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变迁与经济动态》
两位诺贝尔奖经济学奖获得者担任过编委
六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期刊发表论文
被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6.1,Q1区
文章导读
工业机器人和企业生产率
摘要:
工业机器人已成为高质量制造企业发展的一大动力。本文利用2007-2019年上海和深圳交易所的A股数据,探讨工业机器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显著能够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表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改善了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小规模、有政治派别、市场集中度低、金融化程度低或管理能力强的企业中,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更有可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研究成果有助于准确评估工业机器人的影响效应,政府应继续推动工业机器人与制造业发展的融合,积极培育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专业技能,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数量已达到301.49万台,其中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95.78万台,占全球总量的32%。工业机器人已成为衡量世界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各国重点推进的工业化技术。
近年来,学术界和企业界对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普遍证实,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可促进经济增长并且可以取代低技能劳动力,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并提高平均工资。一些研究还得出结论,工业机器人对就业率有显着的负面影响。而关于工业机器人对生产率的影响,大多数研究认为工业机器人可以促进生产率的提高。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宏观层面,缺乏发展中国家的视角,忽视了从企业视角研究工业机器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从企业角度研究工业机器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研究内容:
本文基于丰富的文献基础提出工业机器人分别通过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进而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的假设。其次,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识别了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可以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升。
之后,本文利用美国同行业工业机器人的数据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工业机器人渗透率的工具变量,进一步验证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最后,本文从企业创新和人力资本结构角度进行机理分析,从企业所有权性质、规模、企业政治派别程度、市场集中度、企业金融化程度、管理能力等因素出发,探讨工业机器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效应。
模型数据:
为识别工业机器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选取2007-2019年上海和深圳上市制造企业作为初始样本,从中国证券市场研究中心(CSMAR)数据库中获得基本特征数据。研究选择的样本包括上市的中国制造公司,所有行业均根据2012年《中国国民经济产业规范》进行分类。工业机器人数据来源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通过构建机器人渗透度指数来衡量。
中国各省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以及中国各行业的生产者价格指数来源于《中国宏观经济统计年鉴》,用于调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利用CSMAR数据库中企业年报中公布的人工智能技术细分指标出现的词频对解释变量进行替换。最后,本文获得了2007-2019年2342家上市公司的16,046个观察结果。
研究结论:
本文发现工业机器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的影响。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包括替换自变量与因变量、构建工具变量等。作用机理分析表明,一方面,工业机器人对低技能劳动力具有替代作用,促进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改善了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产权性质、企业规模、政治派别、市场集中度、金融化、管理能力等因素而异。
作者简介:
冯宗宪: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加联合培养), 教授 , 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究专长为国际贸易壁垒战略、风险投资与风险管理。曾经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管理工程学报》、《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财贸经济》、《经济学家》、《自然辩证法研究》、《国际商务》《科研管理》、《预测》等国内外著名经济与管理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公开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
原文信息
Citation information:
Duan, D., Chen, S., Feng, Z., Li, J., 2023. Industrial robots and firm productivity.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67, 388-406.
Link:
https://doi.org/10.1016/j.strueco.2023.08.002
内容:张 卫
审核:叶濯缨
编辑:张祥芬
结构变迁与经济动态
微信号|SCEDJournal
联系:成璐 lu.cheng.19@ucl.ac.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