分的子宫瘤;有个85岁的老同志,因疝气住进医院时已动了前列腺癌、心脏开胸等大手术;有个查出胰腺癌的山里汉子,经过家人商议,最终放弃治疗;还有个陪护的家属,为节省开支,半年来主要靠从家里背来的煎饼、锅饼、方便面充饥。


手术室门口


看着整天人满为患的手术室门口,听着时不时传来患者的呻吟和家属的哀嚎,想着病房里轮番进出的病友们,跟他们相比,我和我的家人都是幸运的。起码有国家医保能报销大部分医治费用;再者有工资、商业保险兜底,能解决剩余的费用和稳定的生活来源;最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病都比较轻,都能治,都不是要命的病。

今年有点累,终于过完了......


作者简介:王晓平,就职于邹平市财政局,喜欢读书、写作、旅游、音乐。


东营微文化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送原创文学作品,传播正能量,促进以文会友。 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