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不少社会组织找我去解读《慈善法》和《公开募捐管理办法》,跟那些专家讲慈善法不一样,我ppt的第一句话是这样的:
你们觉得,法律是目的还是手段?
没弄清楚这个问题,社会组织的慈善法算是白学了,学了也没啥用。
很多组织说我们要合规,然后开始学各种法规,那么“合规”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
你可以进一步去思考,好,你现在合规了,然后呢?合规以后,你可以做什么,或者你能够实现什么?很多人想的是,合规了以后能够得到民政的支持,平台的支持,当然更重要的是公众和企业的支持。
现在你会发现,合规是你获得利益相关方支持的一种手段,或者说手段之一。
前几天我发了一篇文章,“社会组织合规的前置、后置以及第三方”,有人跟我讨论了,说前置中的规则和制度建设很重要。然后我说,现阶段的社会组织并不缺乏规则和制度,缺的是:
在制度规则和获得公信力之间,建立有效连接。
就我看到的,并没有哪一家社会组织真正去思考,如何通过制度建设去建立公信力。
制度完善了,可以被称为合规,合规之后怎么获得公信力呢,拿着喇叭喊我们合规了,还是发一篇阅读量几十的公众号说,我们天天学法规,我们找了专家来分享,我们很合规。
合规个屁啊。
把手段当目的,是公益老人的一种陋习。一方面是不明白慈善的目的是什么,另一方面则是,哪怕知道目的了,因为知道自己也实现不了,所以都在谈手段。
民政领导谈手段和制度,没有问题,因为民政对于社会组织的管理就是规范,引导和鼓励,所以民政需要强调手段,其目的是通过让组织发展,进而实现慈善作用。
民政需要实现“让社会力量更好地通过社会组织造福公众这个目的”,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就是手段,所以民政需要强调合规和制度。
作为民政手段的社会组织,位置和民政并不一样,组织离公众更近,所以,同一件事情,同一个法规,民政解读和社会组织解读是不一样的。
现实的荒谬之处就在于,社会组织经常用民政的方式去解读那些事情。结果就是,将手段当成目的,手段没做好,目的更是遥不可及。
究其原因,相比较于跟公众进行沟通,社会组织更擅长跟民政交流,向上交流,很简单,模仿就可以,向下交流,啥叫向下交流呢,没这事。
你去看看中国那些社会组织的公众号和视频号,做得好的那些,讲话方式都是在跟公众聊天,做不好的那些,就是写给主管部门看的,然后看都没人看。
或者根本就不知道要写给谁看,连自己都不看。
手段重要吗,重要,但是在你找到正确的目的之前,所有的手段都没用。
更进一步看,一个目的会成为下一个目的的手段。
那么,什么内容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同时可以建立有效连接呢?从慈善舆情可以学习到,一个是公信力,一个是跟公众进行沟通,后者更重要。
你说你不会跟公众沟通,整天讲一些大家听不懂的东西,强调一些无意义的手段,那有啥用。
只是在制造无用的信息垃圾。
学法规也好,培训也好,如果你真的想让时间没有浪费,你首先应该明确,目的是啥,而且一定要设置明确的、简单的小目的,什么信任或者高质量慈善,都是毫无意义大目的,画大饼而已。
哪怕你把所有事情做好了,你不会跟公众沟通,那也没屁用。更何况现在的社会组织,几乎都都有屁股没擦干净的情况。
做筹款和做项目,也是一个道理,要先明确目的是什么,才能找到正确的手段。
目的如果错了,啥手段都没用。接着为了掩饰手段的无用,就会有一批人给手段唱赞歌,既蠢又坏。
如果你还不知道目的和手段是啥,那请你找到你们机构的筹款页面,配合你们机构的公众号文章,交叉阅读,好好琢磨。
多思考,你慢慢就会懂到底有啥区别了。
总有人跟我说,你会得罪人,没必要。抱歉,俺就这样。不好意思的是,支持我的人越来越多。
这说明,越来越多人逐渐明白什么是慈善信息垃圾,什么是有用的内容。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