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男性骨质疏松

学术   2024-10-01 22:52   广东  

1男性骨质疏松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易发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通常被认为是女性的健康问题,其对男性的影响和危害常被忽视。


在我国,40~49岁、50岁以上和65岁以上男性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分别为 2.2%、6.0%和10.7%;骨量减少患病率更高,40~49岁和50岁以上男性人群骨量减少患病率分别高达34.4%和46.9%。

2男性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

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症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其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控因素与可控因素,后者包括不健康生活方式、疾病和药物等。


(1)不可控因素:种族(白种或黄种人) 、高龄(>70岁)、既往脆性骨折史(特别是髋部、腕部和椎体)、父亲或母亲有髋部脆性骨折史。


(2)可控因素:①不健康生活方式,如吸烟、过量饮酒等。50~69岁低体重(BMI < 20kg/m2),体重降低(较健康成年人或近期体重减少 > 10%),缺乏体力活动,肌少症等。②影响骨代谢的疾病,特别是性腺功能减退症、雄激素抵抗综合征等。③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包括抗雄激素药物(如:非那雄胺)等。


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包括内分泌疾病、营养/胃肠道状态、药物、胶原代谢异常、其他原因。(详见表1)

表1 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

3药物治疗

男性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双磷酸盐类药物、地舒单抗、甲状旁腺素类似物、睾酮替代治疗、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详见表2)。值得注意的是,地舒单抗在2023年已经在国内获批用于治疗用于骨折高风险的男性骨质疏松症。

表2 男性骨质疏松中的抗骨质疏松药物(2020年指南)


4钙剂及维生素D摄入补充

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对于获得理想峰值骨量、延缓骨量丢失、改善和维护骨健康有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参考推荐50岁以下成人摄入元素钙800 mg/d,50岁以上摄入1000-1200 mg/d;维生素D摄入量在成人为400 IU/d,65岁以上老年人为600 IU/d, 如果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止可以予800-1200 IU/d。


药物治疗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特别是双磷酸盐类及地舒单抗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慎防低钙血症的发生。


5生活干预

(1)建议摄入富含营养的均衡膳食, 以钙质和维生素丰富、蛋白质适量的饮食为宜,推荐蔬菜、水果、低脂牛奶、奶制品、鱼类、全麦、坚果及橄榄油等膳食。


(2)建议规律运动,以改善机体平衡、肌力等,降低跌倒风险。抗阻力运动及负重运动能够维持甚至轻度增加骨密度。


(3)建议戒烟、限酒。大量酒精摄入与老年男性骨丢失、骨折风险升高相关,男性吸烟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较女性显著。


(4)建议控制酒精和碳酸饮料摄入。建议避免过量饮用咖啡或碳酸饮料,避免或减少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6骨质疏松的防治监测、用药疗程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测量骨密度是主要检测治疗,通常建议1年监测1次。快速骨量丢失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内分泌治疗药物),建议半年监测1次骨密度。


对于抗骨质疏松药物用药疗程,出了双磷酸盐以外,其他药物不存在药物假期。双磷酸盐药物假期需要由专业临床医生进行评估。对于口服双磷酸盐治疗5年后,会考虑药物假期,必要时需要继续5年治疗。对于静脉双磷酸盐治疗,一般3年后考虑药物假期,必要时继续治疗直至6年。


参考文献:

[1] 男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20, 13 (05): 381-395.

[2] 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健康骨骼”专项行动结果发布 [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9, 12 (04): 317-318.

[3]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章振林.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 [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 (14): 1671-1691.

[4] Camacho PM, Petak SM, Binkley N, et al.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AMERICAN COLLEGE OF ENDOCRINOLOG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2020 UPDATE. Endocr Pract. 2020;26(Suppl 1):1-46. doi:10.4158/GL-2020-0524SUPPL.


文中除标注外,图片均来源网络,图片用于公益传播,感谢图片作者,有关涉及厂家的品种仅供学习理解使用,不代表推荐立场!

原创文章,转载须注明作者和工作单位,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高思远 主管药师

审阅:广东省药学会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医院药学部 叶思敏

编辑:广东省药学会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医院药学部 施婷婷

END


岭南药学
传播安全合理用药科普知识,守护大众健康,药师与您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