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共建共享心理健康

学术   2024-10-12 00:39   广东  

2024年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旨在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治心理健康问题,共享心理健康成果,提升行业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

什么是精神卫生?

精神卫生又称心理卫生,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健康状态,它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幸福感和社会功能,还涉及到社会的整体和谐与进步。精神卫生的范畴包括心理健康的促进、精神障碍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以及提升公众的精神健康素养。

精神健康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情感、行为和与他人的关系。一个精神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实现个人潜能,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有很多,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有效的策略:

适量运动:运动能够释放内啡肽,帮助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可以显著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均衡饮食:营养均衡的饮食对情绪有积极影响。确保摄入足够的水果、蔬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同时限制加工食品和高糖食品的摄入。

充足睡眠: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成年人通常需要每晚7到9小时的睡眠,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积极求助:面对心理问题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是负责任的表现。心理治疗、咨询或药物治疗都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应对精神健康问题。

社交互动: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社交支持是应对压力和挑战的重要资源,有助于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持续学习:通过学习新技能或知识,保持大脑活跃。这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还可以增强认知功能,预防认知衰退。

放松技巧:练习冥想、瑜伽或其他放松技巧,减少压力,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减轻紧张和焦虑。

避免滥用:减少酒精和药物的滥用,避免对心理健康造成损害。

精神疾病有哪些?

说起精神卫生,不得不谈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包括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进食障碍、神经发育障碍等。这些疾病会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若不尽早治疗,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自杀行为。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心境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比如出现持续的悲伤情绪、兴趣丧失、能量下降、睡眠障碍和食欲变化,或过度的担忧、紧张和恐惧等异常时,应尽快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

精神疾病的治疗药物

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

抗精神病药

(1)典型:氯丙嗪、奋乃静、五氟利多、舒必利等;

(2)非典型: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阿立哌唑等。

抗抑郁药

(1)三环类:阿米替林、多塞平等;

(2)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等;

(3)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米那普仑等;

(4)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RI):瑞波西汀;

(5)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米氮平;

(6)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DRI):安非他酮;

(7)褪黑素MT1/MT2受体激动剂和5-HT2c受体拮抗剂:阿戈美拉汀;

(8)5-HT受体拮抗/再摄取抑制剂(SARI):曲唑酮。

抗焦虑药

(1)苯二氮卓类(BZD):咪达唑仑、阿普唑仑、奥沙西泮、艾司唑仑、地西泮等。

(2)5-HT1A受体激动剂: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

抗睡眠障碍药

(1)苯二氮类(BZD):阿普唑仑、奥沙西泮、艾司唑仑、地西泮等。

(2)非苯二卓类:唑吡坦、扎来普隆、右佐匹克隆、佐匹克隆等。

(3)新型苯二卓受体激动剂:地达西尼

(4)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苏沃雷生、莱博雷生、达利雷生等。

心境稳定剂

用于治疗躁郁症,又称抗燥郁药,是一类治疗躁狂或抑郁发作且不会诱发躁狂或抑郁发作,对反复发作的情感障碍也有预防作用的药物。代表药物有:锂盐、丙戊酸钠等。

精神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质量。通过提高公众意识、加强预防措施、提供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服务,我们可以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让我们携手努力,关注精神卫生,促进全民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心理卫生.百度百科.

  2.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年)

  3. 广泛性焦虑障碍基层诊疗指南(2021年)

  4. 抑郁症治疗与管理的专家推荐意见(2022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用于公益传播,感谢图片作者,有关涉及厂家的品种仅供学习理解使用,不代表推荐立场!

原创文章,转载须注明作者和工作单位,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药品信息科   郑绮姗  副主任药师

审稿:广东省药学会 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刘锐锋  主任药师

审阅/编辑:广东省药学会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药学部 张广德





岭南药学
传播安全合理用药科普知识,守护大众健康,药师与您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