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老命!学了十多年中医,没想到却把桂枝汤用错了。

健康   健康   2024-12-20 21:14   云南  
没错,是我!

当然你们都知道,我就是那心有猛老虎,细嗅玫瑰花的中医美少女聂大侠。



冬天到了,最近门诊上桂枝汤用得很多,不仅又想起去年写的一篇旧闻,与朋友们共享:
“让人十分尴尬,学了十多年桂枝汤,没想到把药用错了!”

“有没有搞错,从大一起,就听桂枝汤的名字,听到耳朵生茧子了都。”

“桂枝汤,不用说,群方之首啊,这个方闭着眼睛也能写出来。”


这三句话,不断在我脑海轰鸣。


很多中医学生自打入中医的门起,就知道桂枝汤的大名,甚至我小时候都听烦了。


但真正会用它的人,确是少之又少。

桂枝汤只有5味药,抓2副也不过3块钱。
因为方子名气太大,条文也很多,现在医生用桂枝汤的时候,都会去做一个自己的加减化裁。

虽然大家都认为桂枝汤是千古第一方,是群方之祖,但事实上,很少有人单纯只用桂枝汤,就是因为它太常见,太平淡,也不挣钱。


看来现代中医大多都“不甘于平淡”。




桂枝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


药物与剂量的原文如下: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掰)


煎服法原文如下: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役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好了,上面条文估计你也不会仔细看。


总结一下,这个方主要是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发热,头痛,自汗,恶风,恶寒,鼻鸣,干呕等证的,估计业余玩家也都知道一点。


毕竟这个方的名气实在太大,关于它的一切,我们“似乎”都知道。


是的,似乎。为什么用“似乎”呢?

在我看来,似乎就是“是是而非,似懂非懂”的感觉,学了很多年的中医,我对桂枝汤也是这种感觉。

不知道你们临床上用的多不多,尽管桂枝汤很知名,但我们似乎是把它供起来的。

等真正遇见一个感冒的患者,立刻想到的却是,风寒感冒就用九味羌活、荆防败毒家族,风热则是银翘散、桑菊饮家族。

平心而论,直接用桂枝汤的很少,即便是用,也是加加减减一大堆,早已经不是桂枝汤的原貌了。

如果发现没有效果,不怪自己学艺不精,反而觉得是书本欺骗了我等。

直到今天,才发现是我自己错了,而且错的离谱。

为什么这么说?

就桂枝汤而言,有几个关键问题:

1、你的剂量比例,是按照原书,还是自己随意写的?
2、所用的药,有没有考证,是不是原书那个药?
3、加减有没有按照张仲景的思路加减?

如果你回答了一个否字,那临床上没有效果是不是自找的?


今天看了一伤寒高手用药,只见真正的高手,开药只开经方,用药只用几味,而且疗效极好,每天患者盈门。


我看高手也开桂枝汤,只是和我以前所见所开的却大不一样。


他桂枝用的是我们中药学课本中的肉桂,芍药用的是中药书里面的赤芍。


完整处方是这样的:

肉桂15 赤芍15 炙甘草10 生姜15 大枣10


这是肉桂


作为科班出身的我,从进中医大起,到现在也有十年,看得我是毁了三观,颠覆认识。


因为我以前桂枝汤是跟着省中医老师这样开的:

桂枝10 白芍10 甘草6 大枣10 生姜2片


这是桂

差距就跑出来了。


当然,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我肯定也是质疑。


我就去中国知网搜了搜,确实有这样的用法。


只不过,这种观点小众,不是主流,大部分用的还是桂枝与白芍。


但我忍不住扪心自问了一下主流,到底有多少疗效?


又想起老师说的那句话:“学医三年,觉得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觉得天下无方可用。”


遭遇过社会毒打的聂医生也不再是个愤青,和高手坐那儿争吵理论的高低。


中医是要靠疗效说话的,高手不是说这个方法更牛吗?那我就去找医案。


网上名家医案很多的,和我有类似困惑的年轻医生肯定不少



随手附上2则有意思的桂枝汤(桂枝/肉桂强关联)医案: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说由于天气突然降温,自己怕风,头上最明显,虽然怕冷,但穿多了又要冒虚汗,问我咋办。”


作者一看,这不是典型的太阳中风吗,桂枝汤。


以前的话,作者肯定开他认为的桂枝汤,再加上发散风寒的一些白芷羌活之类,这一次,他就打算用一下新方法。


处方如下:

桂枝5,肉桂10,赤芍15,炙甘草10,大枣3枚,加生姜15


本来他是想就用肉桂的,但是院校的那一套思路告诉清醒的他,肉桂发散作用不如桂枝啊,还是用了一点桂枝。


奇迹来了,效果是出奇的好啊!只开了一副,作者的这个朋友就完全好了。


还有一个案例是小朋友。


秋冬季节,很容易着凉,很多小朋友都会流鼻涕,可以断断续续很多天,前几天作者遇见一个流鼻涕的小朋友,4岁,其他没啥症状,就是清鼻涕,早上起来很明显。


这个作者也给开了一个桂枝汤。


处方如下:

肉桂5 赤芍5 大枣3 生姜5 炙甘草3 辛夷3 苍耳子3


一副药症状减轻,两副药就好了。


最关键的是这个药还很便宜,去药房买不到三块钱一副,解决了问题。



以上,熟悉又亲切的医案。


所以啊,我才写了这个小文章,感慨学了十多年的桂枝汤,没想到把药用错了......


以上仅是聂医生的个人观点,检验临床的唯一标准就是疗效,诸位可以一试。



时间不语,又狠又快,转眼过了一年。今年的云医聂大侠,看的病更杂,收到的结果更多,肩上的责任更大。

你是否也在自己的健康路上、事业路上,步步为营?
添加聂医生微信:wojiaoniedaxia,未来的路,我们一起走。


云医聂大侠
.✨云是云游四海的云,也是互联网云的云,亦是云南的云。.🏇我梦想成为傅青主那样游历天下、医治天下的大侠医者。.🇨🇳大侠医2024年目标:看够10000个舌头,摸够5000个脉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