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选择纠结症好像是大家的通病,比如面临一份事少离家近薪水低的工作和一份事多离家远但高薪的工作,总是让人难以抉择。
这不,网上一位网友就发帖询问大家,面对两个不同的offer时,该怎么选择?
网友说自己在某互联网大厂某里工作,三年技术正式工,税后不到一万的薪水,但家里有个大学老师无编制的工作,一年林林总总加起来能有10万收入,现在自己很为难,不知该怎么选。
同样的事件,有位网友也分享道:一位计算机专业的985博士毕业生,在临近毕业时收到阿里、华为等公司的offer,月薪都在一万以上,可他最终却选择待在二本院校当老师。
这似乎已成为职场上的普遍现象,如俗话所说“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点在互联网公司的员工身上更为显著。
而网友们对此的评论也是一边倒,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那么和程序员相比,大学老师这份职业到底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呢?
首先,社会地位不同。
教师自古以来就是受人尊重、爱戴的职业,有很高的地位;而程序员虽听着很厉害,可实际上只是辛酸的“码农”。
其次,工作的稳定性更高。
教师这个行业可以说是“铁饭碗”,前提是自身教学质量过硬,拿到编制;而程序员则偏向于吃“青春饭”,当年纪大了后,身体素质及业务能力可能都胜任不了企业的工作强度,最后面临被淘汰。
最后,工作内容更轻松。
大学老师的工作相对轻松,且教学环境和睦,还有固定的假期及节假日福利;而程序员每天起早贪黑地在电脑前编代码,甚至常常加班。
长此以往,超负荷的工作量会慢慢拖垮身体。这些,正是程序员考虑转行做大学老师的原因。
但其实,每份工作都是有利有弊的,在选择一个职业之前,如何才能知晓适不适合自己呢?
20世纪80年代,美国旧金山大学教授最初提出SWOT分析法,它能够客观及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的情况,如今被广泛应用于战略制定领域。
SWOT分析法又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一、S(优势)。
人在做任何事情前,首先要能够清楚地认知自己,对自己有全方位的了解。能罗列出自己的优点以及不可取代的过人之处,然后一一分析。
比如,学习能力强、对新知识能很快消化吸收;适应力强,能很快融入到工作环境并和同事打成一片。
在知晓自己的优势后,就业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选择相匹配的岗位。
二、W(劣势)。
即在工作中应摒弃,在选择上避开的点。
比如遇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在与人沟通上,总是不加思考想啥说啥;做事拖延,每次到最后关头才想起来处理等等。
这样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要考虑清楚自身的不足是否会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能改善的地方尽量改,否则就避开这些点寻找一份适合的工作。
三、O(机会)。
在对自我有一定认知后,下一步是学会分析发展形势。
在就业前,首先要对我国的就业形势有所了解,而不是做“愣头青”,盲目寻找各种就业渠道。
比如,近年来网络信息化已全面覆盖,与此同时电商的红利时代随之而来,再加上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只要找准自己的方向就稳扎稳打的干。
又或者社会上某些稀缺行业,正是需要新鲜血液、人才注入的时候,完全可以抓住此机会。
在就业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先确定目标,之后慢慢等待、瞅准机会寻找突破口。
毕竟机会从不会等待没有准备的人。
四、T(外在威胁)。
俗话说,机会与挑战并存。在所处的职场环境下,总有一些因素构成工作上的威胁。
比如,某个新兴行业虽发展前景好,但人才缺口小;又或者随着形势的发展,对员工的选拔又增加了很多限制条件,相比理论更注重实践能力,更看中潜力、可能性等等。
当自身不再具备竞争优势时,是时候该采取措施提升自我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首先你得做一行,爱一行。在选择未来的就业方向时,要慎重,考虑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