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文史 || 汪应泽:“留春园”的前世与今生

文摘   2024-11-18 13:00   安徽  

(总第 682 期)


  


“留春园”的前世与今生  


汪应泽



南宋张孝祥高中状元之后,在芜湖捐田百亩疏浚成湖以来,她恰似一面玲珑剔透的明镜,将江城映照得分外娇媚。历代名士乡宦为了追思张孝祥的高风亮节,纷纷沿湖建造园林别墅,以期与张公故宅为邻。就在他当年建造的 “归去来堂”对面盖有一座小巧秀丽的园林,并 按张孝祥《蝶恋花 怀于湖》词中名句“留春伴我春应许”之意,将此园命名为“留春园 ”。

“留春园”建造者是清代芜湖县令陈圣修,字岸亭,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性情豪爽不羁,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在他任芜湖县令的七年(乾隆50年至乾隆57年)中,对镜湖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及疏浚,其中兴修留春园最为著名。此园建在“烟雨墩”对面,两者隔岸相望。园内建有“琴余别馆”和“留春石舫”以及附属建筑等。

琴余别馆位于园中心位置,是整个园区标志性建筑。初建之时,他在诗中写道:“座有琴书乐,门临水石闲。花繁时入户,篱断不遮山。野鹤矶边立,闲云天外还。静中推物理,独自掩柴关。”他自比如闲云野鹤,旷达而自由。

乾隆五十六年(1791)留春园大体建成,陈圣修亲自撰文,细叙建园的过程。之后勒石为碑,名《留春园碑记》。平日他对状元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的义举十分敬仰,认为此举与白居易在杭州筑西湖之堤异曲而同工,都是功在千秋的好事,因此在碑文中写道:“湖分内外,有缘白傅之堤;渠隔东西,尚忆张公之泽。

此园建成,已成当时富人、诗人游玩聚会之地。正如《碑记》所说:“别馆环列镜湖古刹浮图”,可以“顾瞻行树与六桥之花柳”。一年后,陈圣修调离芜湖,留春园渐趋冷落。直到三十年后,黄钺重游琴余别馆时,更是—片荒芜。道光十八年(1838),诗人王泽从赣南道台任上辞官归芜,购下留春园旧址,并建“希右园”。并在《湖上新葺小园》杂诗中写道:“本为童子钓游地,也是中年诗酒场。劳我以生须逸我,湖山依旧好徜徉。”诗后自注:“此园原为长春园,陆羽轩旧基,兼有一房山、镜湖画社地。后归邑侯陈岸亭明府,取名留春园……”王泽这番话道出了留春园因时变迁的经过,当为确论。

这里,插叙一段有关“长春园”的内容:我国园林起源于明代盛行于清代,特别是江南观赏性园林几乎无处不在,有山有水必有园林,风光秀丽的芜湖也不例外。当时许多名士纷纷起造园林,他们根据 “咫尺千里”的原则,巧妙地运用  “借景”、 “移景”的手法,将室外之景与室内之景通过花窗融于一体,构成清新别致的佳境,令人流连而忘返, “长春园”就是当时冠绝江南的名园之一。

根据清人钱泳《履园丛话》记载,长春园在芜湖北门外,即今镜湖西南处。此园建于明代,到了清代早已荒废。初次进入园门,迎面耸立高约两丈的花石纲,挡住游人视线,山石之旁环以枝蔓丛生的奇花异草,使人顿时忘却尘世的喧嚣,有种回归自然的感觉。拐过九曲三弯的鹅卵石小道,眼前突然出现一座窗明几净的 “镜湖轩”,此为友人聚会品茗的客厅。客厅右边是绿荫如海的 “紫藤阁”,为主人习字作画的书房。房后有股清泉汩汩而流,流泉上设有小桥,站在桥上可见游鱼若有若无地游于水中,一派怡然自得的闲适意境。

更巧妙的是沿着鸥鸟出没的石堤向北,有条精致的回廊将镜湖之波截住,留下一弯宁静的湖水,倒映出远处赭山的塔影,疏漏的花窗将眼前的山光水泽淡淡地融于一起,宛若一幅天然画图。正如钱泳所说: “赭山当窗,潭水潆洄,塔影钟声,不暇应接,绝似西湖胜景。”

但是,长春园数十年后被诗人马千之买下,扩充为 “镜湖画社”,成了江城爱好书画诗歌的朋友经常聚会、切磋技艺的地方。

长春园虽然早己不存,但它在芜湖园林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开创了芜湖私家园林的范例,为之后的私家园林奠定了基础,无论在风格上、创意上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再说,留春园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直到20世纪80年代,市政协在建大楼时发现一块古碑,经专家鉴定,就是消失己久的《留春园碑记》。因时间太久,碑文漫漶不清,勉强可辨半数,好在碑文结尾清晰“辛亥岁春二月吉日”、“知芜湖县事加三级,卓异回任侯山阴陈圣修撰并书”,这为文物部门确认这块古碑的身份,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大约民国时期,人们根据镜湖上两座桥名“柳阴”和“留春”各取一字,易名为“柳春园”。解放后,原先的留春园旧址被僻为“少年之家”,改革开放后才重新建成新园,并以刘海粟题写的书法命名为“柳春园”。

  




  



作者简介

汪应泽,芜湖文史专家。芜湖市毛纺厂退休干部,大学本科毕业。自小喜爱文学,二十岁开始发表作品。半个世纪以来,在省市各报刊发表200多篇有关芜湖文史方面的文章,在巜藏书报》《中华读书报》上发表有关读书丶藏书方面的文章100余篇。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丶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出版《安徽历代藏书家传略》丶《藏书世家的兴衰》丶《山川为我喝彩》丶《月亮湾听泉》等七本专著。

作者往期作品链接

 

汪应泽:田间与他的诗歌创作

■汪应泽:潘锡恩在芜湖的府第

■汪应泽:梨簧戏-- 芜湖民间戏曲记忆

■汪应泽:堂子巷的几位名人

■汪应泽:容闳的实业救国与其芜湖之旅

■汪应泽:鲍实与民国版《芜湖县志 》

■ 芜湖园林勾沉

■“城里三条巷”的旧闻

■ 清代刘源的艺术成就与其在芜的一段轶事

■ 记忆中的传统手艺人

■ 《铁画诗》篇铸传奇


聚焦城市记忆、留存城市发展、传承城市历史。讲述徽派文化、江南文化滋养下生生不息的芜湖故事。这里是中江文史微信平台      

   

编审:秦建平     编辑:张亦然                          

  





中江文史
展示芜湖地方文史专家、文史研究人员和业余爱好者的作品和研究成果、展示芜湖历史和当今文化名人、文史专家的平台。 尊重原著,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