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677期)
郭沫若为芜湖铁画题词纪事
姚和平
(芜湖大型原创黄梅戏《铁画情缘》首次进京演出,《铁画情缘》剧照)
芜湖铁画自三百余年前由汤天池(又名:汤鹏)创始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名扬天下。其锻制工艺精湛,作品精美绝伦,不仅在当时深受清朝皇上大臣们的喜爱,更是成为了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铁画以铁为墨,以砧为纸,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清人梁同书曾为芜湖铁画题诗:“石炭千年鬼斧截,阳炉夜锻飞星裂,谁叫幻作绕指柔,巧夺江南钩巢笔。”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铁画制作的艰辛与神奇,也从侧面反映出芜湖铁画在当时的影响力。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工匠们的智慧。
1964年5月5日,郭沫若先生携夫人于立群来到了芜湖。这座拥有半城山半城水的城市,以其独特的风光、俚俗和人文之美吸引着他们。而郭沫若先生对早已扬名天下的芜湖铁画更是充满了期待和好奇,渴望亲眼目睹铁画的制作过程,感受这一独特艺术的魅力。
在芜湖期间,郭沫若先生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与当地人民交流互动。他对芜湖的热爱不仅仅体现在对自然风光的欣赏上,更体现在对当地传统艺术的关注和尊重上。他的到来,为芜湖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郭沫若在芜湖工艺厂参观欣赏煅制铁画的工艺流程中,被铁画艺人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的精湛手艺深深折服。他目不转睛地看着艺人们熟练的操作,心中充满了敬佩和赞叹。
铁画艺人的每一次敲击,每一道弯曲,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展现着一种精神。这种将坚硬的铁化为优美图画的技艺,让郭沫若先生为之倾倒。他深知,这背后是无数艺人的辛勤付出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郭沫若不仅是文化名人,书法造诣也颇高。在视察工艺厂的间隙,他满怀激情,当场即兴饱蘸墨水,心手合一,为芜湖铁画艺术挥毫留下了珍贵的题词:“以铁的资料创造优美的图画,以铁的意志创造伟大的中华。”
这一题词,不仅是对芜湖铁画艺术的高度赞美,更是对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深刻诠释。它展现了郭沫若先生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也成为了芜湖铁画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自1964年郭沫若为芜湖铁画题词至今,已过去60年。然而,这件墨宝真迹却一直未曾在芜湖公开展示过,知道此事的芜湖人不少,但能见到真迹的却寥寥无几。直到2018年7月5日上午10时许,因拍摄《铁画传奇》纪录片的需要,在多方协调下,持有真迹的藏宝人来到了芜湖铁画国大师储金霞的工作室。
在镜头前,持宝人详细介绍了郭沫若当年为芜湖铁画题词的经过,让人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随后,持宝人现场展示了郭沫若的题词墨宝真迹,让在场的人都为之惊叹。尽管展示时间不到10分钟,却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2018年7月25日上午11点25分07秒,村夫和平有幸在现场见到了郭沫若的题词墨宝真迹。当时,除了持宝人之外,只有8人目睹了这一珍贵的时刻。这短暂的瞬间,却成为了他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芜湖铁画的魅力,郭沫若先生的题词,以及这段难得的经历,都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见证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艺术的卓越和创新。
聚焦城市记忆、留存城市发展、传承城市历史。讲述徽派文化、江南文化滋养下生生不息的芜湖故事。这里是中江文史微信平台。
编审,秦建平 编辑,张亦然
征稿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