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你们都知道,我就是那心有猛老虎,细嗅玫瑰花的中医美少女聂大侠。
今天上午10点50分,正在和团队讨论项目进展。
突然看到一则新闻,说台媒报道,中国女演员、歌手、主持人徐熙媛(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去世,年仅48岁。
什么?!从小喜欢的台湾美少女大S,是聂医生为数不多熟悉的八卦明星,怎么就突然离开了?我的恋爱脑情绪还没消化过来,陪伴群就有患者开始提问了:看了今天大S的报道,吓出一身冷汗,请问流感肺炎怎么预防?特别是中年人平时怎样做可以提升免疫力?
这!这个话题,不是在新冠大感冒三年期间,反复讲过吗?!那?那就再复习一次吧。
流感日常防护,无非分3个方面: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学过高中生物的伙伴都应该知道这个知识点,那我们用中医把它展开讲讲。首先,手卫生:可以用金银花5g + 薄荷3g,煮水洗手,既消毒又防皮肤干燥,很适合过敏体质。 其次,呼吸道屏障:可以佩戴中药香囊,艾叶3g + 藿香2g + 白芷2g + 薄荷1g,研磨装袋,挂在胸前或置于口罩夹层,孕妇别用。 再者,环境消毒、空气净化:室内定期用苍术艾叶熏蒸(苍术30g + 艾叶20g,点燃烟熏全屋,每周2次)。 ② 针对易感人群:【这就是大家最关心的,吃什么、喝什么、怎么做!】气虚卫表不固的人,容易出汗、容易频繁反复感冒,家中常备玉屏风散(黄芪15g+白术10g+防风6g),可煮水代茶,同时配合艾灸,每周3-4次艾灸大椎、足三里,可以很好的强身健体。阴虚肺燥的人,容易口干咽痒、干咳少痰,煮沙参麦冬汤(沙参10g+麦冬10g+百合6g)来炖梨,配合照海穴的按压和刮痧。 湿热内蕴的人,容易口黏苔腻、大便粘滞,可以用三仁汤(杏仁6g+白蔻仁3g+薏苡仁15g)来煮粥,每日拍打肺经的循行路线,从云门拍到至少商。通用防感汤: 芦根15g + 金银花5g + 陈皮3g + 甘草2g,煮沸代茶饮,适合咽痛、舌尖红的人。脾胃虚寒者加生姜2片,腹泻者去金银花,加炒白术6g。黄芪山药鸡汤:黄芪10g+ 山药100g + 鸡肉200g,适合气虚的人,增强免疫力,每周吃个两三次。黑木耳百合羹:黑木耳10g(润肺)+ 百合15g(养阴)+ 莲子10g(健脾),满满的角质,适合阴虚的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高危人群的特殊防护,这是超级易感人群!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每日晨起叩击云门、中府穴,各50次(增强肺气),配合打两段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让咱家老爷老太神清气爽。 小儿: 推拿预防,每日清肺经(无名指掌面从指根推向指尖)200次 + 捏脊5遍。 小朋友还可以佩戴中药肚兜:丁香1g + 肉桂1g + 苍术2g,研成末末,缝入棉布佩戴者肚子上,感冒受凉后,可以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起居调节,作息养生:《黄帝内经》说,冬天要“早睡晚起,必待日光”,保证晚上十点前入睡。聂医生年前亲自实践了2周,晚上九十点睡,早晨五六点起,养成生物钟后, 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非常好。 有晨练习惯的人,在冬天应该避开过早出门,可以改为室内导引术,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或者跟着聂医生来晨练瑜伽也不错,哈哈哈哈,是的,一直在寻找瑜伽搭子。
板蓝根、连花清瘟等,被过度妖魔化,切记不可作为日常保健品,连续使用不建议超过3天,因为苦寒药会很伤脾胃。 严禁自行配伍麻黄汤、大青龙汤等发汗峻剂来预防流感,自行乱发汗可能导致亡阳,就是发汗过多把自己发虚死了。长期佩戴N95口罩可能引发“肺气郁闭”(胸闷、头晕),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己作为医生出诊,普通外科口罩+社交距离,就够用了。 室内消杀,消毒液过度使用也容易导致“燥邪伤肺”,出现干咳、皮肤瘙痒,所以家里面优先推荐使用中药熏蒸法。中医是不推荐接种流感疫苗的,如果有接种了疫苗的宝子,可以用中药这样调一下。接种前3天,可以用麦冬6g + 甘草3g泡水,减轻咽部刺激等苗苗反应;接种后调理,可以用黄芪10g + 党参6g + 大枣3枚煮水,会有效缓解乏力气虚等症状。必须提醒的是,接种疫苗当天要避免服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如连花清瘟、双黄连、板蓝根等,防止和疫苗协同,过度抑制免疫应答出问题。
03 甲流备药
最后就是应急预案,家庭药箱必备:中成药+艾条+刮痧板。
我推荐四个中成药,千年来,中医看流感的思维都是高屋建瓴的,任时代变迁,千古的中成药处方都有效。
第一,葛根汤颗粒,这个季节感冒,百分之九十都是寒为主,会寒邪束表,浑身酸痛、肌肉僵紧紧,所以一受寒就上葛根汤,配热的白粥喝下去,发汗就好。
第二,甲流新冠往往不仅有寒还有湿,所以必备藿香正气水,如果舌苔又白又湿,一次两支。
第三,对于女生来月经,或者生病期间有呕吐反应,小柴胡颗粒两包,药后喝热白粥,辅以发汗。家中常备。
第四,如果病好了咳嗽,晚上加重,咳嗽的气都上不来这种伤阴咳嗽,玄麦甘桔颗粒,一杯下去,可以感受到缓解。
烧退了也别忙着停药,减半剂量,再喝一天半到两天,需要完全驱邪。
以上是我自己家里常备的简单便宜解决方案,自己用的,其实就是为了简单方便。
两个工具,艾条和刮痧板,突发畏寒时可以灸刮大椎穴和艾灸神阙穴。家里有老人的,指夹式血氧仪可以备一个,用来监测重症信号。
中医的紧急处理也得学一个:突发高热(>39℃)时,可以十宣穴放血,每根手指消毒后点刺出血3滴,联合大椎、肘窝刮痧降温,1小时内未退热立即送医。
又到天冷时,每年都有感冒咳嗽大爆发的流感期,经历口罩时期之后的冬天,好多大人小人的身体还没回过神来,依旧在风雨飘摇中孤独地过冬。那么,上面这些建议收藏好,关键时刻对照,是可以救命的,大S的悲剧提醒我们,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看似平常,但处理不好,可能迅速致命,防重于治,积极预防很重要。大S因流感引发肺炎突然去世的新闻,令我们所有人震惊,也提醒我自己作为中医师,在治疗外感疾病时,需要更加谨慎。
✨我是云医聂大侠,云是云游四海的云,也是互联网云的云,亦是云南的云。
✨我梦想成为傅青主那样游历天下、医治天下的大侠医者。
✨聂医生2025年目标:开一个舌诊班和脉诊班,教会300个家庭医生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