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你们都知道,我就是那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中医美少女聂大侠。
但是又觉得中药太慢,自己当下感觉很难受。
所以她说,以她多年治病经验,感冒发烧这些“急症”自己也是逼不得已,只能先用西医的方法治标。
先输液、用抗生素把体温降下来,然后等以后,感觉体质差了,需要慢慢调理身体的时候,再用中医。
你看,她分析得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都心如刀绞,恨不得跑到祖师爷张仲景坟前痛哭流涕,顺带帮他按住棺材板板。
就是因为现代教育长期的误导,大家形成了“只要一提起中医,就想起慢郎中”这种固有认知。
但是咱们学过中医的人,或者经常用受益于中医的人,心里都门儿清,中医并不慢!
咱们中国古代有很多成语,都是用来描述中医治疗效果的,比方说“效如桴鼓”、“覆杯而愈”、“立竿见影”等,意思是医生治病见效非常快。
桴,也就是鼓槌,“桴鼓”就是用鼓槌打鼓。
意思就是,中医药治疗的效果就像拿起鼓槌敲鼓一样,一敲就响、立竿见影。
古人喝完茶后将茶杯放下,盖上盖子称为“覆杯”。
古时候,中医大夫开好药方,会亲自煎好药后,嘱病人服用。
病人服药后,中医大夫一边品着茶,一边观察着病人的病症变化,等大夫的茶喝完了,病人的病也已经痊愈了。
药效像敲鼓一样,一盏茶的工夫就好了,中医和中药的疗效还不明显吗?还不快吗?
比如很多朋友都感受过针灸治疗痛症的魅力,几分钟之内,急症就会有很明显的缓解。
很多体质比较敏感的人,喝了对证的汤药,一剂药还没喝完,就会感觉到身体的变化。
这就是我大学老师常说的“药若对证一口汤,药不对证一箩筐”。
所以说中医并不慢,但是中医难。
难在开出的药物,或者选择的穴位,能否对证。不是有句话吗?中医难在诊断,西医难在治疗。
外行认为:“中医让你稀里糊涂的活着,西医让你明明白白的死去”。但中医本人是清楚的。
对证,是所有中药、中成药治疗感冒能够有效的前提。
又到天冷时,每年都有感冒咳嗽大爆发的流感期,今年冬天也不例外。马上就三九天了,好多人的身体还没回过神来,依旧在风雨飘摇中孤独地过冬。
✨我是云医聂大侠,云是云游四海的云,也是互联网云的云,亦是云南的云。
✨我梦想成为傅青主那样游历天下、医治天下的大侠医者。
✨聂医生2024年目标:看够10000个舌头,摸够5000个脉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