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社科学报研究分会202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线联平、秘书长王晓燕,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刘曙光,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仲伟民,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郭家宏,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宋健,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社科学报研究分会原理事长仇加勉、现任理事长王佃启出席会议。来自北京市高校社科期刊编辑部以及期刊评价和转载机构、数据服务机构等单位的11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社科学报研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轶主持。
研究分会理事长王佃启致开幕词。他指出,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推动学术期刊的持续健康发展,是编辑同仁们共同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迫切需要期刊同仁共同体探讨、研究和解决。本次年会得到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和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以及各方机构的大力支持,既是年会,也是一次学术盛宴。他表示,研究分会将在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和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的领导和指引下,勠力同心,开拓进取,努力使研究分会的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线联平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高校社科期刊作为知识传播、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发挥着学术引领、学术支撑、展现学校特色、促进国际交流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高校社科期刊要立足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加强团队建设,破解期刊面临的难题,提高期刊质量,突出特色,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展现期刊的学术性、专业性和权威性,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服务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刘曙光传达了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精神。他指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分会与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社科学报研究会是同根同源、一同成长、并肩作战的兄弟学会和密不可分、携手共进、友谊深厚的亲密合作伙伴,两个研究会相互支撑、精诚团结、荣辱与共、肝胆相照。学报研究会是一个共同体,学报编辑部是小家,学会、研究会是大家,大家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相助、共同提高,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仇加勉祝贺年会的召开。他指出,研究分会在新班子的带领下,展现出新面貌和新气象。班子更有活力,工作有声有色。此次年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展的学术研讨很有权威性,彰显了学会的研究定位。期望研究分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突出学术团体研究功能,继续秉承“团结、奉献、民主、创新”的工作作风,打造高校学报编辑们的精神家园。
研究分会副理事长郑园主持研究分会的年度工作报告环节。王佃启理事长报告了研究分会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研究分会财务负责人杜红琴向大会报告了2024年度财务报告。
王佃启指出,2024年是研究分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一年来,研究分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研究分会圆满完成换届工作,实现新老工作班子顺利交接;开展了学术期刊质量检查与评估活动,11人获评北京地区的优秀主编(编辑部主任),23人获评优秀编辑,7部著作获评优秀编辑学论著;开展了编辑学课题研究立项,其中重点资助课题6项、一般资助课题29项;向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推荐6家常务理事单位(自然常务理事除外)、29家理事单位;召开了学术交流会议;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设,完善新媒体建设,加强研究分会内涵建设。2025年,研究分会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学报编校质量抽查专项行动,召开第三届京津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论坛,联合举办学术年会,开展编辑学课题中期检查等,以高质量的研究分会活动促进会员单位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服务“三大体系”建设,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随后,在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孙俊青的主持下,年会公布了2024年研究分会期刊质量检查与评估活动结果和2024年度立项课题名单。与会嘉宾为相关人员颁发了荣誉证书和立项证书。
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任朝旺主持学术研讨会的主旨报告环节。仲伟民作了题为《学报发展前景再认识》的报告。他指出,近年来,高校学报积极探索专业化转型,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改革之路。办好高校学报,专业化改革仅是其中一条路径。鉴于高校学报体制机制、历史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高校学报可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期刊发展之路,可以通过专题讨论学术问题,结合新文科建设,实现文理交叉,共建新的学术共同体,变劣势为优势,使高校学报成为建设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一个创新案例。
郭家宏作了题为《期刊评价体系下的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报告。他强调,高校学报要主动适应新形势,采取相应举措,精准定位、突出特色,坚守初心、突出创新,创新模式、适应新潮,加强合作、扩大影响,主动开展自我评价,优化编辑流程,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期刊影响力。
宋健作了题为《高校学报的定位与传承创新》的报告。她结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的办刊经验,全面分析了高校学报办刊定位选择。她强调,要在“专与综”和“内与外”的博弈中,明确自身定位,注重传承与创新,办出特色、办出品牌。
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周斌主持学术研讨会的专题报告环节。北京大学图书馆数据服务中心主任、文献计量研究室主任张俊娥以《高校学报的文献计量数据介绍——基于北大核心2023年版》为题,讲解了北大核心期刊评价研究项目的基本情况、我国正式出版的期刊情况以及高校期刊数据情况。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中心总经理谢磊以《人工智能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和探索》 为题,重点介绍了大模型智能化重构系统在学术期刊出版策、采、写、审、编、校、发、评等全流程各环节中的显著优势及具体运用。
超星集团期刊部主任李丽以《超星助力高校学报编校质量与影响力提升》 为题,详细介绍了超星AI工具箱中的知识图谱、智能编校、大雅相似度分析、机器阅读、科普视频、文章导读、超星翻译、期刊评价等8个工具在编辑出版中的具体运用。
来源:北京市高教学会社科学报研究分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于1999年创刊,是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同时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