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700 期)
点击蓝字丨关
“谣”文还须姚澄清
关于胡适芜湖科学图书社联的一段文字公案
张双柱
关于芜湖科学图书社的对联,除了陈独秀化用古人联“推倒一时豪杰,扩拓万古心胸”,还有一副联也很出名,这就是1923年胡适在科学图书社成立20周年时的题词:
给新文化做了几十年媒婆;
为旧世界播下数千颗逆种。
说起芜湖科学图书社,必然要提到其创始人汪孟邹。汪孟邹(1878—1953),安徽绩溪人,近年新推电视剧《觉醒年代》第一集就有他。该剧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讲述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一大批文人志士的传奇故事。在维新思想影响下,1903年,年仅25岁的汪孟邹来到素有“小上海”之称的芜湖,创立“芜湖科学图书社”,销售上海出版的新书新刊,兼营文具仪器。翌年,支持陈独秀出版《安徽俗话报》半月刊,出了23期。1913年到上海,独资创立“亚东图书馆”,又名“芜湖科学图书社申庄”。又十年后,设立编辑所,开始自主编印出版。由于汪孟邹同陈独秀、胡适、章士钊等觉醒年代名流私交很深,在他们的帮助下,汪孟邹从营销北大出版物《新潮》开始,出版了许多经典著作,如胡适的《尝试集》、汪静之的《蕙的风》、高语罕的《白话书信》,以及《人生观论战》《孙文学说》《胡适文存》《独秀文存》《吴虞文录》《少年飘泊者》等等,这些书对当时的青年思想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此后,由汪孟邹的侄儿汪原放标点、胡适作序的《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镜花缘》《老残游记》等经典书籍陆续出版,开了标点书的先河。
正因为汪孟邹及其芜湖科学图书社具有如此重要的影响,1923年店庆20周年之际,众多文化名人纷纷来信来稿表示祝贺,胡适题词即为其一。
需要说明的是,几十年来,关于胡适题词有两个版本:一是本文一开始所引用的“两句版”,另一则是“一句版”:“给文化做了二十年的媒婆。”
2021年,中共绩溪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汪伟强著文《新文化的媒婆 旧世界的逆种》(《江淮文史》2021年02期),主流媒体几乎一边倒向“两句版”,各地各部门网络平台更是相互转载或摘引。汪文之所以有如此影响力,想必因其籍贯、姓氏和工作单位的作用,再就是文章题目直接援引胡适题词,并在权威机关刊物公开发表。
其实,这里有个天大的玩笑。笔者经过一番调查,并专访了“玩笑”始作俑者,故在关于陈独秀的科学图书社联一文结尾指出:“胡适该联系伪作。”
正本清源,胡适先生原本题词确确实实就一句:
给文化做了二十年的媒婆。
之所以由“一句版”变成“两句版”,出处在1983年5月出版的《芜湖古今》,根子在芜湖市委党校姚永森教授。
姚教授介绍:“胡适当年对科学图书社的题词是:给文化做了二十年的媒婆。我在主编《芜湖古今》一书,并撰写《芜湖科学图书社》一文时,鉴于当年时政不允许胡适之出现在书中,我看了胡题词受到启发,当即作了一联。上联是‘给新文化做了几十年媒婆’,下联是‘为旧世界播下数千颗逆种’。”
原来如此!见过篡改的,没见过如此篡改的。这里有必要再看看《芜湖古今》究竟是怎么写的:“鉴于芜湖科学图书社在革命斗争中所起的作用,后人曾送给该社一副对联,上联是‘给新文化做了几十年媒婆’,下联是‘为旧世界播下数千颗逆种’,这可看作是芜湖科学图书社几十年来实践的总结。”
究其原来,姚文并没有说这就是胡适联,只是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后人。何谓“后人”?说到这些,姚教授不无调侃地淡淡一笑:“此‘后人’就是在下姚永森。”“后人将鄙人拙联纷纷说成是胡适老前辈所题了。”
原芜湖市文化局局长孙栋华告诉笔者:“市委党校姚教授在一篇文章中引用所谓胡适撰联,被人质疑了,来问我是否知道此联来历。我答曰:‘去找姚教授便知真相。’不知找姚没有?流传颇广了,姚教授为科学图书社设了一道谜题。解铃还需系铃人,姚教授责无旁贷。”
其实这早在《芜湖古今》出版次年,就有人“解铃”了。据程敷信《传播进步思想文化的芜湖科学图书社》一文介绍:“1923年是科学图书社开业二十周年纪念。许多先后与该店有过联系的进步人士和知名人士,写了些纪念性的文字寄来祝贺。该店选了四幅用镜框挂在招待客人的地方。这四幅是陈独秀、胡适、陶孟和(北大教授)和蔡元培写的(是不是有蔡元培的,我的记忆有些模糊了,但其他三人是准确的)。陈独秀写的那幅字数较多,我记得头一句是:‘芜湖长街方丈危楼的科学图书社……’后面讲到他住在该店楼上编印《安徽俗话报》,讲到该店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胡适写的只一句话:‘给文化做了二十年的媒婆。’”该文写作于1984年4月,刊登在《芜湖文史资料(第一辑)》,文后编者特意加注:“本文作者系当年科学图书社职工,所述均其经历。”
肯定是《芜湖文史资料》没有《芜湖古今》影响力大,程文也没有姚文影响力大,以至于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援引姚文,误认为“两句版”就是胡适的。尽管姚永森在2009年4月出版的《芜湖之谜》一书里写道:“胡适和陶行知的题词则颇为简约。胡适说科学图书社‘给文化做了二十年的媒婆’;陶行知则赞扬她‘赈济了二十年学术的饥荒’。”但是,人们还是信了姚文所改作的“两句版”。这也就有了近年的绩溪汪伟强文再次推波助澜。
此一段文字公案,该有个了断了。正如孙栋华老局长所言要“解铃”了。
笔者记述此段公案,颇有“泥沙淘尽水澄清”况味,借此改为题目吧。
作者简介
张双柱,1953年12月生,芜湖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高级经济师,芜湖市人事考试院院长岗退休。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原芜湖市作协副主席。原安徽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芜湖诗词学会法定代表人(常务副会长)、名誉会长
本刊往期作品链接
■张双柱:芜湖韵事 | | 等是风流君独秀
■张双柱:芜湖韵事 | | 诗阳诗意成传说
■张双柱:芜湖韵事 | | 太平山水看芜湖
■张双柱:芜湖韵事 | | 寒壁见证文明史
■张双柱:芜湖韵事 | | 息讼亭诗颂廉洁
■张双柱:芜湖韵事 | | 谁识芜湖缪氏琴
■张双柱 : 芜湖韵事 | | 烟沉玉紫感年华
■张双柱:芜湖韵事 | | 诗辨僧尼三昧庵
■张双柱:万古兴亡在眼前———从张九皋诗作“真”意象谈起
■张双柱:芜湖韵事 | | 诗歌现场两PK
■张双柱:芜湖韵事 | | 扩拓万古心胸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