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文史 || 葛立三:《芜湖城市与建筑史稿》作者絮语

文摘   2024-11-02 19:02   安徽  

(总第673  期)

点击蓝字



《芜湖城市与建筑史稿》

 作者絮语

葛立三


作者曾著有《芜湖古代城市与建筑》《芜湖近代城市与建筑》和《芜湖现代城市与建筑》这三本书,在此基础之上,以写史的方式,在两位助手的参与下,经过两年多的艰辛,终于完成了《芜湖城市与建筑史稿》这部著作。此书作为研究芜湖城市与建筑的系列丛书,仍有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芜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百万年以上的人类活动史,十万年以上的原始聚落存在史,6000年以上的早期建筑活动史,3000年以上的城市建设史。要用几十万字的一本书来概括,决非易事。然而,经过努力,在两位年青助手的参与下,《芜湖城市与建筑史稿》一书终于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近照)
查遍国内著作,均是将《城市建设史》与《中国建筑史》分别论述,高校的专业教材也是分别编写。鲜有将一个城市的建设史与建筑史合写的前例,本书首次将芜湖的城市建设史与建筑史合写,这确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甚至是一种自我的挑战。本书的写作框架,笔者在动手之前做过两种方案:一是将城市与建筑结合起来,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部分;一是将城市与建筑分开来,分上、下编。经过认真比较,最终采用了前一写作方案。理由一,由于城市是大概念、巨系统、宏背景,而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是建筑的载体。因此,将城市与建筑结合起来写,符合城市发展与建筑发展密不可分的客观规律。理由二,可以避免城市与建筑的表述分离割裂,也可避免互相脱节或者交叉重复。理由三,如采取后一方案,将城市发展史与建筑发展史分成上、下编来分别书写,会导致全书结构松散,不如前一方案一气呵成,那还不如分成两部书各自有侧重的编写。
为了保障此书的结构严谨,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在论述城市与建筑、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中国与芜湖城市与建筑发展史的断代与分期;第二章至第四章依序概述芜湖古代、近代和现代城市与建筑发展的历史;第五章是综述,总结芜湖城市与建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展望今后芜湖城市与建筑的发展趋势。最后还附上了较完整的《芜湖城建大事年表》,这也是芜湖编年史中的首次尝试。

本书的几个主要亮点,或者说是创意。其一,明确提出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牯牛山古城是芜湖地区最早的古城,这里才是芜湖古城的发源地。将原来认为的芜湖2500年城建史,延长到约3000年;其二,明确指出芜湖新石器时代就出现干栏式建筑,1800年前的芜湖城隍庙是我国最早建造的城隍庙,说明芜湖古建筑的历史位于全国前列;其三,明确指出芜湖古城的八个城址经过了两次大迁移和三次原地发展;其四,芜湖近代城市开埠较早,明确提出1876年是近代芜湖城市的开始;其五,首次提出2020年中国城市进入“当代”时期,2019年是现代芜湖城市发展史的下限。

在本书写作提纲草拟后,首先试写了第一章(绪论)与第五章(综述)。为了慎重起見,出版社于2023年11月17日专门主持召开了《芜湖城市与建筑史稿》专家论证会,会上,专家们对此书的选题和写作大纲都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和较好的评价,特别指出了写作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和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並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这对我们写作组帮助很大、鼓励很大,使我们坚定了尽力写好此书的决心。在此书出版之际,首先要对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对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奇才社长,是《芜湖城市与建筑系列丛书》的总策划,前三本书在张社长的指导与帮助下已顺利地陆续出版,这一本书也是如此。首先要对张社长表示深深的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祝凤霞同志在编审过程中倾心尽责,为确保《芜湖城市与建筑史稿》的出版质量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此尤其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首先介绍我的两位合作者。姚景艳,本科毕业于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硕士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讲师,注册城乡规划师;赵惠萍,芜湖市徽凤青少年素质发展中心发起人和负责人,致力于芜湖历史文化宣传工作。一位从事城乡规划教学,长于专业教育;一位致力于芜湖历史文化宣传,长于宣传实践。至于我,1962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系,参加工作后逐渐成为一名高级建筑师,既是一级注册建筑师,又是注册规划师,曾有数十年对芜湖城市与建筑的研究积累。这样的写作组合,保证了此书的写作质量,也利于本书的宣传普及和扩大影响,期望本书的出版对了解芜湖、宣传芜湖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最后要特别感谢王先俊教授不吝赐教,欣然为本书作序,不胜感激!王先俊教授是安徽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序”中指出:“虽然城市与建筑关系密切,但从科学研究来说,则分属不同的学科专业领域,就历史学而言,城市史与建筑史虽有联系,但却是两个不同的专门史。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著作,将城市与建筑这两个本可独立书写的对象合在一起研究,体现了本书作者的匠心和胆魄,也给本书作者以困难和挑战。”王教授还指出:“历史是由人来记录和书写的,虽然编撰史书是史家之长,但也不是史家之专利,特别是像城市与建筑这种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领域,要想写出一部好的专门史也并非任何史家都能做到,而学习和从事城市与建筑专业的人在这方面则有其自身优势,摆在我们面前的《芜湖城市与建筑史稿》一书,我以为已经较好地体现了这个优势。”“本书对芜湖城市与建筑历史的研究,不仅涵盖城市与建筑的起源和变迁、城市形态、城市生产、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建筑活动、建筑体系、建筑特点、建筑风格等方面,还涉及城市文化遗产、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等内容,史料翔实、分析客观。”王教授在肯定本书的同时也高屋建瓴地指出了不足:“当然,本书也还有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完善的地方,如对芜湖城市与建筑的历史分期,对城市与建筑的历史发展同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变迁关系的观照和阐述等,似可以再斟酌、再深入。”这些指导性意见对作者有很大啟示,定当深入思考和不断研究,以期本书再版时加以完善。在此,我们写作组对王先俊教授表示深深的谢意!










  

作者简介


葛立三,1939年生,安徽滁州人。1962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系。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曾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1993年与他人合著《中国城市与建筑》,2019一2021年出版专著《芜湖古代城市与建筑》、《芜湖近代城市与建筑》和《芜湖现代城市与建筑》。1999退休于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年改制为中铁城市规划设计院),退休后一直被返聘为该院顾问总工程师直至2016年。


往期作品链接

芜湖建筑探索//葛立三 :皖江中学堂建筑考

芜湖建筑探索//葛立三:芜湖东方纸版厂建筑考

芜湖建筑探索//葛立三:从缪氏宗谱看缪氏宗族——缪家大屋建筑再考

芜湖建筑探索//葛立三:从宗祠到大屋—缪家大屋建筑考

芜湖建筑探索//葛立三 :芜湖县衙建筑考

芜湖建筑探索//葛立三 :芜湖文庙建筑考

芜湖建筑探索//葛立三 :芜湖城隍庙建筑考

芜湖建筑探索//葛立三 :芜湖修道院建筑考

芜湖建筑探索//葛立三:汪道涵故居建筑考

芜湖建筑探索//葛立三:程士范住宅建筑考

芜湖建筑探索//葛立三:程士范住宅建筑再考



中江文史


投稿指南
1,欢迎投稿,稿件内容不得含有虚假、违法或其他有碍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内容。不得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商业秘密等合法权益,文责自负,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作品必须是文史类原创。投稿信箱:242649803@qq.com或编辑微信。作者可提供配图及音乐,并附简介和靓照

编审:秦建平
编辑:张亦然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中江文史
展示芜湖地方文史专家、文史研究人员和业余爱好者的作品和研究成果、展示芜湖历史和当今文化名人、文史专家的平台。 尊重原著,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