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文史 || 龚英柏:李氏家族对芜湖的巨大影响

文摘   2024-11-10 18:56   安徽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总679期)





李氏家族对芜湖的巨大影响 


 龚英柏


一、李氏家族

李鸿章一生效力于清廷,在中国近代史上,可谓是集功过是非于一身的,一位颇有争议的政治人物。《清史稿》中除了有关鸿章、瀚章、鹤章、昭庆的章节,《清史稿》还为李氏家族的后人经方、经述、经迈、经义、经畲分别作了传记,这是因为他们与那个时期的国运兴衰或多或少均有着不可忽略的联系。

值得一提的是,从光绪二年(1876)到民国二十八年(1939)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李鸿章家族曾有几十口人长期寓居在芜湖,他们对芜湖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可以这样说:是李氏家族改写了芜湖近代史。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两个代表人物分别是李鸿章长子李经方与李昭庆(李鸿章六弟)的长子李经榘。他们除了经营当铺、砻坊、洋行、保险公司和“五洋商品”,李经方与李经榘还在芜湖大量购置田地、房地产,之后又开办了“利济轮船公司”。辛亥革命后,那些有影响的李氏名人陆续离开芜湖,他们身后不仅留下了数不尽的固定资产,就连芜湖许多老地名也都刻下了李氏家族的印记,只是如今鲜有人知罢了。

二、李氏家族圈地建房彻底改变了芜湖旧貌

李经方李经榘来芜湖后,首先圈买城内城外的大片空地,用以建造成片的楼堂馆所与花园、住宅。于是,便逐渐形成了二街、三街、渡春路、华盛街、吉和街、沿河街、集益里和后来定名为中山路、新芜路等成片成条的商业街和住宅区,芜湖城区版图由此不断扩大,城市面貌因而获得空前巨大的改变。

这些拔地而起的大片房屋除少数用来自住,绝大部分都是对外出租的。

芜湖原来有一条街叫迎春坊,后更名为集益里;它东起中山路,西接公安街,全长450米,整条路面由麻石铺设而成。这里的房子全是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建造的,建成之后即出租给他人开设妓院。潘玉良被卖给迎春坊的第三年,时任芜湖海关监督的潘赞化将其救出火坑。多年后,这个出身贫寒的青楼女子,成长为蜚声世界美术艺坛的著名画家,也给芜湖古城留下了一段空前绝后的千古绝唱。

百年老店“马义兴”的创办人马忠友,1894从江苏泗洪县来到芜湖,先在西内街卖大饼、马虎汤、“抓抓饭”,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李氏家族建成的四明路(现新芜路)形成闹市后,马忠友选择这里重新开业,挂牌“清真马义兴饭馆”,除经营卤鸭外,还供应回民低档饭菜,同时聘请梅开林大师傅在店门口兼营挂炉烤鸭。至此,马义兴的盐水鸭、白油板鸭、老鸭汤加上挂炉烤鸭,形成独具特色风味的马义兴“四鸭”,且长年旺销经久不衰。

百年老店“耿福兴”的创办人耿长宏与耿长富,1888年跟随其父从江苏邗江来到芜湖,父子三人在三街(现在的融汇广场一带)租下“李漱兰堂”两间门面房做炸油条、卖稀饭的小生意。“漱兰堂”在三街一带有六十九幢房屋,大都用作出租,而且租金又不高。耿家租用的一爿市面楼房,上下两间约五十平方米,每月租金三斗米(合四十五市斤)。到了1910年,由于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耿长宏与耿长富索性挂起了“耿福兴饺面馆”的招牌,并将白案能手韩光远请来为自己制作小刀面,全天候地经营小刀面、虾籽面与馄饨。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期,“耿福兴”传到耿长宏的长子耿玉和(1920—1986)与耿长富的长子耿玉春这一代时,又增加了酥烧饼、萝卜丝烧饼两个新品种。从此,小刀面、虾籽面、馄饨、酥烧饼,一并成为“耿福兴”的传统特色小吃而驰名在外。

三、芜湖当年最漂亮的房子基本上都是李鸿章家族的

李经方的府邸建在华盛街,雅称“漱兰堂”,由于他曾任过清政府的钦差大臣,所以老百姓将他的“漱兰堂”称之为“钦差府”。“蔼吉堂”、“志勤堂”、“固本堂”、“通德堂”分别是经述、经迈、经榘、经达的豪宅堂号,这些深宅大院当年都是芜湖最漂亮的建筑,非普通人家所能及。环绕陶塘的西花园、大花园、留春园、景春花园与长春花园原先都是李鸿章家族的私家花园,是专供他们休闲娱乐的华丽场所。一座座近水楼台,一处处花木庭园,同藕香居、烟雨墩连成一片,组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浩大的园林整体。然而,李府花园几经战乱与水灾,昔日的园林风光已不复存在,但遗留下来的许多地名至今还在沿用,我们从中仍可想象出当年李府叹为观止的繁华景象。

民国六年(1917),在张勋复辟期间,李经方、李经迈极力为之鼓吹,复辟失败后,李经方蛰居大连,终日闭门谢客。民国23年(1934)9月28日病逝于大连,终年80岁。

四、李经方创办的“利济轮船局”

芜湖港地处长江下游中段,是从长江入海口溯江而上最后一个可泊万吨级海轮的内河良港,为皖省最大客货运输枢纽。芜湖除与沿江各埠通航外,北经巢湖可至庐州,南沿青阳江抵宁国,或溯小淮河(漳河)可达南陵,内河航运极为发达。

1898年,芜湖道袁昶支持皖商自办小轮公司。是年芜湖商人创办立生祥小轮公司,租赁小轮3只,航行于芜湖、庐州一带;1900年芜湖又设顺丰小轮公司,派轮在安庆、南京、巢湖之间行驶(这两家公司皆挂英商旗帜)。

1902年,扬州某盐商创办小轮公司,1904年设利济轮船局,1906年分别设立公泰公司和源丰轮船公司,1907年龚心铭创办芜庐航路公司;此外,在此期间先后在芜湖关注册的华资内河小轮公司还有江皖公司、江淮公司、衡记公司、禁记、越南公司、同庆公司、慎祥公司、航路公司、裕商公司、淮江公司、普济公司、晋新公司等。仅1908年芜湖关呈报皖省的内河小轮即有“逍遥津”等25艘。


在上述小轮公司中,李鸿章长子李经方创办的“利济轮船局”是最为活跃的一家(后为尤特甫经营)。该局创办之初即购置“芜安”、“芜通”、“芜太”3艘小轮和10余艘木拖船,分别航行于芜湖——安庆,芜湖——巢湖、合肥,芜湖——大通等长江及本省内河航线。后又陆续添置 “筝笛浦”、“濡须坞”等小轮,将航线伸展到汉口,经营汉口地区的短途航线并辟有浔宜、浔宁两条长途直达航线。到1921年,利济轮船局资本达10万元,有小轮15只,计450总吨。

芜湖港一号码头对面有一条小巷叫“利济巷”,就是因为李经方曾经在这里设立了利济轮船公司而得名。几年前城市改造,从前的“利济巷”现在已经是难觅其踪了。

五、李经方创办的四褐山砖瓦厂

如此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当然需要大量的砖瓦,于是,四褐山砖瓦厂就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1907年,李经方从英国进口设备,在四褐山利用南面两座土山的优质土壤置地开办我省第一家机制砖瓦厂。1908年建成后,成为安徽第一家生产建材的官僚民族工业企业,当地民众叫它机器窑。所生产的砖瓦,供应外商和李鸿章家族在芜湖建房之用。由于民国时局动荡,北洋军阀混战多年,机制砖瓦厂在此期间倒闭。1950年7月,市政府在这家砖瓦厂的废墟上创办了“芜湖市公营四褐窑厂”,同年9月试运行,1951年正式投产。上世纪六十年代改称四褐山砖瓦厂,一直经营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停产。

六、芜湖商务总会首任总理李经榘

李鸿章家族寓居在芜湖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李经榘,他是李鸿章的侄子,又是我国第一任驻英国公使郭嵩焘的女婿,是李氏家族中最早来芜湖人员之一。曾经担任过中国轮船招商局芜湖行栈经理,芜湖商务总会首任总理。

1872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请清廷成立“轮船招商公司”,1873年1月17日,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成立时有轮船6艘,从事客运和漕运等多项运输业务,为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不久,招商局因管理腐败,又遭受帝国主义在华航运势力挤压,几经破产边缘。光绪十一年(1885)盛宣怀奉命整顿,因为李经方精通英文,所以盛宣怀任命他到英国盛昌轮船公司先后购买了三十艘船舶,重振招商局。不久,经清政府批准,沿海和长江沿岸设立十六个商业航运行栈,芜湖成为内江行栈之一。由于李经方深得盛宣怀的信任,因为这层关系,李经榘得以顺利出任芜湖行栈经理一职。

清光绪年间,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与洋货侵害与日俱增,为了维护工商业主的自身利益,光绪三十一年(1905),芜湖“十三帮”的商董们开始筹划成立商人们的维权组织。光绪三十二年(1906)七月,芜湖商务总会正式成立,开全省风气之先。李经榘是芜湖商界中无人可及的大人物,加之李府有权有势,从上到下无所不能,因此,李经榘被公推为商务总会首任总理便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芜湖商务总会成立后,除了维护行业利益,在管理税收、赈灾救护、捐资办学、修桥铺路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1906年至1908年,李经榘在任期内也做了两件有记载的大事:一是投资皖赣铁路建设,为皖赣铁路首期工程注入了启动资金,贡献可谓大矣。二是修建利涉桥:光绪三十四年(1908)新桥落成,大桥横跨青弋江两岸,极大地方便了两岸居民出行。

在芜湖生活的几十年间,李经榘不仅拥有这些显赫的头衔,他还是芜湖“宝善”钱庄、“鼎玉”当铺的老板。而且拥有很多的房地产,是个势力很大,很有影响的人物。

七、李家骧创办的精精制冰厂

李家骧,字慧龙,李鸿章六弟李昭庆的长房长孙,1897年生人。李家骧长年生活在国外,风度翩翩,一表人才,曾获奥地利来尔大学科学学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南北议和办公处洋文秘书、芜湖关监督兼安徽交涉员公署秘书。1937年芜湖沦陷时,李慧龙来不及逃跑,便躲进弋矶山医院。芜湖维持会成立,在各种威逼利诱下,李慧龙从1938年冬到1945年抗战胜利,一共当了七年日伪商会会长。在这期间,李慧龙经营着保险公司、精精制冰厂和专营五洋交易的“慧记洋行”,他还兼任芜湖禁烟局局长,与他人合开“五芳斋”、“绿杨村”酒家等。

李慧龙在芜湖的房产主要集中在中山路、二街一带,中山路116号就是他的与俞昭庭合伙经营的“太平春”茶馆,此楼建国后成为新华书店门市部,紧邻同庆楼,上下两层共六间。隔壁的114号平房也是他的产业,1952年9月被芜湖市人民法院以汉奸资产予以没收。


精精制冰厂在冰冻街建有一座冰冻房,所以当年老百姓都称这条街为冰冻房,1947年芜湖警局编写地名时,将冰冻房正式改名为冰冻街并一直沿用至今。

八、位于西街11号的李氏宗祠

西街11号是一处颇有海上风情的豪宅,该楼始建于1882年,楼上下共有大小房间18间,占地面积达三百多平方米(不包括南面的一处后花园)。整个建筑的外墙全部用青水小砖实纳砌成,外覆泗门汀(水泥)。房屋的第一进呈“回”字形布局,天井上方覆盖着七彩玻璃瓦,在阳光照射下,整个院子五彩斑斓,亦真亦幻,宛如梦境,显露出豪门望族的一股奢华之风。

这里曾是李鸿章家族供奉祖先的祠堂。自从李鸿章家人、子女和佣人等一大批人员移居芜湖后,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便在西街建造了这座规模颇大的祠堂,供家人祭祀之用。包括李鸿章父亲李文安在内的李家许多先人的牌位均供奉在此。西街11号的产权归属于李经方名下,2009年2月,李氏宗祠被拆除。


                                                                 

作者简介



龚英柏,笔名鸡毛山人。芜湖党史和地方志专家库成员、芜湖历史研究会会员、芜湖文化丛书写作组成员;

倾心芜湖文史30余年,有《小说大家张恨水的芜湖情结》《芜湖迎春坊与画家潘玉良》《近代铁矿巨头在芜湖的传奇经历》《渡江战役与芜湖地下谍报工作》等数拾篇文史钩沉散见于报刊、网络。芜湖文化丛书合著作品有《芜湖名人录踪》《芜湖古城》《红色芜湖》《芜湖历史区域变迁概要》等10种。《影像芜湖》执行总编。散文随笔集《鸡毛山夜话》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并颁发证书。 

往期作品链接

龚英柏:风雨二十里铺(二)
龚英柏:风雨二十里铺(一)
龚英柏:扁担河畔的轶事琐事——趣说双贤庙
龚英柏:渡江战役与芜湖地下谍报工作
龚英柏  刘传汉  李先明:芜湖近代民族工业的“两个半烟囱”(上)
龚英柏 刘传汉 李先明:芜湖近代民族工业的“两个半烟囱” (下)
龚英柏:裕中纱厂创办始末



中江文史
展示芜湖地方文史专家、文史研究人员和业余爱好者的作品和研究成果、展示芜湖历史和当今文化名人、文史专家的平台。 尊重原著,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