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文史 || 谢小成·:新四军第三支队1938年在芜抗战史实考辨(上)

文摘   2024-12-14 11:00   安徽  

(总696期)


新四军第三支队1938年在芜抗战史实考辨(上)


·谢小成·


毛主席说:“抗日战争的进行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国民党居于领导与基干的地位”①。八年抗战时期,新四军既受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1937年8月,洛川会议决定组成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1945年6月七大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设立军事委员会),也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司令部领导,1、2、3支队归属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4支队归属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军事指挥。

新四军第三支队约于1938年6月进入芜湖县,担任敌后游击任务10月7日进驻西河防守青弋江一线又于12月19日进繁昌铜陵芜湖的战斗以进驻西河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破坏敌人交通线,袭击战斗为主;后期则为阵地守备战斗。三支队抗战屡见于芜湖市、县方志、党史和新四军研究会所刊行多种文集,然地方史志在时间叙述上未能统一,各依所记,多有出入,分歧颇大。如:《芜湖县志·大事记》1938年6月,新四军支队进驻西河镇。5团1营驻王家村;同书《芜湖县志·军事》7月,接防红杨树;8月,红杨树、马家园战斗。《芜湖通史》1938年6月第支队开进皖江,8月马家园战斗,接着袭击湾沚日军驻地,摧毁芳山据点。


《中国共产党芜湖历史第一卷“7月中旬,谭震林率领支队从茂林出发,于8月中旬到达青弋江地区的西河镇一线”;“10月下旬,支队5团先后两次打退了日军对红杨树的进攻,毙敌近200人。11月初,第支队又在南陵县马家园与日军展开激战……随后,又拔掉日伪军在芜湖县芳山的据点

《芜湖军事风云》“1938年6月中旬,谭震林率支队5团从泾县茂林出发驻防西河镇。”红杨树战斗发生于“1938年10月下旬的一天”

《中共芜湖县(市)资料汇编》(内部资料芜湖县党史研究室翻印1959年铅印本)395页俞启东回忆:“1938年2月,我在南陵金家阁遇见新四军支队6团梁、廖二位参谋长,他们问我是哪里人,我告诉了我的住址,他俩就介绍我参加了工作,并分配我侦察芜湖方面日本鬼子的有关情况。”按:1938年2月底,新四军刚刚组建完毕,3月中旬4月初到达岩寺,而2月在金家阁竟会出现支队6团参谋长?显属时间上记忆失误。

(新四军三支队部分将士)

《青弋江畔抗日烽火》  开国少将、时任支队5团2营营长陈仁洪回忆:“6月初……国民党第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电令新四军加强上官云相32集团军在芜湖青弋江一带的阵地防务,命支队5团接替国民党144师驻守红杨树—青弋江—峨桥一带的防务,与32集团军协同作战。……6月中旬,谭震林同志率支队从茂林出发,首先到了西河镇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1938年7月1日,新四军第支队亦进入皖南抗日前线,活动于东起芜湖、宣城,西至青阳、大通(镇),南起章家渡,北至长江的横宽百余公里,纵深约60公里的狭长地带。这个地区面对敌之长江交通线,系日军第15师团、第116师团的结合部,两部敌军经常出动‘扫荡’,敌我战斗比较频繁。9月底,国民党军第战区令新四军第支队担负坚守青弋江阵地的任务⑦。

《新四军战史》军部于4月5日移驻岩寺,5月7日进驻太平县麻村,“1938年5月下旬,谭震林率第支队随新四军军部离开太平,挥师北上,抵达南陵县土塘村(按:26日进驻,土塘村即今三里镇吕山村)7月初,第支队先后在泾县汀潭镇的杨村、南陵县葛林乡的六甲村,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整训。8月2日,军部进驻皖南泾县云岭(罗里村种墨园)。中旬,第支队开赴皖南对日作战的前线,展开于东起芜湖、宣城,西至青阳、大通镇,南到章家渡,北抵长江,横宽约百余公里,纵深不足50公里的狭长地带,执行正面战场的守备任务……在日军的进攻和‘扫荡’下,国民党军不断后撤,一些临江的前沿阵地丢失,致使日军沿青弋江一线向皖南纵深进犯。国民党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为保障其指挥机关的安全,9月28日强令新四军第支队开赴芜湖青弋江一线担任阵地防务。为维护团结抗战的局面,新四军顾全大局,接受了这一与部队编制、装备不相适应的任务。10月7日,第支队到达青弋江西岸的西河镇一带。

《新四军组织沿革》“1938年2月,新四军第支队组建完毕,司令员张鼎丞(兼,后谭震林),副司令员谭震林(后谭希林),参谋长赵凌波(按:皖南事变中被俘投敌,后张正坤),政治部主任胡荣。辖第5、第6团,共1915人。第5团主要由闽北红军游击队编成,第6团主要由闽东红军游击队编成。1938年3月下旬和4月初,第支队2个团先后陆续到达皖南歙县岩寺集中,经过短期整训,即展开于宣城、芜湖、铜陵、繁昌、南陵地区,策应第、第支队挺进苏南。10月,担任青弋江阵地防务后移至铜陵、繁昌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⑨。

《新四军抗战》“1938年5月下旬,第支队主力随新四军军部离开皖南太平县,于7月初抵达泾县和南陵地区,进行整训,担负保卫军部的任务。8月2日,军部进驻皖南泾县云岭。中旬,第三支队开赴皖南抗日前线,展开于东起芜湖、宣城,西至青阳、大通镇,南到章家渡,北抵长江,横宽100余公里,纵深50公里的狭长地带。10月7日,第支队进入青弋江西岸的西河镇地区⑩。

山西卫视《抗战史上的今天》1938年“10月7日,支队顺利地收复了红杨树⑪。

当年叶挺、项英的报告电文  1938年3月18日,项英报毛泽东、陈绍禹、周恩来电称“集中青阳系蒋〔介石〕令,准备要我出南陵,依大茅山脉向芜、宣,师微行动……我意不能接受,显系借刀杀人。”要求中央与国民党直接谈判,“四军因党不出面,以间接方式解决(按:即由叶挺转述),使问题愈弄愈棘手,我又不能出面谈判。”毛泽东于21日复电,“未知南陵一带地势如何,如系山地,开经南陵一带亦未为不可。因敌犯长江上游时,南陵一带居于敌之侧后,正好活动⑫。

(项英、周恩来、叶挺)

1938年6月15日,叶挺、项英电报毛泽东:……二、我们总的布置如下:……支队先以主力(约4个营实际不到3个营)向当涂之东小丹阳两侧山地为根据,向南京至当涂铁路进行破坏和争取群众;另以一部到芜湖,当涂以东至丹阳之间的河网地区活动,争取群众(此地区人口有20万以上,产米最先)。支队另有2个营暂留南陵,整理待机。支队以1个营制〔到〕湾沚至宣城汽〔公〕路两侧活动,争取群众,保持前后方的交通联络。军党(部)及支队(以1营)位置于南陵之泾县间山地整训队伍。军党〔部〕及支队(以1营)位置于南陵至泾县间山地整训队伍,以大力争取这一带群众,准备以太平(不含)与泾县、青阳、南陵之间为根据地,后方已移至这一区域内……

1938年6月19日,叶、项电报蒋介石:“27(1938年)6(月)19(日于)南陵  武昌委员长蒋介石,志密。职军各支队最近活动情形如下:……戊、三支队以一部在宣城、湾沚、东门渡间地域侦察游击并保持与一支队、二支队通路,以保安全。谨电奉闻。职叶挺、项英巧(18日)亥参印”从日期知,该电18日签发,19日由南陵报武昌。也就是说,1938年6月15日以前已经进入芜湖县境。

1939年初,叶挺、项英向总参何应钦报:抗战第一阶段“第一期……第二期27年10月—28年1月。按:民国年号,即1938年10月-1939年1月)主要战斗中心在茅山,敌人以防御攻势对我,我由外线转为内线。同时,支队奉令担任皖南青弋江守备任务,取得了胜利

1939年3月15日,项英新四军第2次参谋工作会议上报告《一年来作战的经验与本军建军工作》时说“第个时期……主要的用战斗来打击和消灭各个交通线据守的敌人,其次是截击敌人的汽车。……,第二个时期,由于敌人受到了最大的威胁和困难,当时虽集中兵力向武汉进攻,为了维护交通线,巩固战略枢纽的南京,不得不抽出一部分兵力来驱逐我军,于是放弃江南几个突出的据点(如宣城、溧阳两城),抽回兵力,一面向以茅山为中心的地区进攻,另一面增加到芜湖与当涂之间,首先占领青山、黄池、乌溪,实行分区进攻。在这个时期,我军支队原文是×支队奉命守备青弋江的阵地,这是第二时期的一个特点。主要在江南作游击战,同时兼任一部分阵地的守备战⑯。

1938年10月7日,支队正式接防青弋江守备任务,下面两则电文已然明确。

川军50军军长郭勋祺于1938年10月12日未(时)报蒋介石电文称:青弋江镇至夫子意(阙)之线,虞(7日)日经新四军谭副司令率第三支队2个营接收完竣,尔后归佟师长指挥(即145师师长佟毅,原师长饶国华广德保卫战自后接任,副师长孟浩然)夫子意(阙)至横山桥之线由145师(欠433旅)从(重)新部署完毕,该师驻南陵。横山桥至坝埂头之线由144师430旅于齐(8日)日接防完竣,其432旅在黄浒镇、孙村镇附近整训,师部驻钟鸣街附近。……”

——第三战区顾祝同等将领与军委会往来军事文电(铜陵防务)1938.7-1938.11),未刊原件,二史馆藏,战史会档案

“10月6日,第23集团军部署如下:右翼兵团由第50军军长郭勋祺担任兵团长。1.右地区队第145师(欠433旅)附新四军第二(误,应为三)支队守备青弋江、夫子阙、奎潭、峨桥、三山桥之线。……

——邱行湘(时任第18军67师201旅副旅长兼402团团长):《贵池、青阳阻击日军航运战斗经过》,见《热血山河丛书》编委会:《将领讲述:中央军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2018年1月版,第367-369页。

此则电文交代了当时川军144师、145师和三支队的具体位置。之所以林林总总罗列出来,意在明辨是非,让读者准确完整重新认识新四军支队在芜湖战斗的史实。我以为,时间节点应以叶挺、项英电报文稿和国民党军电所叙时间为准,没有第战区顾祝同指令,支队无权主动担负防守青弋江一线任务,也不可能进驻西河,其后芜湖县境内的多场战斗也不会发生。

(顾祝同)


——————————————————————————


-

【注】:毛泽东:《论新阶段(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报告)》,《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战士出版社1980年版,第154页。

②《芜湖县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2、579-580页。

③《芜湖军事风云》黄山书社2011年12月版,第462-463页。

④《中国共产党芜湖历史》第1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89-290页

《芜湖军事风云》黄山书社2010年1月版,第123-125页。

⑥陈仁洪:《接防红杨树》,中共芜湖、南陵县党史办:《青弋江畔抗日烽火》,1985年7月内部本,第1-2页。按,第32集团军成立于1938年6月24日。

⑦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4卷《抗日战争时期》,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18页。

⑧《新四军战史》第2章第3节“第3支队开赴皖南抗日前线”,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8月版,第55-56页。

⑨《新四军组织沿革》第1编“新四军第3支队”条,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9月版,第13页。

⑩陈洋:《新四军抗战》,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15年7月版第45页。

⑪《1938.10.7,新四军第3支队收复红杨树》,见山西卫视2015年10月7日播:《抗战史上的今天》(理论文献审字[2015]10号,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2014年10月监制)。

⑫《项英关于蒋介石令我部开经南陵去茅山是否可行致毛泽东等电》、《毛泽东同意新四军开经南陵一带致项英电》,《新四军·文献(1)》,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12月版,第98-99页。

⑬《项英关于1、2、3支队部署与任务致毛泽东等电》(1938年6月15日),《新四军·文献(1)》,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12月版,第130页。

⑭《第三战区薛岳、叶挺等将领有关江浙皖敌情战斗与军委会的来往文电》(1938年1-6月),未刊原件,二史馆藏战史会档案。

《陆军新编第4军作战的情形》,未刊原件,二史馆藏战史会档案。

⑯项英:《一年来作战的经验与本军建军工作》(1939年3月15日),《新四军·文献(1)》,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12月版,第269页。




作者简介

 


谢小成,男,1952年生,文博专业副研究馆员。1968年11月下放知青,1981年南陵师范全日制普师毕业,1995年自学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历任芜湖县文物所长、文化馆馆长,县政协副主席兼文史委主任。现为湾沚区历史学会副会长、安徽省考古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


往期作品链接

赵学梅:中江资讯  | | 盛世修史    成绩斐然

郑 锋:芜湖县始设时间探疑

吴勇:耕读传家久 ——湾沚区胡湾胡氏宗祠

朱幸福:民俗 | |西河比茶

赵学梅:漫话青弋江上航运史(上)(下)

谢小成:无湖、芜湖和于湖(下)

谢小成:无湖、芜湖和于湖(上)

谢小成:湾 沚 米 市

扫码关注我们

聚焦城市记忆、留存城市发展、传承城市历史。讲述徽派文化、江南文化滋养下生生不息的芜湖故事。这里是中江文史微信平台。

编审:秦建平  编辑:张亦然




中江文史
展示芜湖地方文史专家、文史研究人员和业余爱好者的作品和研究成果、展示芜湖历史和当今文化名人、文史专家的平台。 尊重原著,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