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文史 || 庄华峰 金肽频:法古师心 书印同辉——芜湖当代文化名人朱石金的书法篆刻艺术

文摘   2024-10-16 07:18   安徽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总第667期)







法古师心 书印同辉

——芜湖当代文化名人朱石金的书法篆刻艺术



□庄华峰  金肽频





石金——金石,这是铁马冰河一样的名字。在芜湖乃至安徽书法界,这个名字无人不知,远播海内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登上书坛以来,他就一直在笔田墨海里辛勤耕耘,硕果丰盈,引人瞩目。篆、隶、行、草四体皆擅并精通篆刻,追求“金石味”与“书卷气”两相融合,达到了字风如人,印风如人,书篆合一的谐美境界


法古师心 以印入书
  

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用笔、结字、章法是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抒情性是书法的灵魂。朱石金深谙这一创作机理。他笔随意动,意中有法,法中有意,使书法、篆刻作品的艺术内涵得到了极大充实。以内涵支撑笔势,滋润体貌,丰富品格,臻于形神兼备的境界。朱石金的行书,宗苏轼旁涉颜真卿;隶书以汉代《曹全碑》为基,旁涉《礼器碑》等;篆隶的线质出自篆籀,风格崇尚古意,朴素含蓄,平和自然,在读书循理中,感悟书法。正是因为有自己的书法理想,路子走得正,因此朱石金的书法作品里,映现出传统的审美情趣与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哲学精神,这些有机成分发散于书法作品的谋篇布局中,使其作品体象卓然,端庄谐美。
朱石金是一位篆、隶、行、草四体皆擅并精通篆刻艺术的书法名家,总体风格朴质规简,蕴藉恬淡,雄逸灵动。尤其他的篆书作品,以印入书,有意识地追求书法线条的美感和力度,吸纳汉代简牍书法的灵动笔法,自然纵横,方笔圆笔兼融,毫无矫揉造作之感。结体姿态丰富,展现出天真烂漫的活泼情趣、雄强夸张的笔风、简捷率意的多变章法,在强烈的形式感和表现力中,流溢着一种动人的大自由精神。他的篆书在结体上,主要以上圆下方或上方下圆两种构成方式,运用墨的大幅度对比变化,使整幅作品中长与扁、方与圆的穿插跳荡与隶书的一些笔法充分交融,造成黑白飘逸、动静结合的视觉冲击力。

朱石金的行书、隶书,具有文化的属性和特点,意即文化美学的塑造。在朱石金眼中,每一件书法作品就是一个生命形象,这一形象不仅“筋骨俊朗”,而且“如圭如璋”。在其行书、隶书的创作中,他非常注意点画形态技巧,让笔画的粗细、曲直、长短、轻重、锐钝、方圆这些形式在书法中变幻无穷。其次,重视笔画与部件组合的字形结构技巧,包括疏密、聚散、偏正、上下、向背等结构形式组合;其三,在篇章布白中,他对书法作品中各种创作元素敢于进行解构性的布局,对各种笔画进行多重关系的构建与调节;其四,注重黑白平衡技巧的运用。此项技巧主要通过运笔,实现对墨迹的干枯、虚实、润燥、浓淡、肥瘦、有无、快慢等控制,将线条、结构、墨色和谐统一起来,产生流觞曲水、清流湍迴之“势”——而此,正是朱石金追求的审美之境。


我们仔细赏鉴朱石金的行书作品,可看到各种点画搭配有致,可谓构成了一个“生命整体”。不同的“笔墨”都能利用笔画形态进行表达,这是我国书法美学的一个固有特点。将书法作品中的美学上升到气质美的层面进行理解,让人看到笔画整齐,如同“秀整之士”;笔画短者,如同“精悍之徒”;笔画瘦者,如同“山泽之癯”;笔画肥者,如同“贵游之子”;笔画劲者,如同“击磬鼓手”。而他的隶书,出以己意,于端严肃穆之中得疏散俊逸之气,尽得汉隶神韵。结体上,波磔飞扬,体势奇宕,活泼飘动,神采焕发,是用草法写隶书。用笔逆入平出,以藏锋笔法为主,结体方正,收敛燕尾,富有文人的用笔感。这些意味着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使用不同的笔画形态表现出了不同的生命体象与书法性格。因此从这一意义而言,朱石金属于传统型的“书如其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特别强调“文以载道”的,认为先有人格,后有文格。对于书法创作何尝不是?先有书格,再有书法。朱石金的行书、隶书是其个性文化与精神情感的一种抒发形式,不愧为一位将身心结合得相当到位的书法家。


以意运笔 道法自然

  

赏鉴朱石金的书法作品,你会发现,无论行书、隶书,还是篆书,其笔墨线条都有明显的意识走向。在笔墨的行走间,流露出了他对人格境界的感悟与书法境界的追寻。在他的书法中,意识与笔墨是互动并行的,也是和谐交融的。

人们常说线条是书法的生命所在。但这线条不属于“物理力”的范畴,而是书法家的意志力、精神力的体现。线条不是“量”的概念,而是“质”的属性。笔墨只有通过人们的视觉心理与书写运动,才能形成“心理”加“视觉”的感应力,因此我们在阅读书法线条的时候,对线条一定要有一种精神原野上的感觉力。通过朱石金稳定、坚实的书法线条,我们可以感知到,他是有数十载书法功底的艺术家。他的“以意运笔”能力,使我们知道他“笔中有禅意”。由此可见,朱石金的笔力岂止是一般的笔力,而是一种真力,充满人的情意与文化的真力。

朱石金的篆书在文字形体结构上,对于欹侧、俯仰、伸缩、散聚、挪位等关系的处理非常到位。他的篆书作品章法合度,布局整饬,方圆并举,线条劲拙而富有质感,凝练流畅,达到了较高的审美范畴。其篆书作品,突出于“拙”字,在此背景下兼顾朴、实、劲等特色用笔。逆锋而落,笔锋铺开,百毫齐力,呈现雄强方露的笔意,从厚朴中领略劲媚。章法上虚实相生,动静承继,左右映带,他的篆书用笔可谓方蓄静势,圆蓄动势,在动静虚实之间实现了平衡与统一。

对于朱石金的篆书、篆刻,笔者以为,这两者是朱石金书法艺术中较为突出的两类。治印决非雕虫小技,方寸之中,学问颇深,朱石金耕研30余载,早已成为安徽知名的篆刻家。朱石金治印,尤重章法、篆法,然后通过刀法表现出来,使印面透出与书法一样的气韵精神。在篆刻的线条上,讲究阴阳互衬,刚柔相济,“一画界破阴阳”,朱石金是一刀之内,神力通身,灌注似笔,气韵与意象之美齐出。他的印风恬淡古拙,静穆而不失金石味。看朱石金的印文特点,即知其善用“切刀法”。这是现代浙派的“开派”刀法,我们细察朱石金的印面构成,可以看到刀角向下后的节节切出,刀棱交错,波磔涩行,保持了“切刀有法”的哲学性,使得治印效果具有金石古味,是“大成若缺”,也是“大巧若拙”。


朱石金的书法作品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观物取象”。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作为书写载体的,因此,自古以来,“观物取象”的基本理念被传承下来,并逐渐艺术化。蔡邕《笔论》云:“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形,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矣。” 我们看朱石金的隶书与篆书,就具有典型的“观物取象”特征。但朱石金的书法非模拟自然物象之外形,而是取物象之内涵,从而实现了物象与人生体验的互相融通,即古之所谓“天人合一”。朱石金的书法遵循着古已有之的“观物取象”理念,在创作中积极融入个人文化思考,真正彰显了“道法自然”的创作精神。


金石足味 书印同辉

  

在了解了朱石金的行书、隶书、篆书作品之后,我们发现,他的书法有一个共性特征:秀逸、雄劲,且具有力度美。这与朱石金书法中的“势”有关。“出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日: 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东汉·蔡邕《笔势》)古人在书法中讲到的“势”,从朱石金的作品流溢而出。

善于营造书法的体势,这是朱石金从米芾书法中借鉴而来的一大特色。他的行书,重心很稳,结体的横轴线、竖轴线都掌控得较好,在笔画的整体中却蕴含了节奏的变化,体现着和谐统一的力度美。恰似“千岁枯藤”、“绝壁悬路”或“雷鸣崩浪”,让欣赏者在他的书法中享受到一种意外美感。

除了书法中的力度之美,朱石金的行书、草书、篆书,包括篆刻作品,还体现着平衡之美。他通过运用字体、字形上的变位、交错、呼应等方式来打破固有的视觉平衡,从而建立一种书法意义上的美学平衡。一个个单独字体,是没有生机的,只有当这些单个文字通过笔墨联系到一起时,生成各式各样的姿态,才能带来整体的审美感受。在文字的天真、随意、多变中,达到这种“浑然天成”的效果。这正是朱石金书法的艺术特性所在,看似随意率性,实则浑然天成。

朱石金的篆刻多受金石和碑刻影响,篆刻的用笔常常带有书法和石刻意味,亦有金石刀势之感。他在古代金石碑版中获取古拙之风,用于“写意性”,在篆刻中注入一种人文内涵后,达到雄强古拙的美学效应。这是接近于拙美的,亦即大巧若拙之美。对于当下一些文人书法的萎靡软甜的印风,他是拒绝的。反过来,他将自己篆刻中的金石气带入篆书、隶书,真正以印入书,法古师心,从而使书法艺术达到借古开今的效果。



朱石金在书法创作及篆刻活动中,具有良好的心性修为。在当前复杂浮躁的社会环境里,能保持平静心态,进行心性积淀,从容创作,这在安徽书法界是不多见的,朱石金即为这极少数之一。豁亮、率真、务实、淡定的性格,有助于他的书法形成脱俗、真朗、生动、意气的书风。正如老子所说的“涤除玄览”。当他排除了一切杂念,让心灵安顿下来,览知万物之后,一定进一步体悟到书法的真谛所在,将情感、线条、字形自然地实现形式上的无限融合,展现出“道法自然”的一面,书法之大美便悠然而生,真正实现书印同辉。










《中国近现代名家书法集·朱石金》(大红袍)





石金先生创作生命茁壮,

而今正是炉火纯青之际,

其创作技法,

其作品意蕴,

值得书画界和学术界长久研讨,

大红袍更是书画界一座里程碑。





作者简介



庄华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导,安徽省高等学校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

金肽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兼职研究员、安庆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往期作品链接

 


安徽当代文化名人 || 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方诗恒

芜湖当代文化名人 || 著名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王石岑(下)

芜湖当代文化名人 || 著名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王石岑(上)

芜湖当代文化名人——著名书法家倪肇鹏

芜湖当代文化名人——著名画家李英

 萧云从

 潘玉良 


聚焦城市记忆、留存城市发展、传承城市历史。讲述徽派文化、江南文化滋养下生生不息的芜湖故事。这里是中江文史微信平台


     《中江文史 》               

   编审:秦建平     编辑:张亦然                          





中江文史
展示芜湖地方文史专家、文史研究人员和业余爱好者的作品和研究成果、展示芜湖历史和当今文化名人、文史专家的平台。 尊重原著,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