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 || 在刘懋功将军身边工作的日子里

文摘   2024-10-31 00:06   上海  

刘懋功(1916·10·1——2009·12·23)甘肃省华池县人。一九三四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五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二三四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第二三二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独立营营长,关中军分区警备第一旅三团团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一旅三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一旅参谋长、副旅长,第一野战军四军十师副师长、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航空学校政治委员,第十航空学校校长,空军军长,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摘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第二集


       2009年12月29日清晨,天气格外的寒冷 ,我连夜乘火车来到北京八宝山,送别我敬爱的老首长——刘懋功将军。老首长是12月23日凌晨走完他93年艰辛的人生历程离我们而去的。我是28日中午在静宁老家接到老首长家人从北京打来的电话。得知老首长去世的消息后,我泪流满面。因为时间紧,路途远,我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李,立刻起身赶往车站。老首长是2006年6月份从西安到北京住进空军总院的,当时治疗情况还比较好,老首长精神状态也不错。2007年初秋,老首长回西安家里住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去北京空军总院。虽然我知道老首长住院治疗,但没想到他这么快就会离开我们……在追悼会的大厅里,一身军装的老首长静静地躺在鲜花丛中,身盖鲜红的党旗。大厅的正上方悬挂一黑底白字横幅,上写:“沉痛悼念刘懋功同志”,横幅的下方是老首长的遗像,遗像两边是一副挽联:左边是:“金戈铁马将军百战一身赤胆征南北”,右边是:“竹魄松魂正气千秋两袖清风任去来”。大厅的四周摆满了老首长生前好友、亲人以及社会各界送来的花圈、花篮。哀乐声中,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回想和老首长在一起的日子,就像是在昨天。老首长谆谆教导还在耳畔,老首长慈祥的笑容浮现在眼前……但是,老首长却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散步、读书看报、看电视,再也不能给我们讲述他那火热坎坷的战争历程……老首长远行的脚步给我留下了无尽的、难以忘却的怀念。

     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
1996年春天,我在新兵连集训后选调到老首长身边工作,先后担任老首长的专职公务员和专职司机。从此,我有幸和老首长朝夕相处,一直到我2008年转业。老首长1934年参加革命工作,离休前任原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是兵团级离休干部,但老首长没有一点官架子,非常平易近人。记得我第一次来到老首长身边时,他问我是哪里人,我端端正正的敬礼后报告:“我是甘肃平凉静宁人”。老首长笑着说:“噢,是老甘,好,好……”。原来老首长也是甘肃人,“他乡遇故人”,老首长和蔼可亲的话语一下子拉近了一位身经百战的离休干部和我这个年轻懵懂的“小战士”的距离。那时候,我每天上午陪老首长在部队营院外散步,老首长见到路边摆摊的小商贩们都主动上前打招呼,嘘寒问暖。每到秋天家中院子种的各种果子成熟后,就让我们摘下来送一些给门外摆摊的小商贩们吃。多少年来,老首长都是这样。晚上和老首长一起看电视时,有些电视剧的情景就会勾起他当年烽火战争年代的回忆。 
老首长经常给我们讲起他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的那次错误的陕北“肃反”中被捕,后被关押在冰冷的窑洞里五个昼夜,没有水喝,没有饭吃,嘴唇干裂,身体虚弱得站都站不稳,还要遭受肉体的折磨……这是老首长一生中精神和肉体遭受最残酷的几天。他坚守革命真理,坚信革命必胜,坚持实事求是,最终被释放。几十年过去了,老首长每次追忆讲述这段历史时仍然痛心疾首,难以自已。老首长在思想上、工作上对我们严格要求,生活上也是无微不至的关怀。记得有一次,我出车回来后有些发烧,老首长知道后让家人给我送来一碗热乎乎的鸡汤和一些药品,并亲自来我的宿舍看望我。当时老首长已是耄耋老人,能这样关心身边的工作人员,我们内心十分感动。
     艰苦朴素      心系老区
 老首长出生在陇东华池县一个贫苦农家,8岁开始给人家放羊、种地。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陕甘边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他们的指引、培养下,18岁的老首长就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当年的贫苦生活让老首长养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所以老首长经常教育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过去,无论任何时候,我们依然要勤俭节约,绝对不能铺张浪费。老首长经常穿一件褪了色的旧军装,脚穿一双布鞋。吃饭的时候,即使桌子上掉落一粒米,他也要捡起来,碗里从来不剩一点饭菜,都会吃的干干净净。但老首长对社会上扶贫济困以及其他公益事业,却是积极捐款和资助,每次都捐1000元以上。 

  刘懋功将军为南梁革命纪念馆题词

1986年秋天,庆阳地区在原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心南梁的荔园堡举行革命纪念馆落成典礼,老首长应邀出席。此地离老首长的家乡刘沟村只有五六十里,老首长顺便回老家看了看。一路上映入眼帘的都是光秃秃的山,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低矮破旧的土房和窑洞,看不见一根电杆和电线。革命成功都40多年了,而当年为革命作出贡献的老区人民却还处在点煤油灯的时代,老首长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回到西安以后,老首长心里一直不舒服,总觉得对不起老区人民。老首长想,自己没能力给老家架桥铺路拉电线,但是出点力却是义不容辞的。虽然老首长知道自己没多少存款,但是老首长和他的老伴想尽办法,东拼西凑筹措了好几个月,1991年春节时凑足10000元钱捐给他的家乡,并亲自给省上领导写信协调拨来专款,由当地农民出工出力,用这笔钱从华池县城到刘沟村修了一条简易公路,架通了电线。从此,刘沟村结束了没有电的历史,上学的孩子告别了煤油灯的生活。
    珍惜时间      持之以恒
老首长爱学习,虽然年纪大了,视力也不太好,但是他每天读书看报,坚持练习书法。老首长经常把报纸上的一些文章剪贴下来,有些语句段落还用红笔勾划出来让我们看。亲友们的来信,老首长都是及时的用毛笔亲自回信,有时一封信他一连写好几遍,直到他认为满意为止。1986年兰州军区主办的西安老战士大学一成立,老首长就报名成了第一期学员,听历史课和书法课,如果没有特殊事情,老首长是风雨无阻,每课必到。陕西省老龄问题委员会组织的月末学习活动,老首长也是积极参加,认真听讲,献言献策。
1988年,老首长和许多原一野四军第十师的老同志一起,不顾年老体弱,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克服了各种困难,参与编写了22万余字的军内读物——《五十五年战斗历程——从步兵十师到炮兵十师》。此书正式出版发行后,得到有关部门和有关老同志的肯定和好评。1998年,老首长经过一年多的笔耕不辍,整理出版了他的回忆录——《梦回吹角连营》,这本25万多字的回忆录,是老首长对近六十年烽火岁月的追忆、是革命生涯的总结,也是老首长作为一位革命老战士对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作的又一份贡献。
在干休所工作,空闲时间较多,老首长就让我们多抽时间好好学习,还给我们借阅书籍,教我们练习毛笔字的写法,教导我们平时多读书、勤学习,用先进的文化知识武装头脑。总之,老首长不让我们浪费一点时光。
   忠于革命    奉献一生
老首长为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事业,为人民军队的建设矢志不渝,奉献了毕生精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党的培养和教育指引下,18岁的老首长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了革命,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与土豪劣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经受了残酷战争的考验,经历了陕甘边和陕北苏区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先后参加了慕家塬、定仙墕、劳山、榆林桥、直罗镇、东征、西征和解放定边、盐池以及山城堡战役战斗。抗日战争时期,老首长担负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重任,先后参加了陇东剿匪、关中分区西线、南线防务作战以及爷台山反击战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老首长英勇顽强,冲锋在前,曾任收复关中战役先遣支队指挥,率部在短短的半个多月内,转战700余里,七战七捷,肃清了关中分区境内的敌人,荣立大功。后参加了榆林、宜川、瓦子街、西府、扶眉、兰州、玉门等战役战斗。在扶眉战役中,老首长率四军第十师担任尖刀任务,抢占罗局镇和眉县火车站,切断敌西逃之路,为歼灭胡宗南主力创造了重要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老首长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服从组织安排,积极投身空军建设。在任四航校政治委员和十航校校长期间,老首长认真抓好航校建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人民空军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飞行员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学校创建初期的教学、基础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老首长担任空三军领导期间,狠抓部队正规化建设,重点抓好专业理论、飞行和战斗实用科目训练,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出色地完成了组织指挥福建空军部队的前线作战任务。1960年老首长受空军党委委托,克服困难负责组建了空军昆明指挥所,在昆指担任领导期间,成功指挥部队先后击落8架美制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和1架F—4C战斗机,并帮助越南政府培训飞行员、建立越南空军。老首长在担任南京军区空军领导期间,重视部队全面建设,带领部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文革”期间,老首长勇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坚持党性,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老首长到兰州军区空军工作期间,积极研究和探索和平时期空军部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作战训练、管理教育、后勤保障等方面建章立制,经常深入一线部队调查研究,狠抓落实,为部队的全面建设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1983年老首长离休后,仍然关心着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先后被聘请为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校务委员、副主任、名誉校长。他还积极参加陕西省老龄问题委员会、陕西省老年书法协会、陕西省航空联谊会等单位组织开展的各项工作,尽己所能的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老首长先后被评为西安市捐资助学先进工作者、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寿星学员和精勤学员、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获得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特殊荣誉奖、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两次被评为空军先进离休干部,三次被评为军区空军先进离休干部。
我入伍以来,在组织和老首长的亲切关怀和教导下,入了党,立了功,并先后担任副班长、班长、车队专车排代理排长等职务,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优秀党员”和“红旗车驾驶员”。现在,老首长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和老首长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都将弥足珍贵地留在我的脑海里。老首长走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人格魅力、高尚品质、革命风范,却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老首长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诲和亲切关怀、谆谆教导,使我受益终生、永志难忘!  老首长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作风严谨、工作扎实,谦虚谨慎、求真务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生活俭朴、廉洁奉公……老首长高风亮节、优良作风和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今年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85周年。值此历史节点,写此怀念文章,以深切缅怀曾在陕甘边区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革命老前辈,深切缅怀给予我谆谆教导、帮助我成长进步的老首长刘懋功将军。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兢兢业业干好工作,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本文写于2019年

本文作者与刘懋功将军2006年于古都西安

本文作者简介:张忠,1975年出生于静宁。1995年12月入伍,服役于原兰州军区空军部队,2008年转业。系原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老战士》杂志社特约通讯员、原兰空西安沣镐路干休所书画协会会员、平凉市摄影家协会、静宁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静宁县书法家协会、静宁县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先后发表于《甘肃党史》《南梁》《平凉党史》《华池文史》《静宁文艺》《静宁退役军人》《旬邑党史》等,著有《记往述实》。

上图为微信二维码,下图为公众号二维码。投稿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二维码,通过微信投稿。欢迎关注欢迎投稿!          















     


成纪不老松
请把您到此一游的标记镌刻在这棵成纪不老松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