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变迁与经济动态》
两位诺贝尔奖经济学奖获得者担任过编委
六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期刊发表论文
被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5.0,Q1区
文章导读
我们如何从低碳经济中受益?
摘要:
关于低碳经济对就业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行业层面而不是区域,为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的参考作用有限。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并利用中国2006-2020年城市数据集来解决这一问题。研究结论表明,低碳经济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效应促进城市就业。低碳经济对就业的影响还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环境执法宽松、教育投资充裕和非资源依赖型的城市受益更大。值得注意的是,低碳经济在中等就业人口的城市表现出不成比例的高就业促进效果。此外,文章还确定了低碳经济的公共效益,包括提高平均工资和缓解老龄化趋势。这些见解有助于加深对低碳经济的理解,并为寻求制定有针对性的低碳经济战略的地方政府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研究背景:
2003年,英国贸易和工业部在英国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简单地说,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同时减少碳排放。尽管低碳经济目标明确,但其对就业影响的相关研究还没有定论。一些学者认为,低碳经济会促进就业;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低碳经济会导致失业,还有学者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同时,现有研究主要从产业的视角关注就业问题。但城市的产业结构不同,清洁产业和非清洁产业的份额也有所不同。聚焦产业层面的相关研究在帮助地方政府理解绿色经济如何影响劳动力市场的问题中作用有限。此外,现有研究对象集中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些经验证据可能并不适用于具有特殊经济体制属性的中国。
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启动了结构化、系统性的低碳转型举措,这从根本上将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从高碳排放转向低碳排放,在这一过程中,工人无疑会受到产业结构调整、竞争和低技能职位消除的影响;相比之下,清洁能源部门受益良多,就业机会显著增加。因此,有别于现有聚焦于产业层面的研究,本研究评估了低碳经济转型对中国城市就业的作用方向和影响机制。
研究内容:
首先,本文关注的是城市就业而不是产业部门,使我们能够捕捉到不同城市低碳举措的异质性影响。其次,本文研究了低碳经济促进就业的新渠道。结果发现低碳经济行动通过产业集聚和创新效应,而不是通过升级产业结构来创造就业机会。同时,文章还揭示了使低碳经济更好促进就业的外部因素:宽松的环境执法、非资源型的经济结构和充足的教育投资,强调了环境执行、经济结构和教育投资如何与低碳倡议相互作用。最后,文章还进一步研究了低碳经济对就业影响的不对称特征。
模型数据:
文章基于中国2006-2020年的城市数据集,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来研究低碳经济对城市就业的影响。数据来自CSMAR数据集、CEIC数据集、《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建统计年鉴》。本文的解释变量为低碳经济,采用碳生产力来衡量,碳生产力等于GDP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率;被解释变量为城市就业水平,用城市就业统计数据的自然对数量化表达。
研究结论:
本文考察了低碳经济对城市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低碳经济促进了城市就业,通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保持不变。其次,机制分析显示,产业集聚水平和创新水平的显著提高是低碳经济促进就业的主要途径。此外,宽松的环境执法、充足的教育投资和非资源型的经济结构可能会增强低碳经济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同时,四分位数回归准确地描述了低碳经济对就业影响的非对称性。最后,本文指出低碳经济还能增加平均薪资、缓解老龄化趋势。
作者简介:
王科,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级青年人才。长期致力于能源经济系统建模、能源管理与气候政策、管理系统工程、效率与生产率分析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共同主持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课题、世界银行中国节能融资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等。曾入选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等。在国内外管理科学和能源经济等领域合作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00余篇,独著和合著中英文专著6部。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中国双法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分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Natural Hazards, 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客座主编,Journal of Modelling in Management助理主编和副主编。
原文信息
Citation information:
Wei, C., Zhang, Y., Lan, M., Su, Z., Du, H., & Wang, K. (2024). How could we benefit from a low-carbon economy? Evidence from Chinese regional labor markets.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71,523-537.
Link:
https://doi.org/10.1016/j.strueco.2024.09.001
内容:郭晨阳
审核:张 丽
校对:李 莹
编辑:李瑾柔
结构变迁与经济动态
微信号|SCEDJournal
联系:成璐 lu.cheng.19@ucl.ac.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