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想跟您请教下您对政府主导的社区基金怎么看呢?从上往下的慈善以何种方式推进更合适中国的环境呢?
答:社区基金的重点不在社区,所以目前那些人做的再多,都没有效果。目前的做法说是社区基金或者所谓的社区慈善,实际上还是传统慈善。体量和影响都非常小,哪怕资金存量很大,但是根本用不掉,也不敢用,用了也没效果。
慈善领域的很多概念,在被深入研究和思考之前,就被赋予了很多价值和高大上的词。东拼西凑很多看上去厉害的词,形成了缝合怪一样的玩意。社会企业就是如此。
为什么还有人不断地买单,因为没有几个人愿意认真思考。很多人只会转发那些看上有很多概念的东西,仿佛自己懂了一样。哪怕是一坨屎,他们也不知道。
问:这是啥?
答:很多人会通过留言或者私信问我问题,这是一次问题和答案的公开。
问:是不是大机构和基金会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了?
答:你在开玩笑吧。
现在的头部基金会就是流水线慈善,收入主要依靠平台的惯性流量,固定合作企业的捐赠。没有新的捐赠收入增长点,没有。
绝大多数的机构和项目已经进入半衰期。
平台和政府可能会倾向于头部基金会,这也会持续一段时间,但这是一条不断往下走的曲线。绝大多数头部基金会的捐赠会越来越低,而且不知道如何重新提升自己。
本来影响力就没多少,现在捐赠少了,公募社会组织多了,大基金会的竞争力会逐渐减弱。
问:什么是小机构的最大优势?
答:人才,你和你们的团队,是最大的优势。
大基金会和大机构,没有任何人才方面的优势。也就是没有智力、想象力、创造力的优势。年轻人去那些基金会只成为新的流水线民工,全靠一点价值在支撑,跑的人会越来越多。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一家五个人的机构,你可以努力实现稳定的内容输出,逐步增加你的影响力和捐赠收入。但是那些几十个人的基金会,根本做不到,再努力都做不到。
而且你在小机构获得的正反馈,会远远高于头部基金会。
问:现在慈善的发展水平怎么样?
答:政府主导的民生项目,哪怕投入高,见效慢,但是在起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家是无限责任,跟国外完全不一样,别总觉得外国的月亮圆。
绝大多数慈善项目的水平就是流水线作业。真爱梦想的项目,也是流水线。流水线没有什么不好的,不好的点在于,找不到成长性。
工厂的流水线升级,可以靠机器人靠工业化,慈善升级呢,现在靠的都是所谓前辈和大佬的新观点。或者无意义又浪费钱的圆桌讨论。
数字化公益是在升级流水线,但是现在鼓吹的那些人懂个屁数字化。
甚至,很多机构甚至连流水线作业的水平都达不到。你去看千百计划,简单的资助,捐赠,执行,到现在,你找不到任何可见的产品和结果。百计划的评估也是另一个前辈主导的,同样,低于流水线水平。
问:慈善发展的趋势是乐观的吗?
答:当然。从2025年开始,公益慈善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很多小规模的机构和项目会在垂直领域,获得并且建立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这些机构的一个主要特征,年捐赠收入在1000万左右,员工在10人以内。衡量一家机构是不是优秀的重要标准是:建立健康的筹资结构。
在商业领域,利益分配是自上而下,成本分担是自下而上。但是在慈善领域,目前绝大多数的利益都是提前分配好的,而且很难变化,这很可悲。
问:怎么看待几家互联网大厂的慈善水平?
我觉得现在能被称为榜样的互联网大厂的慈善尝试,只有一个:字节公益的跳跳糖。
那些500强企业想要从更好地响应第三次分配,参与社会公益,除了捐赠之外,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全盘学习跳跳糖。
腾讯的技术公益团队,将会从2025年开始慢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实用性。如果你想做007,那么腾讯技术公益可能是,你能找到的最好的Q博士。
随着一些政策和环境的变化,腾讯公益和字节公益的“社会慈善贡献”会在2025年得到更大的释放。
阿里巴巴公益,落后上面两家很多。什么都掺和一点,但是都没啥意思。
欢迎你们多提问,不要钱。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