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宝麟 || 雒江生先生追思会线上发言

文摘   2024-11-14 00:06   上海  

雒江生先生(2010年8月摄)

雒江生先生长我15岁,大学毕业早我18年。是我最为尊崇的师长。10年前我们的住宅楼宇相连,探访颇紧。平日里见面,雒先生都是开口直呼名号“宝麟”,呼者亲近,应者欣然。我的生物钟早于众人,凌晨6点必下楼,穿过校园出校门走向河堤,置身于柳岸河堤,这是“吐纳换气”的绝佳处所,下楼后总会遇到晨练走步的雒江生先生:臃胖的身影在微亮路灯催伴晨曦中蠕蠕活动,围着旧校门紫藤架旁边的圆形花坛转圈圈。步履是那种年少时不曾有过体育项目锻炼的蹒跚前倾状,似乎要快步却总赶不起来,慢慢腾腾,拖拖沓沓。想来他的下楼时间要早我至少半小时。待迟起辈同仁盥罢出门寻餐时,雒先生已与《尔雅》、《广韵》等伏案对答良久,数十年寒暑不辍。

一、忆旧追思 最后两次晤面

2018年10月,接先生用座机打来电话,随即赶到校园10号楼,先生翻开中华书局刚刚出版的《尚书校诂》,双手递我面前,让我看扉页题款——“宝麟教授指正 雒江生敬赠 2018年10月28日。”

题款称谓几令温某愧煞!

手捧雒先生煌煌巨著,恰如河伯面对大海,羞愧得我无地自容:我很清楚自己笔下那些满嘴跑火车的雕虫小技,那是哪门子学问!惟愿先生的器重激励能成为我等站在学术门槛的加力器;先生无征不信的严谨范及金贵的学术业绩,成为反省自我的参照标识!

2019年2月11日,我与王建斌手持当年刊发《秦国名考》的第三十八辑《文史》原件,结伴再访雒先生。先生风神朗朗,笑声呵呵,声律颇有质感。夸赞建斌是他这些年教过的学生中最优秀的一个,虽然从政,却坚持不辍学业,好学上进,文笔不错,当为最具专业实力的从政者!说到兴头上,先生欣然拿出刚修改定稿的《我的国学研究与国学研究所》一文手稿,让我俩传看提意见。21×16款的稿纸上,钢笔行书字迹绝无一字出格,匀匀称称,清秀娱目。翻看到23—24页,只见上面有一大段落评介我的《<红楼梦>的教育反思》,增删修改加润颇多,非常深情传神:

“温宝麟副教授的选题更为别致,是《<红楼梦>的教育反思》。宝麟选这个研究课题,也与我有点关系。宝麟的“红学”功底很深,我给宝麟建议,用“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写《元白诗笺证稿》的方法研究《红楼梦》。陈寅恪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开一代学风的杰作,其研究方法是贯通文学与历史,不仅是文学的研究,也是历史的研究……宝麟运用这贯通文学与历史的研究方法,以宋明以来教育发展历史为背景,发掘了严父慈母式的贾府教育格局等八处文化现场,探究了因袭千年一贯制的封建正统教育封闭没落的特性必然导致其动机与效果相悖的内在规律,进而论证了教育危机助推贵族社会“厦倾”“灯尽”的衰亡进程,这应是曹雪芹关于教育的深沉反思,对研究认识“红楼”时代的教育历史有很大参考价值。后来宝麟又扩大研究内容,写成二十万字的学术研究专著《<红楼梦>的教育反思与心理阐释》,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不仅是《红楼梦》别开生面的学术研究专著,而且是研究中国教育史应该参考的一部书。

今再翻看,不禁潸然。27年前,针对我以教育视角探讨红楼梦的初衷念头,雒先生指导我读陈寅恪先生《元白诗笺证稿》,借鉴陈先生文学史学贯通研究的方法,求得别开新面的红学成果。先生的引导使我如登临高峡平湖,视野开阔,紫气东来。然而,真正搞起来谈何容易,学术功力的欠乏与心性耐力的脆弱,致使计划草草收场。如今面对先生如许赞评,只觉愧对先生盛义期许。辜负了先生当年的殷殷教诲。

临了,先生交付手稿于最为信赖的建斌,伫立门口送我们下楼,直待我们下到二楼,才听到先生进屋的关门声。

雒江生先生(2010年8月摄)

2019年暑假期间,又跟张宇商量好一同去看望雒先生与王廷贤先生,临到跟前,张宇得悉雒先生去了北京,只好作罢,遂结伴看望了廷贤先生。

后来得知,这年6月末,雒先生突然发病,于天水住院10余天,7月10日转院北京。开始听说治疗效果尚好,心中暗自念佛,思谋着不日病愈回来,再去触沾那三大间册牍盈架的书库里所藏文渊气息,再去探求那文稿笔墨端方整洁的书房案头所储存的乾嘉正脉规范治学的密码信息,还有那公文稿纸被横置书案、竖行恭笔书写一如剥茧抽的思古情怀,以及语调轻绵语速舒缓春风轻拂般的引导教诲……

这一等就是3年多。前几天突然传来雒江生先生逝世京城的消息,惊痛难抑。2019年2月11日的楼道送别,竟成永别。当时总愿理想化地想着来日方长来日方长,严酷的现实却是“80岁高龄老人”哪会有许多“来日”“来日”?现今脑海叠现当年着布鞋暖裤毛衣楼道伫立送别的佛面音容孤寂身影,愈发悲痛难当。借此追思感言,略抒疫虐猖獗特殊时期未能尽情、难以言清的惜痛情思!!愿天国为先生备好书库文案,先生将一如既往地笑对书牍文稿!

二、从先生身上默化精神力量

1998年,国学大师、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冯其庸先生购得三秦出版社刚刚出版的《诗经通诂》,盛赞该书的高阶学术地位,激励雒先生:“60岁正是做学问的时候!”并告诫天水师院:“你们学校可要看好这个人!”冯先生目光如炬,手掂《通诂》即能判准作者的高位价值,并对国宝般的乾嘉余脉人才施予跟踪关照。后《尚书校诂》《尔雅正诂》相继出版、付印,作为雒先生的终生宏愿——经书训诂注本三书,按着先生的时间表格如期圆满完成,平生宏愿圆满实现。考虑到经书训诂注本三书因过于古奥而拒人退避,雒先生又特地为大众读者撰写了《诗经通诂》的配套通俗本《诗经订诂》,和《尚书校诂》的配套通俗本《尚书注译》,《诗经订诂》2018年已待字出阁于中华书局;《尚书注译》2018年10月案头扫尾即将杀青,又令世人钦叹先生屈尊低就,接通地气的平民胸襟! 

至此,先生亦应笑对平生,人生无憾!

雒先生终身痴情的乾嘉考据学问,我等浅浮之人难以靠近,因为我们不具备矢志不渝从一而终的非凡定力;不具备精识熟记枯燥古奥的训诂词句,比如段玉裁《说文》及郝懿行《尔雅义释》等,你有兴致反复识读熟存心底吗?一句话,我等身处功利至上享乐至死的大环境中不具备罕有的国宝级古籍情怀。

2005.1  张鸿勋、雒江生从教45周年、40周年留念
尽管这样,只要你虔心细读雒先生《成纪辑闻》《读书治学忆往《秦国名考》等文萃,立马就可获得膜拜精粹学问的享受过程,那字里行间,都让我心里储满了扎实、可靠、信服、提升境界的由衷钦佩。考订无一字无来处,推论无一处不服贴,学海高深却又触手可及,比如身畔俚俗口语里深藏的古奥密码,片刻间便被书山学海的精准引证释通解透,款陈典例,安详举证,一如再沐先生徐徐春风然。自身的急切躁气登时敛凝驱退,心性随即被净化。和先生长期讨教,非为增进多少训诂考订学识,而是体悟到一种看淡世俗功利 独享寂寞 乐在其中的人格力量,进而潜移默化那可贵的严谨治学信条于己身!

所谓见贤思齐也。

三、成就雒江生先生学术霸主的因素

1、“天禀书牍情缘”是成就雒江生先生学术霸主的内因。

2、乾嘉正脉传承是成就雒江生先生学术霸主的外因

3、看淡世俗功利 独享寂寞 乐在其中的高阶境界

“天禀书牍情缘”和“乾嘉正脉传承”的内外因素激荡融合的必然结果,便形成了雒江生先生看淡了世俗功利,甘愿“静默”独享寂寞乐在其中,坦然笑对人生的人生信条。此人生境界超越了世俗功利,脱离了低级趣味,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粗茶淡饭足矣;唯有对经典辨讹证疑,潜心精进务得新义是其生命价值全部。似由此岸已达彼岸,即红楼梦中贾雨村所谓翻过筋斗来的”人!这是落实雒江生先生汉学传承的可靠保证。

(鉴于发言时间太长影响其他同仁鸿论,故此论将撰专稿《被汉学雕刻工整的绝版学者》另发)

本文作者简介:
温宝麟,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2013年退休。曾为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天水师院文史学院教授、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负责人,主讲“中国古代文学明清段”、“中国戏曲史论”、“红楼梦研究”等课程。

上图为微信二维码,下图为公众号二维码。投稿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二维码,通过微信投稿。欢迎关注欢迎投稿!





成纪不老松
请把您到此一游的标记镌刻在这棵成纪不老松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