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军(1901一1989年),字汉三,甘肃静宁县人。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李世军在新中国成立前曾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立法院委员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国务院参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他的职业生涯涵盖了多个重要时期,包括全面抗战前受孙中山委派北上宣传中山先生抗日主张的特殊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
李世军的生平事迹不仅体现在他职业生涯上,还反映在他在晚年思乡念家,特别是心系家乡教育事业上。1988年5月27日(时年87岁)收到静宁县教育局函告其父创办的云翠学校修复照片后,当即提笔给县教育局的复信内容,足以看出他情系家乡教育事业的情结。来信约670个字,为解其意,我本想逐字译为印刷体,供读者飧之,终因自己对古文字了解甚少,加之李老年事高,书写时手腕颤抖的缘故,个别字句潦草实难辨解,不得不向古文字识辨研修颇深的平凉市文联原主席,现平凉市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李世恩先生求教。世恩先生和他的同学张喆先生认真负责地进行了校正,才得以满足了我的初衷和读者的需求。譬如信中有两处像“不〞一样的字,是民国时期记账用的民间俗字或符号,可以写为“钱“或“款”。如果不是世恩先生释义,我是百看不得其解。现将李老先生回信影印件及校正后的释文一并刊出,敬请大家鉴阅并指正。
回信影印件
释文
教育局各位同志:
让我向您们这些为家乡教育事业努力取得可喜成就表示敬意。来信收到了。我从近年在京及外地工作的我县大学生来访谈话中,的确深深欣感咱县在教育工作上是有空前的进展成绩。吾老矣,一生奔波,一事无成,今则老且残废矣,对桑梓了无贡献,深感内疚。看到云校复兴后的照片,新式建筑在山窝里更显得光彩。回忆民国十年大地震后,我父亲曾即时去云校看到可怜的几间校舍,他老泪纵横,族人引以感人话题;以及当年我母亲提着饭罐为教师送饭后,她用瓦罐在沟里提水帮父亲和泥抬土,辛辛苦苦修校舍的景况。我看到今天的云校建筑一片洋气,能不改泪眼为笑脸乎?
我在前几年向我老同学、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谷城先生反映:中央应大力支援边区山区中小(学)教育后,他收信转到国务院,1985年国务院特此专拨500万元补助边区中小(学)教育。我趁此机会为了争取咱县能向省教育厅多要几个钱,借补助先父创办云校为名,要求拨给此款。迄无下文,我很生气。我前昨两年此举,不仅仅为云校争些补助费,而是藉补助云校倘能得到一点补助,意在供全县各村校能多多少少得到一点书报设备费而已。我的用心,希望您们理解。看来拨款不大可能了,听之!假使省里多多少少给点补助费,我仍希由全县统筹分配补助。我希望能在云校:(一)打一机器井,除供生员用外,还可灌植树木及种菜、绿化之用。(二)能再修一座图书阅览室,供生员享受,如此而已。其他则非财力所能及,实事求是的慢慢建设吧。
此次派来京学习的各乡镇负责干部,都来看我,使我极大安慰。他们可能近期回静。王文进等同志一片朝气,使我高兴极了。一个山区向来没有大学生的地方,今天出了这么多的菁英,我能不欢欣?来信仔细看后,深深感到您们对全县及云校费了大力而欣慰不已。久病眼花腕疼,写字吃力,草草,言不尽意,只是向您们表我的一点敬意而已。以后盼多通讯,以慰远怀。专复,即祝
工作顺利,身体福康。
八七老人李世军(印)
1988、5、27、北京寄居
(字太潦草了,慢慢琢磨看吧!谅之!)
注:此件系静宁县教育局向李世军先生函告云翠学校修复情况后,先生的回信。原信右上角有县教育局收文处理戳章,注名收信日期为1988年6月8日,在“批示”一栏手写:“世军先生回信,请传金县长阅知。段。6.20” 金县长,即时任静宁县政府县长金福存;段,即时任静宁县教育局长段吉昌。信中提到的王文进,系静宁县双岘乡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时任静宁县政府副县长。
本文作者简介
王济华,男,甘肃省静宁县人,1954年出生,1972年参加工作,大专文化程度,从事过小学教师,新闻报道,文秘写作及县市相关党政部门的领导工作,曾在省市有关报刊杂志上发表新闻报道政经论文多篇。2014年退休。
上图为微信二维码,下图为公众号二维码。投稿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二维码,通过微信投稿。欢迎关注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