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672期)
徜 徉 在 古 城 广 场
小河东流
(一)
广场,是一座都市乃至一个国家庄严的形象、神圣的标志、亮丽的窗口。走进一个国家首都或代表性的广场,人们可大体领略这个国度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独特的个性、浪漫的风情……譬如:中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美国纽约曼哈顿的时代广场、意大利罗马的圣彼特广场、英国伦敦的特拉法尔加广场、印度的泰姬陵广场、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等等全世界著名的广场,无不壮丽辉煌,格调迥异,各领风骚,魅力无限。
大大小小的广场,对于拥挤逼仄,庞杂喧嚣的现代都市来说,是一扇扇不可或缺、通风透气、展示内涵的开阔天窗。
如同人的肺叶,倘若没有广场,这座城市的呼吸也就不会顺畅。
高品位的都市,必须要有高层次的广场来衬托。
我们这座古城陆续建成的广场,犹如香艳迷人的朵朵鲜花,在钢筋水泥、高楼大厦、车流滚滚的缝隙间,绽放出一片片春天的璀璨。
当西天的最后一抹晚霞褪去炫目的金边,渐聚渐浓的夜色,雾霭般从四面八方悄然拢来,喧闹浮躁的江城开始安静柔情一点时,广场上各种各样的华灯,刹那间就齐刷刷地亮了。于是,夜晚的广场,犹如一位假寐的绝色少女,露出另一番楚楚动人的娇羞模样。
那点缀着五彩灯光,变幻莫测的立体组合喷泉,猝不及防地喷射出或高或低、或粗或细、或缓或急的水柱,引起孩子们的欢呼雀跃。
悠扬的音乐似美妙的天籁,从藏在草坪花丛中的扬声器里舒缓飘出,恰似雨润心田。刚刚用过晚餐,洗完澡的居民们,三三两两从各自的家中走出,纷纷朝广场聚来……
一个又一个封闭的小区,一幢又一幢火柴盒般的单元楼,一扇又一扇戒备森严的防盗门窗……使原本就很淡漠的都市人,进一步拉开了距离,疏远了情感。而广场则又使人们汇聚在一起,多多少少弥补了一些遗憾。
平时,读书写作,感到疲惫了,我就下楼到广场上逛一逛,看一看,活动活动筋骨,吹吹凉爽的自然风,顿时感到轻松舒畅。若是碰上熟人,彼此海阔天空地聊一聊,那就更惬意了。
我们这座城市原本不是很大,一条繁华的中山路约莫十几分钟就走到了尽头,可玩可休闲可放松放松的地方也就是赭山、镜湖、九莲塘等。可随着城市建设跳跃性快速发展,市容市貌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拓宽的街道,成群成片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绿树葱茏花团锦簇的街心花园,尤其是一座又一座壮观华丽的广场,使古老的芜湖青春焕发,神采飞扬。
广场与湖水、青山、古建筑、商业闹市等等自然人文景观相融相衬相辅相成,形成了独特的市容市貌,令八方游客刮目相看。
盘点芜湖的广场,新市口广场应该是资格最老,历史最久的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修建宁芜公路、北平路(今北京路)时,开辟了这个广场。广场中心岛砌有台阶式基台,台上建有柱形石碑,顶部装设4座大钟,基台四周设铁柱系铁链环护。面积不大,设施也比较简陋,只能算初具雏形。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呈放射状的四方道路相继拓宽,车辆行人激增,新市口广场渐显逼仄和拥挤。1971年,市政府对新市口周边进行了拆建,并将其拓宽成直径为96米的广场,面积达7235平方米。广场中心岛直径为30米,岛内台基上立有“三面红旗”碑石。岛外为宽23米的车行道,面积约5181平方米。
1980年,广场中心岛全部绿化。之后,中心岛的碑石被拆除,车行道四周铺水泥人行道。在当时,这是本市最大最像样的广场,每逢大型群众集会游行,此处是必到的地点。但近些年来,随着新市口高架桥从广场上空横穿而过,几乎把广场分割成两半,新市口广场原有的功能和内涵都已改变或消失,昔日的高光时刻只能在过来人的模糊记忆里搜寻了。
鸠兹广场,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产物,地处市中心,原址为市政府大院。2000年,市政府迁走,让出黄金地段,打造出亮丽的广场。她东北仰望赭山,东南环抱镜湖,西北毗邻中山路步行街,占地面积6.7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3.5万平方米,于2001年4月28日竣工开放。高达33米,重95吨青铜主题雕塑“鸠顶泽瑞”耸立在广场中心,也是目前国内最高的城市青铜雕塑。鸠兹广场集观景、休闲、娱乐、商贸、人文艺术为一体,与美轮美奂的中山路步行街互为陪衬,相得益彰,的确是大气魄、大眼界、大写意的神来点睛之笔。有这么精彩的一笔,整座城市就活了、就亮了、就有了独特的神韵和气势。她使芜湖的城市品位跃上一个很高的档次,也为全方位开放的大芜湖进一步招商引资,拉动旅游,开拓发展,提供了一个优雅宜人的良好环境。芜湖特色、芜湖底蕴、芜湖前景,因此而尽展风姿,遐迩闻名。
散布在广场四周的著名景点如:烟雨墩、迎宾阁、柳春园、观岚亭、尺木亭、步月桥、张孝祥雕塑等等,似奇葩绽放,风情万种。
湖畔的“镜湖书屋”,玻璃材质,小巧玲珑,像一朵娇羞的睡莲,静静地临水而立,掩映在绿树丛中,是一处读书、研讨、休憩、加油、重新积聚能量的温馨的港湾。在此优雅静谧的氛围中,坐一坐,歇一歇,看看书,读读报,再品尝一杯芬芳的咖啡,难道不是红尘中人一种莫大的享受吗?!
夏日的夜晚,我在广场上漫步,身心俱轻,恰似自由自在飘浮在梦幻太空。有微风吹来,将那喷泉的氤氲水雾洒向人群,一种冰凉滑爽的快感顿时袭遍全身。真是赤橙黄绿青蓝紫,那五彩缤纷,造型各异的华灯,敢与璀璨的宝石媲美,可与天上的群星争辉。宽阔的草坪、娇艳的鲜花、枝繁叶茂的树木、憨态可掬的雕塑,在彩灯的映照下,朦朦胧胧,亦真亦幻,犹如水晶宫殿,琼瑶仙境。
老人们在灯下打牌对弈,孩子们踏着滑轮鞋在溜旱冰,提篮卖花的姑娘,走到哪里就带来一阵扑鼻的幽香。身着时尚连衣裙、旗袍、吊带衫的窈窕女郎们,轻盈地从广场走过,更是一道妙不可言的风景……
有一位久别芜湖,早已定居在煤城淮南的退休老人回乡探亲,来到鸠兹广场,亲眼目睹,她简直惊讶不已,难道这就是过去的“老陶塘”吗? 原来的市政府大院飞到哪里去了?这么壮丽的广场并不亚于大连、烟台、青岛等海滨名城的旖旎风光啊!
是啊,别说是一位久别家乡的远方游子如此惊叹感慨,就是一直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老芜湖”,谁又不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到目不暇接,由衷自豪呢!
广场是热闹而又安详的。风拂杨柳,浪拍堤岸,蛙鼓蝉鸣,乐曲飘荡。夜晚,空中星光灿烂,地上灯火辉煌。欢声笑语和悠扬的音乐化作一支温柔的摇篮曲,将流金溢彩,繁忙躁动的都市渐渐送入甜美的梦乡。
鸠兹广场,温馨、靓丽、壮阔、浪漫。蛰居闹市,身心疲惫的我们,因了广场的恩荫庇佑而得以休憩、得以慰藉、得以舒展肢体,放飞情感,安享快乐时光……
(二)
若是论规模和知名度,“五一广场”紧随鸠兹广场,而名列其次,当之无愧。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方兴未艾,如火如荼,各项基础建设全面展开。芜湖也不例外,在市政建设中快速进行道路和桥梁建设。在此大背景下,1986年拓建了大型的九华山路“五一广场”,形成环形通道,即:五一广场大转盘。
五一广场环形通道直径160米,外围周长503米,总面积20106平方米。中心岛直径70米,外围周长220米,面积3894平方米。沿中心岛外围建有铸铁篾盖排水沟。宽14.5米的快车道和宽15米的慢车道,均为沥青路面。慢车道外围是4.5米宽的绿化带,棕榈挺拔,灌木长青,一年四季,花谢花开,五彩缤纷。广场中心岛内建有一座铝合金的“风帆”雕塑,高25米,重达10.5吨,由三面风帆组成,塔底有18个壳体环绕四周,颇有点悉尼歌剧院的气派。这座雕塑是芜湖5720厂承建的,雕塑安装完成,广场大转盘也正式竣工,时间恰好是1986年5月1日,“五一广场”由此得名。这里,当年是芜湖的北大门,八方宾客或芜湖的外出人员经北面进入市区,远远地看见“风帆”雕塑,就知道已抵达芜湖城区了。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芜湖经济突飞猛进,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五一广场大转盘“环岛式”交通变成了“瓶颈”,道路拥挤堵塞时常发生,无法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2009年,作为芜湖主城区东西向交通枢纽赭山路拓宽改造的一部分,五一广场大转盘连同“风帆”雕塑于当年的2月28日正式拆除。同年4月21日,五一广场大转盘内的“风帆”雕塑,经拆卸与再次组装后,雕塑主体部件在“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繁昌区荻港镇板子矶上重新树立,成为板子矶红色旅游景点的一部分。
特定时代的空间需求、建筑特色、审美倾向,成为城市发展的模板和尺度。地面上的道路、高架轻轨,地下的电缆、管网,周边的高层建筑、名胜古迹,人们崭新的思维观念和艺术情趣等等,都在重新塑造广场的定位、形态,甚至是存在方式。
改建后的五一广场,因赭山公园的外露扩展,四周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雄姿映衬,而变得更加开阔亮丽,川流不息的车辆畅通无阻。
2023年,随着赭山路的整治提升全面完工,五一广场锦上添花,突显清新时尚,现代化风味越发浓郁。
五一广场位于城市中心区,毗邻风景秀丽的赭山公园,附近有凤凰美食街、官陶路、长宁街、银湖南路、芜湖火车站、神山公园,设有八佰伴南、皖南医学院北、师大附中,星隆国际城等公交站点。广场北侧的“中石油”加油站,亦有近三十年经营历史,是本地居民乘大巴外出旅游的起始返回点,也是广场变迁的见证物。
(三)
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我家居住在洋味十足而又古韵飘逸的天主教堂斜对面。
这儿原本是一片老街老巷老房子老景物,厚重的历史风尘,湮没了许许多多曲折离奇的动人故事和灿若星辰的物华天宝。从表面上看,当时这里好像还停留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置身其间,东张西望,耳濡目染,不由人不产生怀旧的情绪。
不过,这儿地理位置极佳,南边是宝塔根,北头是新市口,西侧是雄浑浩荡的大江,东面百十步开外便是繁华亮丽的中山路步行街。
刚刚搬来时,站在楼上自家的窗口前放眼眺望,映入眼帘的是层层叠叠参差错落的鱼鳞瓦、马头墙,衰颓破朽歪歪倒倒的危楼旧宅,细如羊肠弯弯曲曲麻条石铺地的狭窄陋巷,以及小巷小弄里家家户户晾晒的万国旗一般的被单、衣衫、裤衩……尖顶高耸的天主教堂钟楼上,每隔一小时就准时鸣响悠扬沉郁的钟声。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手艺人或清脆或嘶哑或土里土气或南腔北调的吆喝声,街坊妇人的聊天、调笑、吵嘴打架声,加上近在咫尺的江面上不时传来的轮船粗犷的汽笛声,倒是挺让人感觉到市井生活的庸常、质朴、鲜活和温馨。这是古城残存的历史碎片,在它的映衬反照下,使我们对祖辈先人模糊粗略渐行渐远的印象,忽然变得清晰具体起来。
在四周旧景老屋的簇拥环绕下,我所居住的那幢新建不久的七层商品住宅楼,就自然显得有些鹤立鸡群了。于是,才从糠箩跳进米箩,小富即喜的凡夫俗子如我,心里便隐隐升腾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优越感和自得感。
可惜,这种良好的心态并没有维持多久。
2000年深秋,为建吉和广场,我家楼前那一大片密密麻麻的老房子,眨眼间便被挥动铁锤钢钎的威猛民工们拆得精光。接着,挖掘机、推土机、汽车、拖拉机轰隆隆,“突突突”彻夜喧嚣在工地,建设者们挑灯鏖战,一鼓作气,硬是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使一座壮观的现代化的吉和广场浮出水面。
作为近在咫尺的居民,我有幸目睹了吉和广场诞生的全过程。
先是搬家拆迁;后是清理废墟,平整场地;接着是管道、电缆、地下基础的挖掘、铺设;然后是建造花坛、喷泉池、园林景点,这期间还穿插栽种花草树木;最后是全面铺贴大理石地砖……心灵手巧,一丝不苟的工人们栉风沐雨,沥血呕心,如同在打扮自己的新娘。
2001年,吉和广场建成。这是一座具有欧式古典建筑风格的现代广场。东部为宗教观瞻区;中部为主广场和次广场;西部为临江景观区。面积约1.2万平方米。
那别致新颖的立体喷泉,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绽放在空旷的广场上;造型典雅的仿古灯具与街对过的天主教堂相映成趣,诱人产生怀古之幽思;华丽素朴的大理石地面仿佛一面巨大的古铜镜,折射出江城俏丽的倩影;玲珑剔透的园艺小品和栩栩如生的青铜雕塑,则给人以视觉的美感,心灵的抚慰。尤其是那绿茵茵的大草坪,五彩缤纷的时鲜花卉,葱茏挺拔的松柏、棕榈、香樟、黄杨、广玉兰等等生机盎然的树木,更是给广场增添了亮色,带来了大自然的芬芳气息。
清晨,天刚蒙蒙亮,广场上就聚集了许多晨练的人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拳舞剑,有的在做操跳绳……而那群老年妇女们则随着轻柔舒缓的音乐,手中挥舞着花扇在翩翩起舞。有时即使天上飘着毛毛细雨,她们也不歇息,尽情享受着晨练的快乐。黄昏过后,夜幕降临,附近刚刚用过晚餐的人们又来广场散步、聊天、纳凉、观赏彩灯音乐喷泉……这时的广场洋溢着一派宁静、安详、温馨的气息。夜深人静,月光下的广场上仍有如胶似漆的情侣,在相拥相偎,窃窃私语……
广场是城市的天窗。
通过这扇永不封闭的天窗,生活在拥挤喧闹繁忙枯燥污染远未根治环境中的芸芸市民们,得以透一口气,喘息喘息,放松放松,调节休憩一下疲惫的身心。
后来,吉和广场又进行了升级改造,将原来的广场向江岸线延伸,打造成滨江公园中最大的亲水平台。广场上的主题音乐喷泉,喷射高度达80米,科幻效果夺人眼球。喷泉中还有模拟火光,水火交融,堪称一绝。在亲水江岸,有70米宽的人造瀑布景观,高约2米,非常壮观。“一柱擎天”主喷泉,不仅喷射高度惊人,而且有三级变化,配置水下彩灯15套,水柱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极具震撼力。“稻荷泉”、“莲花泉”等也各显神通,大放异彩。最具都市风味的是“水幕电影”,春夏秋冬,只要天晴,人们在广场上散步、观景、看看喷泉和水幕电影,快乐逍遥不亚于神仙。
2022年2月,在吉和广场上,又新建了“鸠兹还巢”大型雕塑,直径达16米,不锈钢材质,美轮美奂。白天它是地标建筑和网红打卡点,晚间则在鼓乐声中,上演五彩缤纷的水幕灯光秀“大片”,成为景观中的景观。
鸠兹广场、五一广场、吉和广场、两站广场、新市口广场、迎客松广场、奥体广场、城东新区市府广场……偌大的现代化广场,一个比一个时尚,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风流倜傥。
能在广场边居住的人们真是有福啊!
然而,在这座富丽堂皇的现代化广场的反衬下,周边那一幢幢曾经招眼一时,颇有派头的商品住宅楼,却显得笨拙寒碜,未老先衰了。这令人叹惜而又失落,酸甜苦辣说不清心里是个什么滋味。
当然,市民们都明白:这是时代的发展,这是社会的进步,这就是古城瞬间的嬗变呵!
作者简介
小河东流,本名:何东。1958年9月出生,安徽芜湖籍。曾上山下乡务农数载,当过工人、厂部秘书。后考入报社,从事采编工作,直至退休。一介布衣写手。
耕耘文学四十余年,已在《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深圳特区报》《安徽文学》《清明》《女子文学》《当代小说》《太湖》《作家天地》等数十家报刊发表诸多文学作品,并多次获奖。
先后有短篇小说集《古城绝唱》,散文集《徽州的背影》,长篇小说《张恒春》,诗词选集《云影风痕》,中短篇小说精选集《梨花风起人未还》等多部文学作品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