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龙 || 回忆我的母亲

文摘   2024-11-01 00:08   上海  
2013年农历9月13日上午9时36分,81岁的慈母安详地停止了在世间的艰难跋涉,长久地闭上了双眼。我常常从内心深处想念母亲,追思她的恩德与生命中的坚强。在母亲的生命历程中,她用真情、爱心和坚强抒写了一曲催人泪下的人生之歌。

母亲出身于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从小家贫穷如洗,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为了摆脱饥饿的困扰,母亲15岁那年,经曾祖父和外公商议决定,用一泥缸秕谷和两筐子洋芋把母亲换进家门。因曾祖母、祖母英年早逝,年幼的母亲就是这个家唯一“挖锅”的人。当时,由曾祖父掌管家事,母亲起早贪黑,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回来还要做饭、割草、喂鸡、喂牲口,根本没有安闲的时间。

母亲没有上过一天学,目不识丁。从小进了这个家门,自认为不懂事,在曾祖父、祖父和父亲的指派下劳动,每天劳动量很大,动辄还要挨打受骂。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母亲习惯了这种生活,她毫无怨言,任劳任怨。她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不管有多忙,她对曾祖父和祖父相当孝道、对父亲也相敬如宾,经常为他们缝缝补补、端吃掌喝,博得了家人的厚爱和村里人的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二叔、三叔相继结婚成家立业,一个十多人的大家庭分成三家,父亲和母亲带着大哥、二哥、三哥搬到了新家。家庭人口减少了,母亲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当时,生产资料极度匮乏,农村人普遍生活相当困苦。我们一家人的穿衣全靠母亲操劳,一件衣服一般要穿三个人,给父亲做的衣服,父亲穿过后,留给兄长们轮流换穿,衣服上总是补满很多补丁,堪比和尚的百纳衣。

饥饿的岁月使母亲洞察了人性的复杂、体验了人生的艰辛、看透了人间的本质。我们姊妹多,挣工分的人少,全家人吃不饱肚子。母亲几乎把自己豁出去了,每天起早贪黑为我们四处找东西填肚子,自己却只靠糟糠和野菜充饥。在那苦难的岁月,母亲有一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这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

母亲勤俭持家、精打细算,没有母亲合理安排我们的衣食,也许最困难的日子我们难以挺过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农村人来说,解决饥饿是很急迫的问题。生产队里的粮食除了交公粮,留给农民吃的难以维持生活,很多人饿着肚子干活。祖父和父亲为了一家人不挨饿受罪,把不满三岁的四哥送给了二叔,由二婶来抓养。当时二叔当兵退役回来,家庭条件较好,二叔又没有儿子,这似乎也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可是,四哥“过门”不到三个月,和以前判若两人,患上了黄疸肝炎,每天哭得十帕九泪。有一次,母亲下地劳动,听到四哥撕心裂肺喊“妈”的哭声。母亲沿着哭声张望,隔着河看到了四哥模糊的影子,突然间眼前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母亲不幸突患眼疾,两眼瞬时失明……就这样,四哥回到了母亲的身边,母亲在以后的40年生涯中,告别了光明,也告别快乐。

母亲性格内向,有什么委屈、忧愁就藏在心里,轻易不向别人倾吐。家里纠结的事情很多,一家人的吃饭穿衣问题、孩子成家立业问题压得母亲喘不过气来。那时候,很多家庭经济状况很差,加之我们弟兄六个,母亲常为孩子们找对象而发愁。尤其是二哥的婚事,有人说他是破月,给二哥说过好几起婚事,终因二哥破月“破财”的流言,婚事迟迟没有进展。母亲为此很揪心,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亲戚朋友一进门她就提及此事,直到二哥31岁结婚后,母亲脸上的愁云减少了。

改革开放后,农民过上了好日子,大哥分家后,二哥、三哥相继结婚。由于二嫂、三嫂和几个侄儿们没有承包地,粮食还不能满足家庭生活的需求,一家人平时吃的是莜麦、豌扁豆、糜谷面等各种粗粮。我和哥哥上学带的“干粮”以杂粮面馍馍和煮洋芋为主。母亲很偏见我,偶然有点好吃的就偷偷地塞进我的书包,加之我那时候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博得了亲戚朋友的厚爱,使我在这个家庭享受着特殊的优待。

记得小时候吃完饭,母亲总是把碗舔得干干净净。后来我也沿袭了这个习惯,碟子里的菜吃完了,用馒头把盘子里的油水擦干净吃掉,有时直接把盘子舔干净,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有一次我去看望母亲,吃饭时,母亲要求她的两个重孙比赛舔碗,看谁舔得干净。看着孩子们非常卖力的表现,母亲不停地夸奖,此时的情景勾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母亲的这些生活细节,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几代人,使勤俭节约的理念在后人头脑中根深蒂固。

我参加工作后,在会宁县党岘中学教书,二哥、三哥相继分家,姐姐、妹妹也出嫁了,家庭条件比原来好多了。为了不浪费粮食,母亲经常吃大家不喜欢吃的粗粮。由于多年的白内障,母亲视力模糊,只能照顾孙子、喂牲口、操持零星家务,但劳动量并没有减轻。当初,我每月仅108元的工资。每当我领了工资的这一周周末,回家总要买点果肉糕点之类的零食,除了侄儿们争抢着吃之外,母亲总是把剩下的留给父亲吃。每次我让母亲吃这些的时候,她总说,自己不喜欢吃这类东西。每当我给母亲买了新衣服的时候,她总是说,我的衣服还没有穿烂,不要乱糟蹋钱,以后不要再买了。母亲就是这样在很平凡的举动中,把勤俭持家的理念无怨无悔坚持了一生。

父亲去世那年,我在会师中学带毕业班。为了不耽误学生,父亲患病之际,我都是在下了晚自习之后,骑着摩托车回乡下看望父亲。每次回家,母亲似乎都有预感,按照惯例,她已酣然入睡。但是,当听到敲门声,母亲的那双小脚三步并作两步地来给我开门。进门后,母亲总是向我嘘寒问暖,然后就给我准备茶饭。在我喝茶寒暄之际,她总是盯着我,甚至在我从屋间出入时,她也跟前跟后。母亲是留恋我,还是想多看几眼我,我的神经麻木地不知道给老人家说些什么。

无论如何,母亲不留我在家过夜,她说:“你是有工作的人,你们弟兄多,家里的事有人照看,你赶紧回去,别耽误学生!”我奉听母命,自感责任重大,只好连夜赶回县城。遗憾的是,父亲去世之前,我仅仅陪了他老人家三天。

2013年重阳节,我只身一人回乡探望母亲,她大多时间处于昏迷状态。第二天她睁开眼看了我好长时间,突然,说了一声:“你把娃娃没领,一个人干啥来了?”然后又处于昏迷状态,我知道在母亲弥留之际,最牵念的是他的孙子。我为母亲买来的“静宁烧鸡”,她仅仅吃了一小块鸡腿。此时,我有一种对母亲“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的感觉。

过了几天,三哥打来电话说,母亲现在不行了,要求我赶紧回来。我连夜到家,这恰恰是母亲去世的前一天晚上。

回家后,我守在母亲身边,她对谁也不看一眼,我知道母亲积劳成疾,已患病20多年,现在是肺心病、冠心病、肺气肿、胆结石等各种综合病症。我握着母亲的手,她微弱的脉搏在跳动。母亲不说一句话,也不吃一点东西。难道母亲真的要走了?我的心才开始忐忑不安。经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清早,母亲安详地走了。走的那样的从容,临终前没有说一句话,只是轻轻地闭上了眼睛。守在母亲身边的我心存期盼,连眼泪没来得及流。这时,下了一阵大雨,不知是日月有灵,母亲的离去惊动了老天?还是天地同辉,巨大的母爱感动了上帝?以至于天为之落泪;雨为之断魂。

母亲的一生是贫寒的一生、勤劳的一生。母亲在这个守候了66年的家中,送走了曾祖父、祖父和父亲,拉扯了满堂儿孙。她那“三寸金莲”的小脚,从旧社会走到新社会,没有走出贫穷、没有走出困苦。母亲身上凝聚了中华民族妇女们最优秀的品质,这些集大爱于一身的优秀品质,成为我们健康成长的营养和动力。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些年我到底干了些什么?整天在忙碌中奢求什么?生活到底是为了谁?我的良心和理智到底哪里去了?居然在母亲卧床之际,我没有伺候过一天,我简直不食人间烟火。我总是为单位许多没有办完的事情放心不下,我真是冥顽到了极点。我到底算个什么?没有我,地球还是照常在转。我是玩世不恭,要是我多陪母亲几天,同时让她看到自己期盼已久的孙子,一定能减少我心中的遗憾,说不定老人家不会那么仓促离我而去。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为母亲守夜的晚上,跪在草铺上的我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一切悔恨像大毒蛇直刺我的心窝。有什么办法能够抚慰母亲的在天之灵?是可忍,孰不可忍。世上恨无后悔药,要是真的有什么“后悔药”,并且能弥补我的前失,我定会毫无顾忌地吞下它几百颗、几千颗、甚至几万颗……

内心除了愧疚,只剩下感激。这种感激之情无以言表、无以为报。我现在能做到的只有在每年清明去母亲坟前为母亲烧些纸钱、寒衣节为母亲送点寒衣;我和您的子孙携手相助,用勤劳的双手共创幸福之路,永远告别那最可怕的饥饿;我携妻子儿女把您的善念之心化为良好的家教,以示后人;我将更加勤勤恳恳,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党的事业之中。除此之外,我再能做些什么?

母亲!我亲爱的母亲!我愿把思念撞碎,化作一缕烟云,随风飘向长眠于黄土地上的母亲身边,投入到您的怀抱,再次聆听您那贫寒岁月里苦水浸透了的故事……

安息吧!母亲!有生的日子您是我的母亲,来世红尘我还是您的儿子!


上图为微信二维码,下图为公众号二维码。投稿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二维码,通过微信投稿。欢迎关注欢迎投稿!          




成纪不老松
请把您到此一游的标记镌刻在这棵成纪不老松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