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使用前后知多少,药师告诉您

学术   2024-10-14 18:04   广东  



导入病例与思考







患者,女,67岁,于全麻下腹腔镜下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降结肠恶性肿瘤。术后第一天,各腹腔引流管通畅引淡红色渗液。查体:患者目前37kg,体温正常,意识清,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腹肌软,左下腹压痛阳性,无明显反跳痛、未及包块。术后第一天给予禁食、腹腔引流、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

至此,吃瓜观众们是否有疑问,常言道:民以食为天。为啥该患者要禁食,要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呢?那什么是肠外营养?肠外营养有哪些并发症呢?等等问题,跟着药师的脚步来为您解答。







问题一:

什么是肠外营养?营养治疗的方式与选择有哪些?



----------------药师解答-----------------


在实施营养支持治疗前,首先要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包括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不良评定)。

临床上常用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包括营养风险筛查2002、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NRS2002是目前证据级别最高的风险筛查工具,当NRS2002≧3分时,患者有营养不良的风险,需营养支持治疗。

营养治疗的方式与选择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CSPEN)关于围手术期PN的推荐意见:围手术期有营养风险或有营养不良的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连续5-10天无法经口摄食达到营养需要量的患者,给予PN支持。

该患者进行左结肠部分切除术,胃肠功能未恢复,为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拟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肠外营养(PN)是指通过胃肠道以外的途径(即静脉途径)提供营养物质的一种方式。当患者必需的所有营养物质均从胃肠外途径供给时,称为全肠外营养(TPN)。从制剂角度,将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混合在一起,加入其他各种营养素后放置于一个袋子中输注,称为全营养混合液(TNA)







问题二:肠外营养的适应症有哪些?


---------------药师解答---------------


在临床营养实践中,营养支持治疗的适应症并非一成不变的,需根据患者是否能从营养支持治疗中获益来决定营养支持治疗。

具体适应症:

(1)无法进食或通过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如广泛小肠切除、小肠疾病、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等;

(2)接受大剂量放、化疗的营养不良患者;

(3)进行骨髓移植患者;

(4)无法进行或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

(5)消化道功能障碍的严重营养不良患者;

(6)营养不良的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或存在并发症(如顽固性腹泻、并发其他感染、接受化疗等)的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

(7)严重分解代谢状态下患者(如颅脑外伤、严重创伤、严重烧伤等),在5~7d内无法利用其胃肠道的。







问题三:

在实行肠外营养期间,需要对患者进行哪些监测呢?


---------------药师解答-----------------


营养监测包括对营养支持效果及并发症的监测。营养支持的效果监测包括患者的各项营养相关主诉、症状、体征、人体测量学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疾病的改善情况等;营养支持的并发症监测包括肠外营养的感染性并发症、与各输注途径相关的机械性并发症和代谢性并发症。

1. 感染性并发症

(1)导管内有细菌或真菌生长。我们应减少重复使用,在用导管输入药物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2)败血症。我们应当在制备肠外营养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对流程进行质量控制,现在我院的肠外营养基本都是在静配中心进行配置,做到了无菌操作。

2. 机械性并发症

(1)气胸。应用放射线检测导管的位置,这是对于经中心静脉置管输注而言的;

(2)导管闭塞

(3)静脉血栓

3. 代谢性并发症

肠外营养中各组分供给不足或过量,均会引起代谢性问题。常见的代谢紊乱有:低血糖或高血糖,需脂肪酸缺乏,甘油三酯血症,脂肪超载综合征,氮质血症,电解质紊乱,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等等。医师在开具肠外营养时尽量准确评估患者所需的营养素。






故此,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必须积极进行营养监测,根据患者的代谢需求调整营养液配方,优化周期性营养方案。一旦肠道功能恢复时,应尽早利用肠道。

患者在使用肠外营养五天后,医师查看患者后示: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逐步恢复,予改半流质饮食,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者在术后十天出院。








“药效好,基于营养好。

营养不是辅助支持,而是一线治疗。”




END



参考文献



[1]成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2016.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用于公益传播,感谢图片作者有关涉及厂家的品种仅供学习理解使用不代表推荐立场!

原创文章转载须注明作者和工作单位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阳江市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洪丽帆

审核:广东省药学会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药学部 张广德

编辑:广东省药学会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药学部 傅建清



岭南药学
传播安全合理用药科普知识,守护大众健康,药师与您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