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游学主题分享】易经智慧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以案为例

文化   文化   2024-08-13 21:30   辽宁  

易经智慧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

——以案为例

中华民族是易经民族,易经是一座无穷的宝藏,早已被我们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下面以案为例,分享一下易经智慧在生活中的体会和应用。

01

家庭中的易经智慧

儒家讲“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经营好一个家,就是齐家。齐家能做好,让家里上下老少都能顺应其天命之性、各得其宜、各安其位的往前走,生生不息并让家族繁荣昌盛,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周易》阐述有关齐家相关内容的卦比较多,比如乾坤、咸恒、家人、归妹等。《周易》上经从乾坤两卦开始,下经从咸恒两卦开始,是把乾坤和男女相对应起来,也就是把人和天联系起来。乾坤是万物之男女,男女是人伦之乾坤,易经推天道以明人事。易经64卦,取“非覆即变”两两相偶为卦序,一共有32对,就好比32家,乾坤为首家,也是最大的那家,屯蒙为第二家,其他以此类推。

乾坤是易经两扇门,其他62卦都是阴阳相交衍生出来的。天以一元之气资始万物,地接一元之气资生万物,天地交而万物化生,万物各随其性、各得其所。家庭就是一个小乾坤,一个和谐圆满的家庭,一定是乾道、坤道行的好。乾领着走,把握大规划、大方向,健而不息;坤跟着走,跟随乾引领的方向好好的推动落实。只要乾坤两个大方向没问题,一般都能把一个小家经营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二十年一代人,如果追溯至上下三代,仍能把家经营的红红火火、一代更比一代强,那一定有个“根和魂”在起作用,这个“根和魂”就是家风,有家风传承,这个家族的真血脉才能得以承袭并绵延不绝。

家风,就是俗话说的“门风”,它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精神风貌、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建构出一个家庭或家族独有的气质特色。关于家风传承的问题,我是把它放在家族四代同堂的基础上进行考量的。父母这代,从艰苦岁月过来,虽然缺吃少穿,但用乾坤、咸恒、家人的卦理去套,无论哪个方面都非常契合,一家人齐齐整整。但到了我这代和下代,各家有各家的问题。为何父母能把一大家子经营的那么好,而子女各自的家庭却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呢?学习儒学后,明白了一些道理。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夫妻关系是所有伦理关系的基础,二是家风是个极其重要的领域,应引起足够重视。

夫妻关系是所有伦理关系的基础,《周易》里边是有明确记载的。《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这句说的就是人伦关系的建立。男女夫妻关系,是人伦之始,是所有伦理关系的起点和基石。夫妻关系是我们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想经营好一个家,首先要从改善夫妻关系入手。每个人所承载的东西都来自于他的天命之性,所以你的另一半决定了你的家庭、家风、家族,家庭能走到哪、能否实现家族跃迁,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迹可循的。我们常说的“遇人不淑”、家暴、如此等等,都是这里出了问题。

家人卦是专门讲家道家风的。家人卦,巺上离下,其核心是“明家内之道,正一家之人”。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家人卦说的是齐家之事,家国一理,能齐好家,便能治好国,能治好国,就能平天下。家人之义,以内为本;家人之道,须女主于内,男主于外,然后才能谈到“家道立”。五伦关系强调的“夫妇有别”,不是以男女性别分类,而是说中间有个分界,夫妇努力的方向和侧重点不一样,女子的正位在家内,男子的正位在家外,这样的家庭才是合乎天理道义的。

家人卦中,六二为慈母,九五为严父,初九爻为长男,九三为中男,六四为长女,上九为祖先。一家之中,以父母为尊,才能内外整肃,稳定团结。父亲行乾德,母亲行坤德,在父母的带领和护持下,家庭成员都做好各自的伦理角色。“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家庭成员各安其位,各尽其道。家庭成员各得其正即是家道得正,家道正则可以影响引领邦国,邦国正则可以天下安定。

家人卦大象,风自火出。先有火,后有风。对应家人卦的道理,正家是自内而外,并非自外而内,所以社会风化的根本自家而出。家庭是社会组成的最基本单元,“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所以这就是国家大力倡导弘扬优良家风的原因。俗话说“家有贤妻旺三代”。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欧母画狄教子等典故,说的都是女子在子女人格塑造和三观上的影响,也就是家风的力量。富不过三代,说的是如果没有好的家风,德不配位,无论祖上留下多大的家业,也会被败光。

之前在家里,我把关注点过多集中在了乾领着走、坤跟着走上,没有抓住正家道的着力点,下的功夫都在枝枝叶叶上。学了家人卦后才知道,家风的塑造和好坏根子原来在自己这。男子能正则身正,女子能正则家正,女子如果不能正,家是没办法正的,一家正不正,关键在女子。所以在正家风这件事上,我们女子任重而道远。

02

“义者,利之和也”

《乾·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易经的每一句经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今天就分享“利者,义之和也。利物足以合义”这句话的易理和应用。

案例。一个5口之人的原生家庭,一对夫妇,3个儿子。老两口退休后回了农村老家,10年前老伴去世,老先生1人在农村独居。不是孩子们不孝,而是任谁说老人始终不愿离开老家去城里。3个儿子早已成家,均在外地工作生活。老人78岁那年的国庆假期,把3个儿子从外地喊回老家,说有事要说。儿孙回来后,老人忽然抱出一大摞钱,说在农村花不着啥钱,孩子们都在用钱的时候,提前把钱分给大家,每家6万。之前老人没提前说,儿孙们倍感意外,个个高高兴兴的,在老家住了几天,都带着钱走了。之后大概过了2个月,临近过年的时候,老二媳妇突然在家庭群里,声泪俱下的数落老人一系列的不是,说老人办事如何如何不地道。住在她家里把她买的洗衣机用坏了、电视机也用坏了等等,甚至扯出十来年前盖房子的是是非非。

之后还原了事情的原委。老人的3个儿子,老大考学出来了,老三接老人的班很早就参加了工作,唯独老二在老家待的时间最长,干的农活最多。老二10年前在农村盖了一栋3层小楼,之后全家去城里打工,走后让父亲搬到楼里来住。一来可以改善父亲的居住条件,二来也帮着看看房子。逢年过节,回老家过年的家人也都住在老二家。前几年老二家大儿子结婚,向老人借了2万块钱,至今一直没还。这次老人分钱的时候,分给老二家4万,另外2万说是冲抵之前孙子借的账了。就是这件事,直接导致了后期老二媳妇的情绪爆发。

事情出来后,家人们私下就议论开了。有的说,老人这时候分什么钱啊,纯属没事找事;有的说,老二儿子结婚借老人钱几年了不还,这次被冲抵就不愿意了,是贪心不足;有的说,老人做的对,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向;有的说,把10年前盖房子的旧账,翻出来重新算算...没学易经的时候,觉得大家说的都有理,但又总觉得哪里不对。学了易经后心里跟明镜似的,很容易就明白咋回事了。财散则民聚。老人财散了,家里人的心却没有凝聚,反而激发了矛盾,是乾文言“利者,义之和也。利物足以合义。”这里出问题了。

易理。朱熹说:“利者,生物之遂”。利是天理落在物上,物按照天理各归所愿。义侧重于摸得到看得见的具体行为,是恰到好处的“与天地准”。义和利的关系,要从天理和人心的两个角度去看。从人心的角度看,义是天理,利是人欲;从天理的角度看,义是利之理,和是义之宜。所以,利是吾性之义,义之安处就是利。从这个角度来说,上下彼此各得其当然之分,合情合理妥当合宜,就是义之和也就是利。利是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上下彼此所有参与方的义都能妥当合宜,大家都比较满意,而不是仅仅某一方的利得到满足。

义为先,就是这事该干不该干,然后再说利。义和利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主次关系。和是义之宜,就是按义分利的时候,如果彼此关系更和谐,那就是妥当合宜的,后边还会有利。如果关系因此变糟糕了,那就是这个利不合“义”,该处“义”没有安,一定连“和”也没有了。利侧重强调彼此不互相妨害,和侧重强调彼此合乎情理,无所乖戾。因此,和则必利,利则必和。《孟子》侧重讲“义”,是义为先,不是利为先。“上下交争利而国危”,意思是上上下下都惟利是图的时候,国家就危险了。《大学》“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都是同样的道理。

应用剖析。再回到上边例子上来,综合来看,这家的老二算是为整个家出过力受过苦的,付出的较多。老人的初心是好的,但好心没办成好事反而造成了矛盾。一碗水端平看似公平,实则不够公正。就像切西瓜,一分为二,功劳大的和功劳小的一个样,没有论功行赏。老人仅考虑了数量上的绝对平均,没有考虑到所愿也是利等其他因素,无意中伤了二儿媳妇的心,一时心里就失衡了。

家是以亲情为纽带的,家中伦理以情理为主解决方法其实有很多,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明面上几个孩子平均分,私下里再给老二补偿一点。也可以让老二家列个单子,添置或更新一些电器啥的。清官难断家务事,十年前的旧账谁能分得清?一家人肉烂在锅里,该翻篇得翻篇。可从亲情关怀的角度,大家集思广益,帮老二家2个孩子介绍个好点的工作,或在其他方面帮衬一把,缓解一下他们家的经济困境,体现出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慎重考虑分家产的时机,分家产就好比排坐坐吃果果,不是简单的一分了事,其实非常考人的管理水平。分的好,家越来越红火。分不好,这个家就散了。利者义之和,合义之利才是真正的没有后遗症的实实在在的“利”,只有各方都满意了,整个家庭才会健康和谐。

03

讼卦的应用体会

今年3月份家人开车出了点事故,整个事情的处理,就是“讼”卦应用的一个很好案例。

一般交通事故的处理顺序是:交警责任划分、汽修厂修车、保险理赔。一对一事故理赔,一般保险公司就代办了。走车辆拍卖全损程序,过程就复杂繁琐的多。需要对接4S店、拍卖公司、保险公司等多家,周期差不多3~5个月。事故处理整个过程基本是顺利的,中间有些环节借鉴“讼”卦智慧去应对处理,都得以合理化解。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讼”字本义是“争辩”。“有孚”指心存诚实不自欺,如其期不失信。“窒”指能够含忍,不情绪用事;“惕”指心有敬畏。中吉,有两层意思。一是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二是指自己能够“中和而不偏激”,应对争讼之事要坚持合乎中道的原则。终凶,就是一定将诉讼进行到底,不蒸馒头争口气,一定要求全胜得全功。讼成就不了任何事,所以“讼成”最终一定是个凶。

易理应用。交警划分事故责任后,我联系了一家4S店,拖车、列报修单,等询残结果。综合车辆残值和维修预算,最终决定走车辆全损。车辆全损,就是按照车辆保额由拍卖公司和保险公司进行全款理赔。拍卖公司拖车前,4S店工作人员提出要收取我车辆保额10%的服务费,约1万元。问收费依据是什么,被告知收服务费是公司规定的,没啥依据。因为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一时不知从何谈起,随后我就离开了。

回去后就开始咨询朋友、查找资讯,向监督管理部门和车企厂家总部了解咨询有关政策。一位刚处理完同类事故的朋友,采取的方式是直接投诉。车企厂家总部告知我,没有收取服务费这一说。一番咨询了解后,我心里基本就有了谱。再去和4S店谈时,明确告知我这边政策咨询及车企总部反馈的情况,亮明了我们的底线。付钱可以,但要在合理范围,没有依据谁也不能乱收费,按照服务内容和所做工作逐项计费,该多少就多少。因为心虚,所以他们很快就从1万降到5000再到3000,最后2000元达成协议。我没有当面揭穿他们的行为,也没说过激的话,而是当即清账走人。接下来4S在拍卖公司拖车时很是配合,很顺利的将事情往下推进了。

无独有偶,保险公司定损员在后期车辆定损时,又出现了不作为、推诿扯皮、无限拖延等问题,也终被有效化解。在整个事故的处理上,我始终秉持着有孚和诚信,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首选沟通,一次不行就两次,但凡沟通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升级,始终将事态发展保持在可控范围。实事求是,坚守底线,直至达成一致协议。朋友没上班,有的是时间,虽然没出钱,但代价是双方始终在纠缠。我损失了一部分钱,适可而止,将事情在一定期限内得以合理解决。此之谓中吉、终凶。

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期间拜访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导,领导不但给我普及了很多常识和经验,还支了很多具体实用的招数。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亲历一次交通事故,胜过10次说教。一场事故,和大人聊个天就能云淡风轻,所以讼时利见大人。爬大山涉大川,需要集中精力应对坎险。如果一直有事干扰你拖你后腿,搞得你疲惫不堪根本没精力应对别的,爬大山涉大川显然不利

君子以作事谋始。处于“讼”的时位,不是事情处理完就完了,处理争讼是治末,并非治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正其本,清其源,查找讼源避免讼起。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君子作事谋始,就是慎始。争讼非善事,务必慎重对待。最好的不讼,就是闭塞讼源,使讼不至。

事故发生后,我们对整个过程进行了全面复盘,并从突发情况应变能力、注意力是否集中、交通交规熟悉程度等方面认真查找原因,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改进,认真吸取教训避免事故再次发生。履霜坚冰至,霜是一阴之象,坚冰是六阴之象,从一阴到六阴量变到质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柔而积渐乃至坚刚。要防渐虑微,慎终于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本次事故给的警醒反而是件好事。

《序卦》“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卦前边是需卦,讼是在各自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属于民事范畴。在此之上的沟通、商谈、争辩、口角、吵架等等,都可归入“讼”的范畴。讼的范围非常广泛,1个人可以讼,2个人也可以讼。一个人表里不一,身心分离,内外矛盾冲突,无法自洽,处处拧巴,是自个跟自个讼;以2人论,一个阴险,一个刚健,二者对峙皆欲求胜,争讼是必然的事情。讼的核心思想就是如何不讼,站在不讼的立场来讼,才不致于乱讼,人生方能得吉。

以上几个案例,都是生活中的琐事、小事,但处理过程都有易经智慧在其中。易经是很务实的,就在我们的日用常行中。学习《周易》就是让我们知道,天地运行、社会更替和生命本质所依循的东西是什么,洞悉天地万物所依循的法则和秩序,并在这个基础上顺应天命之性,从而获得坦荡幸福的人生。

刘长志

儒学学者、阳明心学践行者

我知道你手一滑

就关注了


刘长志
刘长志,儒学学者,知名作家。其人宗于道,贵于贞;其学源于先秦圣人,学不师授,以循理恬愉为务,以合天地之道,通万物之机为乐。其志以正本清源为己任,甘为木铎,弘圣人之道于天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