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库】“假冒央媒”骗取公众信任 舆论呼吁严厉打击防止出现破窗效应

科技   2024-10-12 07:42   黑龙江  

近期,一篇题为《低俗炒作博眼球,爆“瓜”文化不可取》的文章,打着“人民网”旗号在网上传播,引发部分网友误读。随后,人民网澄清,文章为“套牌”戏法,呼吁广大网民保持警惕,并表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媒体表示,需严厉惩处以儆效尤,坚决防止出现破窗效应,带偏网络生态

01 事件概况


10月3日17时,一篇仿人民网的文章《低俗炒作博眼球,爆“瓜”文化不可取》被网民传出,内容为“指责演员辛某某爆料低俗”。

10月4日18时许,@人民网评 在微博发布评论文章《人民网评:假冒媒体,岂是儿戏?》,澄清3日发布的文章为“套牌”戏法。文章指出,链接根本不是人民网社会法治频道的网络地址,呼吁广大网民保持警惕。人民网强调,将依法追究伪造新闻网站、擅自使用新闻属性名称和标识等行为的法律责任。

10月5日23时,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通报称,经核实,此文章系不法人员假冒媒体名义杜撰并上传网络,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警方已经介入立案侦查,将依法对相关违法人员严厉打击,切实维护网络秩序,保障新闻媒体权益和群众利益。 

10月6日0时,发布文章的网民通过微博表示,伪造的文章是由朋友转发的,并非本人和任何粉丝制作。


02 传播分析


根据新浪舆情通统计,10月3日17时至10月7日24时期间,相关“伪造人民网文章”事件的全网信息量达3.85万条。
从全网信息走势图可以看出,在10月3日伪造信息发布后,相关内容并未引起舆论过多关注。10月4日,@人民网评 揭露假冒后,引起广泛关注,助推相关事件的全网信息量达到峰值,为1.52万条。10月5日,通州警方在线微信公众号发布警方通报,引发信息量再次上升;6日,发布文章网民回应此事,多家媒体和大V转发,舆论持续发酵。7日后,信息量有所下降,但仍存在一定的关注度。
在相关事件的传播中,光明网、中国青年报、央视频等央级媒体发布文章103篇,澎湃新闻、极目新闻、南方都市报等省级媒体发布文章890篇,对信息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03 舆论情绪


事件敏感信息占比达97.37%,舆论负面情绪显著。经分析,舆论的负面情绪主要集中在谴责冒充人民网、伪造新闻网站、猜测此次事件性质、呼吁警方尽快查明真相等方面。

从敏感信息走势可见,该事件的敏感信息总体呈上升趋势,在10月5日警方发布通告后,敏感信息占比超过98%,舆论关注事件后续处理的声音高涨。
04 舆论分析

网民观点抽样调查显示,31.79%的网民痛斥假冒央媒的恶劣行为,认为损害了媒体形象,容易引发信任危机。网民表示“连央媒都可以冒充啊”“如果主流媒体都是真假难辨,谁还敢相信,希望警方严查严处”。

30.26%的网民猜测此次事件的性质,呼吁警方尽快查明真相。网民称“那可是伪造央媒啊,如果背后没人指使,粉丝能想到这么离谱的操作吗?另外,统一发布,整齐划一,这一看就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请官方严肃处理,查出幕后主使,严惩”。

20.51%的网民呼吁整治饭圈乱象,表示“现在的饭圈已经开始做违法的事情了,还需要加强治理啊”,有6.15%的网民对官方调查方向提出“从水军、虚假链接入手严查”“背后的产业链,是本次行动打击重点”等建议。

05 媒体观点

媒体认为,此类行为不仅侵害了官方媒体的商标权、名称权,还会降低公众对类似网络信息的信任度,对网络生态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此次事件易引发不良示范,要坚决防止出现破窗效应。
破坏主流媒体声誉,污染健康舆论生态

人民网:假冒媒体,岂是儿戏?

更为严重的是,作为重点新闻媒体被假冒还可能引发信任危机,导致整个网络空间风声鹤唳,降低公众对类似网络信息的信任度。这种信任危机一旦形成,便如覆水难收,对网络生态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

大江网:重拳出击,让清风正气分外充盈

现实中,一些不法分子假冒媒体名义骗取公众信任,传播虚假信息、煽动网民情绪、干扰传播秩序,不仅破坏了主流媒体的声誉和影响力,也污染了健康的舆论生态

极目新闻:伪造“人民网文章”,查查背后的利益链条

畸形的饭圈文化,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拉踩”。一些疯狂的粉丝投钱买榜、购买水军操控舆论等,来力挺自己的偶像。同时,他们也花钱污蔑打击竞争对手。如此“来来往往”,搞得网络乌烟瘴气。

红网:假冒媒体为明星澄清:“饭圈”乱象该停止了

这也反映出某些粉丝缺乏法治观念与道德素质,这种行为不仅超出了正常的追星范畴,而且还破坏了公共秩序以及舆论生态,严重来说还会降低媒体的公信力

值得引起更多重视,防止出现破窗效应

西安网:假冒人民网文章,此等歪风绝不可长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针对如此恶劣的行径,大搞李鬼版人民网,混淆视听,碰瓷权威,毫无底线,必定得重拳出击、严厉惩处、以儆效尤,坚决筑牢网络精神文明堤坝,坚决防止出现破窗效应,引发不良示范,带偏网络生态

澎湃新闻:伪造“人民网文章”,饭圈怎么敢的

部分粉圈、饭圈已经将伪造媒体当作一种实现操弄舆论、平息舆情、牟取利益的新手段。越是权威,越是有公信力、影响力的媒体,越有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盯上,被当作工具利用,这种危险的新趋势理当引起重视。

红星新闻:打假后再被立案侦查,杜撰“人民网文章”或涉四种罪名

在当下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有声音不一定有真相,有图也不一定有真相,伪造“人民网文章”更是一起值得引起更多重视的典型案例。某些人在网络上公开欺骗,已经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把法律放在眼里,理应严查严打依法严惩。

半岛新闻:冒充官媒支持秦霄贤,是清澈的愚蠢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开了一个坏头,可能会形成潜在的不良风气,让别有用心之人在应对舆情走投无路时,也会想到冒充媒体转移视线。而被冒充的媒体,不一定会及时发现、发声。如果错误的观点横行,将会引发更大的信任危机。
刷新下限,需要用法律向“走火入魔”的饭圈文化示警
封面新闻:立案侦查“伪造媒体文章”,以法示警饭圈乱象

假冒文章批评“恶意炒作”,但假冒人民网杜撰发布文章,本身就是一种“炒作”,一种恶意更大、危害后果更严重的违法炒作。北京警方对此进行立案侦查,是用法律向走火入魔的饭圈文化示警。

红网:假冒媒体杜撰网文被立案,追星下限不该被一再拉低

这篇假冒媒体杜撰的网文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不仅引发了公众对娱乐圈八卦的热议,也再次将追星文化中的种种乱象推到了风口浪尖。这起事件不仅仅是对媒体权威的蔑视与亵渎,对法律的漠然与无知,更是对公众智商的公然挑衅,对追星文化底线的一次严重冲击。

红星新闻:假冒“人民网文章”带节奏,是对媒体和公众的双重藐视

目前具体是谁造假尚不可知,但让这篇文章广泛传播的,还得回到一些粉丝。随着多个账号转发了该文及链接,内容传播有多广,反噬可能就有多大。其造成的影响,可以说是让明星的情感闹剧,衍生出了一起刷新饭圈下限的社会事件。
往期推荐:





【案例库】景区禁止游客吃泡面 地方文旅“待客之道”引舆论争议


【案例库】小学通知家长捐赠空调 引发“派捐”等多重争议


【案例库】央视曝光熏硫磺现场 枸杞知名产区打响声誉“保卫战”


微热点WRD
微热点,基于海量全媒体数据,致力于打造热点发现-热点分析-传播效果评估-热点事件案例库的媒体传播大数据应用平台,用大数据解读热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