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社科学报研究分会召开202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议

2024-12-28 10:00   北京  

2024年12月25日,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社科学报研究分会202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线联平、秘书长王晓燕,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刘曙光,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仲伟民,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郭家宏,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宋健,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社科学报研究分会原理事长仇加勉、现任理事长王佃启出席会议。来自北京市高校社科期刊编辑部以及期刊评价和转载机构、数据服务机构等单位的11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社科学报研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轶主持。

研究分会理事长王佃启致开幕词。他指出,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推动学术期刊的持续健康发展,是编辑同仁们共同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迫切需要期刊同仁共同体探讨、研究和解决。本次年会得到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和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以及各方机构的大力支持,既是年会,也是一次学术盛宴。他表示,研究分会将在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和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的领导和指引下,力同心,开拓进取,努力使研究分会的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线联平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高校社科期刊作为知识传播、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发挥着学术引领、学术支撑、展现学校特色、促进国际交流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高校社科期刊要立足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加强团队建设,破解期刊面临的难题,提高期刊质量,突出特色,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展现期刊的学术性、专业性和权威性,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服务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刘曙光传达了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精神。他指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分会与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社科学报研究会是同根同源、一同成长、并肩作战的兄弟学会和密不可分、携手共进、友谊深厚的亲密合作伙伴,两个研究会相互支撑、精诚团结、荣辱与共、肝胆相照。学报研究会是一个共同体,学报编辑部是小家,学会、研究会是大家,大家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相助、共同提高,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仇加勉祝贺年会的召开。他指出,研究分会在新班子的带领下,展现出新面貌和新气象。班子更有活力,工作有声有色。此次年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展的学术研讨很有权威性,彰显了学会的研究定位。期望研究分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突出学术团体研究功能,继续秉承“团结、奉献、民主、创新”的工作作风,打造高校学报编辑们的精神家园。

研究分会副理事长郑园主持研究分会的年度工作报告环节。王佃启理事长报告了研究分会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研究分会财务负责人杜红琴向大会报告了2024年度财务报告。


王佃启指出,2024年是研究分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一年来,研究分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研究分会圆满完成换届工作,实现新老工作班子顺利交接;开展了学术期刊质量检查与评估活动,11人获评北京地区的优秀主编(编辑部主任),23人获评优秀编辑,7部著作获评优秀编辑学论著;开展了编辑学课题研究立项,其中重点资助课题6项、一般资助课题29项;向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推荐6家常务理事单位(自然常务理事除外)、29家理事单位;召开了学术交流会议;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设,完善新媒体建设,加强研究分会内涵建设。2025年,研究分会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学报编校质量抽查专项行动,召开第三届京津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论坛,联合举办学术年会,开展编辑学课题中期检查等,以高质量的研究分会活动促进会员单位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服务“三大体系”建设,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随后,在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孙俊青的主持下,年会公布了2024年研究分会期刊质量检查与评估活动结果和2024年度立项课题名单。与会嘉宾为相关人员颁发了荣誉证书和立项证书。


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任朝旺主持学术研讨会的主旨报告环节。仲伟民作了题为《学报发展前景再认识》的报告。他指出,近年来,高校学报积极探索专业化转型,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改革之路。办好高校学报,专业化改革仅是其中一条路径。鉴于高校学报体制机制、历史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高校学报可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期刊发展之路,可以通过专题讨论学术问题,结合新文科建设,实现文理交叉,共建新的学术共同体,变劣势为优势,使高校学报成为建设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一个创新案例。


郭家宏作了题为《期刊评价体系下的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报告。他强调,高校学报要主动适应新形势,采取相应举措,精准定位、突出特色,坚守初心、突出创新,创新模式、适应新潮,加强合作、扩大影响,主动开展自我评价,优化编辑流程,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期刊影响力。

宋健作了题为《高校学报的定位与传承创新》的报告。她结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的办刊经验,全面分析了高校学报办刊定位选择。她强调,要在“专与综”和“内与外”的博弈中,明确自身定位,注重传承与创新,办出特色、办出品牌。

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周斌主持学术研讨会的专题报告环节。北京大学图书馆数据服务中心主任、文献计量研究室主任张俊娥以《高校学报的文献计量数据介绍——基于北大核心2023年版》为题,讲解了北大核心期刊评价研究项目的基本情况、我国正式出版的期刊情况以及高校期刊数据情况。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中心总经理谢磊以《人工智能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和探索》 为题,重点介绍了大模型智能化重构系统在学术期刊出版策、采、写、审、编、校、发、评等全流程各环节中的显著优势及具体运用。

超星集团期刊部主任李丽以《超星助力高校学报编校质量与影响力提升》 为题,详细介绍了超星AI工具箱中的知识图谱、智能编校、大雅相似度分析、机器阅读、科普视频、文章导读、超星翻译、期刊评价等8个工具在编辑出版中的具体运用。

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刘佳豪以《学术期刊XML在线生产模式的应用与实践”》为题,介绍了SoWise仁和XML一体化在线融合出版平台。
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张舰主持学术研讨会的学术交流环节。《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主编杨其静作为优秀主编代表发言。他回顾了自己从事期刊工作的经历,分享了办刊经验与感悟。他认为,期刊工作是自己与期刊的缘分,也是作为学者的最终归宿。办好期刊需要情怀,因为期刊工作是在为他人作嫁衣。编辑收入并不高,如果没有奉献的情怀,学报就做不下去,中国人民大学最大的情怀就是“实事求是”。在期刊工作中,要秉持家国情怀和学术情怀,在栏目设置方面要回应社会重大关切。学报既要是综合的,也要是专业的;专栏不能太泛,一定要专,要体现特色,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王玲玲作为优秀编辑代表发言。她介绍了《北京行政学院学报》基本情况、与研究分会的渊源以及自己的感受。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罗红艳作为优秀论著作代表发言。她感谢学会的评优活动以及搭建的交流平台,阐释了高校学报编辑应当具备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学术素养和专业素养,编校和文字处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数据技术运用能力,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这些能力素养的重要性。
北京理工大学学术期刊中心主任刘博联的交流题目为《高校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他认为,当前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面临对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发展模式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管理体制和机制尚需强化等困境。结合北京理工大学的探索与实践经验,他提出,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与学科互融共生、协调发展,坚持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入、交流互动,坚持与综合改革相时而动、相互呼应。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刘慧的交流题目为《批判性思维引领下的编研结合实践探索》。她认为,期刊工作者要注重学科迁移能力以解决业务中出现的类似问题,要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辩证分析学科相关问题,并探讨了在批判性思维引领下如何推动期刊的特色化发展。最后,她提出期刊发展路径选择一定要坚定、要“断舍离”。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编辑部张梦晗的交流题目为《关于优化作者发表体验的若干思考》。他详细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的基本情况,并且指出期刊靠什么吸引优秀作者是一个需要明确的重要问题。他认为,优化作者发表体验或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如果在优化作者的发表体验方面取得一定突破,不仅有利于学报的品牌建设,而且能够提升学报的知名度,获取更多的优质稿源。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许奎的交流题目为《发挥工科优势 全面提升学报综合影响力》。他围绕“三个聚焦”,重点介绍了《北方工业大学学报》的改革思路、改革举措以及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高自龙作了题为《开放科学时代 学术交流与传播的新生态》的报告。他认为,开放科学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技术推动势不可挡,学术期刊应当积极融入。学术期刊诞生于同行交流信息的需要,具有天然的互惠互利的社会公益属性。学术交流与传播新生态正悄然形成,传统期刊出版模式转型升级面临着严峻挑战。中央关于“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任务已明确时间表,学术期刊的出版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的全方位数字化赋能已迫在眉睫。学术期刊出版不再是期刊人的“独唱”,期刊人必须解放思想、果断行动。他提出,预印平台已经成为学术交流的新生态,期刊与预印平台使命相同、目标一致、资源共享、流程衔接,需要协作共建促进学术交流传播的新生态。最后,他详细介绍了书报资料中心的业务框架。
研究分会副理事长贾凌主持闭幕式并致闭幕词。她围绕“感谢”“祝贺”“传承”“团结”“期待”5个关键词对本次年会和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并对明年研究分会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来源:北京市高教学会社科学报研究分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于1999年创刊,是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同时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欢迎关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是由北京市重点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以经济管理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本刊选题突出学术性和创新性,注重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研究方法注重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