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感病中成药使用参考

健康   2024-12-09 23:32   云南  

没错,☝️是我!心有老虎、细嗅玫瑰的中医美少女聂大侠。

今天来讲中成药使用中外感病的第二部分。

我们上次粗略的把外感病分成了四种,伤寒,温病,暑温,疫毒,也讲了伤寒跟温病的基本辨证策略。

今天来讲一下关于暑温的辨证及用药。


01 暑温

暑温,顾名义就是我们在夏天患的一种像温病的病,暑温的发病一般是在夏天的后半段到秋天的前半段。

我们知道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暑可以说是最热的一种状态。

暑气来自于天上,我们夏天都知道晒着一个大太阳,外面一站体感温度在靠近地面的时候可能有40多度。

为什么要强调靠近地面呢?

因为暑虽然是天气,但湿是一个地气,夏天除了大西北这种地方,都是多热又多雨的,多雨地就湿,天气一热,地下的湿气就会蒸腾起来。 

在靠近地面的地方暑,热,湿非常重,所以古人说暑多夹湿。

不是因为暑本身就含有湿的成分,而是因为在暑气很重的时候,地面上的湿也很重,那就可以围绕热和湿的轻重来辨证。 


02 阴暑

古人在暑这一部分底下还专门分了阳暑和阴暑,阴暑这个说法被王孟英否定了。 

我们知道暑是属于热的,热是一个阳邪,所以理论上来说不可能有阴暑。

古人说的阴暑是在夏季贪凉,吃了很多冰西瓜,喝了很多冰饮料,然后睡在冰旁边,井旁边,露天的凉地上生的病。 

从周朝开始,我们就知道古人有储存冰的习惯。

比如诗经里的一之日凿冰冲冲,这个习惯到了宋朝就已经非常普遍了,所以古人市民阶级夏季吃各种冰甜品,不一定就比我们现在人少,因此得这个病的人也很多。

但我们看到了这个病本质上是吃了很多凉的东西之后,肠胃受不了,开始腹泻,呕吐,跟暑天本身不是直接关联的。

对这个病,古人创了一个非常出名的方叫藿香正气水。

所以大家发现没有?藿香正气水是不能用来治中暑的,他治的是吃了凉东西之后开始上吐下泻,而不是直接治中暑。

所以王孟英把这种所谓的『阴暑』,排除出了中暑的范畴。

以后看到药房推销,说夏天怕中暑,喝点藿香正气水吧,千万不要相信,越喝越严重了。 

因为这个方子是针对吃了寒凉之后的方子,所以它里面都是些热药,拿这个东西去解暑,显然是不现实的。

藿香这个药本身有化暑湿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你中暑了,又有湿,医生会在大队的清凉宣散药里面加藿香,白豆蔻,白扁豆。

它是辛温化湿,不能直接清暑。如果暑里面没有湿,用这个药就是助纣为虐。

吃凉东西吃的上吐下泻,很严重,甚至这个胸腹绞痛大声哭喊,就不要再用藿香正气水了,直接去医院。

这是寒霍乱,霍乱就是挥霍缭乱的意思,人得了这个病之后,上吐下泄,把宝贵的津液全都挥霍出去了,而且手脚挥动个不停。

一看就知道这是个要急救的病,用藿香正气水,能急救吗? 

中医有急救的办法,但是没有执照,所以不建议自己去急救,很危险。

如果这个人不吐也不泻,就是胸中痛的要命,然后手上下挥动,这种是干霍乱也叫绞肠痧,一两个小时就死了,一定要快速送去急救。

有人就问说我吃凉东西之后上吐下泻,但是吃了藿香正气水好一些了,没好全之后怎么办?

用理中丸。

考虑一下,这是一个很热的夏天,所以也不能多用,用几天感觉好了,就停下来,这些都是中成药。 

还有另外一种,不是吃了凉东西,是睡在凉地方,然后感冒了,这叫暑月外感寒湿,是什么症状呢?

湿的症状就是昏蒙,感觉头像是裹了什么东西一样,身上浑身乏力,不舒服,一看舌头,全是白的,又白又湿。

同时还可能见到小便不利,大便黏,恶寒,怕冷,这个很关键。

如果不恶寒就发热,那就不是寒湿了,对不对?

选用四正丸,这是个大蜜丸,把它化在热水或者姜汤水里面送下去,不要乱用其他的感冒药,六合定中丸也可以尝试。

我们就把阴暑讲完了。

学习基础的辨证,我们可以在以后遇到这些症状的时候可以针对性的用药,避免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束手无策,只能去医院看医生。

✨我是云医聂大侠,云是云游四海的云,也是互联网云的云,亦是云南的云。
✨我梦想成为傅青主那样游历天下、医治天下的大侠医者。
✨后疫情时代的春天,脆皮青年的身体还没回过神来,依旧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地过冬。有养生/看诊需要,后台私信留言或扫上方☝️二维码。

作者:聂大侠  
编辑:聂大侠

云医聂大侠
.✨云是云游四海的云,也是互联网云的云,亦是云南的云。.🏇我梦想成为傅青主那样游历天下、医治天下的大侠医者。.🇨🇳大侠医2024年目标:看够10000个舌头,摸够5000个脉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