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捐赠是具有极高性价比」的事情。
是为了让你们在劝募的时候可以跟企业说,捐赠可以更高效的提供服务,动员社会力量,更有社会价值。这是商业公司不具备的优势。
你的时间在这不值钱。诉求则是,你需要明确:你的时间可以更值钱。那些可以提供优质服务,把事情办好的公益从业者,应该可以拿到更高的收入。
现在,这边是10%的管理费,那边又要规定多少比例的募捐成本。以后是不是还会出现,这个项目比例限制,那个支出比例约束,最终就会变成:世界上只存在八股文一样的慈善项目。
一切按照公式去套。做啥项目都不用想了,有公式可以套。
你没有任何灵活性,你没有任何创新的空间,你做任何事情都会被这个比例那个比例约束得死死的,你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比你形式主义还形式主义,你就是古希腊掌管形式主义的神。
⚡️
现在的情况到底有多荒谬呢?
体量大的基金会,不管是资助还是执行,对于两倍社会平均工资的限制,都已经不看社会组织和基金会了,看的是商业公司。
收入比你想象的高多了。
很多基金会根本已经不需要筹款,账面上用在理财的资金足够它们过很多年。他们有钱,但是不知道怎么样,甚至连给员工加工资,增加志愿者补贴,都舍不得。而且还美其名曰,有规定不能那么做。
一方面说公益不免费,另一方面是什么呢,就是做公益的人拿低收入是应该的。那些不差钱的觉得,没钱的人就不应该做公益。你做公益就是要倒贴。这尼玛不是瞎扯淡嘛。
限制多,自由度低,利好谁呢?利好那些做了七八年,甚至十几年的项目。那些项目,都是外包,层层下放执行,执行方也乐意拿那么一点执行费做事。有提供更好服务的空间吗?没有,没钱,没时间,没人,没精力,更没专业能力。
慈善行业没有任何门槛,这就是现状。所谓的职业公益人,都没专业能力。你让他们聊合规,他们就复述,聊慈善法,就点评。聊什么,都是几年不变的内容。
水桶里根本一滴水都没有。每次想要表达一点什么,都是去别人那边求一点水,放在自己桶里,让别人以为自己还有点啥内容可以说说。其实自己什么都没有。
更搞笑的是,他们能能借水的那些人,自己也根本没有存货。怎么办呢,就吐口水呗。明知道已经过时了,发臭了,还在那边吐呀吐的吐口水。
这就是常态。
看不懂我的文章很正常,不是你的问题,是因为这个行业充斥着口水文章。
but,还有我呢。
12月18日,我将会做今年唯一的一次直播,2025年怎么做公益,我会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时长3小时,欢迎预约。祝大家都好。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