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丨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课例

2024-09-24 06:00   云南  























































课例分析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一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从课文细致、准确、生动的表达中,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而且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本文一共有两幅插图,构思巧妙,从面到点进行描绘。顶端的插图横贯两个页面,爬山虎的叶子一顺儿朝下、铺得均匀的画面映入眼帘,能让人感受到爬山虎生机勃勃的样子。下面的插图是爬山虎脚的局部特写,能清楚地看到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及生长位置。两幅图都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 四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他们开始从过去的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开始意识到自己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进行复杂的分析,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结合课后习题,我准备了第二课时的新教师见面课,并为本节课设定了以下目标:
1.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2.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3.学写观察记录。

课堂设计中以自然博览园中争取成为小小观察家为情境,重点品读爬山虎脚以及攀爬过程的语句,感受作者的连续观察。

课前导入:
(过渡)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走进了自然博览园,在园门口看到了这样一句话,齐读:


(过渡)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是学问。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语言大师叶圣陶爷爷去观察植物,读:《爬山虎的脚》(两遍)


过渡)植物园里呀,正在招募一批小小观察家,只要你能发现认识到叶圣陶爷爷观察和写作的密码,就能成为小小观察家了。同学们有信心吗?那我们赶紧出发吧!

设计意图:课前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层层递进。




回顾旧知:

(过渡)快速回顾这几个词,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字正腔圆,声音洪亮,老师给你们点赞!


字读完了,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行词语分别写了什么?老师给大家一个小提示,看看每行字分别出现在课文哪一个自然段?

预设:第一行在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第二行在3到5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那么第三段是爬山虎的样子,第四段是爬山虎怎么爬,最后一段是它的变化。(依次帖板帖:叶子、样子、爬、变化)


这篇课文除了写到叶子脚,还写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自然段,随后帖板帖:位置)


课文围绕爬山虎写了它的生长位置,叶子和脚那么观察,最细致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呢?(结合板书讲解)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聚焦脚,破解观察写作密码


任务一:聚焦脚,破解观察写作密码

阅读学习任务,完成任务,生读完后分享。


活动一 图文结合观外形


这里有三个学生对照刚才找到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画了三幅画,请你拿出学习单,在学习单上选择正确的一幅打勾,并圈出两幅错误的地方,说一说原因。
先进行自主完成(3分钟)随后两两讨论。
请生进行回答。
总结。大家找的非常准确。
结合第三幅图,我们再来回顾爬山虎的样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教师背诵这一段,带学生填空梳理)

在借助实图一起看一看是不是这样的?(左右对比)


(过渡)看来呀,两者是高度贴合的,从中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叶圣陶爷爷语言的准确,生动在表达的过程中也是非常的细致(同时帖板帖:表达准确生动,观察细致)


作者观察到了脚的位置,读


这样按照顺序表达出来,就让我们感受到了爬山虎的样子,这就叫做有顺序的表达(帖板帖:有顺序)


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作者观察和表达的密码。


评价:听着同学们读着这段文字,老师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爬山虎的脚了,恭喜同学们发现了表达与观察的第一个密码,获得了一级观察证书!

(过渡)下面奖励大家观看一个爬山虎爬行的视频,但是在观看的过程中,同学们要认真观察一会,老师呢,会有小问题来问大家。
活动二 视频动作感攀爬

随机选两个同学说。
下面,请同学们再次回到课文中,借助文字感受爬山虎爬行的过程。

阅读学习提示。
生回答,教师及时帖板帖。随后一起齐读这几个动词。

通过圈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回想刚才看到的视频,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预设:细致观察,用词准确(借助板书再次进行巩固)
(1)分析“巴”字的妙处
再看这段中标红的这个字,读“巴”,“巴住墙”是什么意思呢?

像这样紧紧的粘贴在墙上,我们叫他“巴”,这里为什么不用“吸贴“”,还要用“巴”呢?
请生回答
读书要联系上下文,下面请同学们看4、5段,认真阅读文中哪个句子让你觉得一定要用“‘巴’”究竟好在哪里呢?
生回答:

并让班级学生及时勾画,全班齐读一遍。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抬起头,把手张开,如果说张开的手就是爬山虎的脚,大家张开手趴在课桌上感受一下,看看大家是否巴紧了(老师巡视查看去扒一下)


就是因为扒的特别紧,特别牢,不要点力气,根本就不可能把它拉下来,所以这个“巴”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它贴的那么紧,扒的那么牢固,所以爬山虎又叫做“巴山虎“”。


看,它紧紧地巴在墙上,用作者的话来说,就像蛟龙的爪子,不仅样子像,而且非常有力量。
(2)分析“一脚一脚”的妙处。
再来看,老师还标红了:一脚一脚,关于这个词你有什么体会?我能不能将它改为一步一步呢?
第一种解释:“一步一步”是挪动脚步,两只脚交替着前进;而爬山虎是长出一只脚,就触变巴拉贴;再长出一只脚,再触变巴拉贴,它不断地长出脚再不断地向上爬,所以是一脚一脚。
第二种解释:除此,一步一步和一脚一脚哪一个读起来更费力?(一脚一脚)是啊!一脚一脚更能体现出爬山虎努力的过程。
下面,老师读这个部分,请同学们借助动作再来感受一下爬山虎爬的过程。

评价:动作是否准确,表演是否与讲解同步进行。
这些攀爬的动词向我们展现了爬山虎的生命力,叶圣陶语言的生动,不仅体现在比喻上,这些动词也是语言生动的最好体现啊!下面让我们边想象边读出这段精妙的文字。
(3)视频配音,感受爬行之趣。

根据提示给爬山虎攀爬的视频配音,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说一人听。顺利配音的同学获得二星级证书。

(过渡)作者用了几句话就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但是爬山虎可不会爬的这么快,它一年爬的距离也就两三米,而且到了秋天叶子落下的时候,它就不爬了,要等到来年春天再爬。作者是如何把过程写清楚的呢?
(连续观察)那一定是经过了连续的观察。(板帖:连续)
正因为他连续地观察,他不仅看到了爬山虎的样子、向上爬的过程,他还看到了它的变化。他看到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会怎么样?(师读黑色,生读红色)触着墙的呢?(师读黑色,生读红色)
活动三:朗读体会悟观察

(2)师:作者怎么知道不费点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呢?(作者试过了)因此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用手摸。联系上文作者把细丝想象成蜗牛、把脚想成蛟龙的爪子,这又何尝不是用心去感受呢?这就叫多感官观察。(板帖:多感官)
学法小结:本节课,在这部分的学习中,我们通过抓关键词、做批注、借助表格、画一画、填一填等方法,学习了作者对爬山虎脚的描写,感受了作者观察和表达上的特点(借助板书梳理观察和表达方法)




课后任务

回扣语文要素: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是学问。

布置课后任务


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教后反思

课堂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堂是教学质量重要的环节,只有高效实用的课堂,才能让学生有收获,也才能称得上“有效课堂”。本次新教师见面课,是在中秋返校之后,所以准备得有些仓促。本节课我所上的内容是第三单元第十课《爬山虎的脚》,围绕:”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一主题,文章内容是作者细致观察,长期连续观察后准确生动表达。这与单元主题连续观察非常契合,从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来这篇文章只知道学生细致观察和连续观察。我上的是第二课时,聚焦脚解锁叶圣陶先生的观察和写作密码。

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采用视频,主要以争夺小小观察家为情境,设计了三个活动,图文结合识爬山虎,视频和表格结合,梳理脚怎么爬,最后通过朗读体会变化,在学习中梳理,观察和表达方法,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认真解读了教材和教参结合单元特点和年级特点主题的体现,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紧抓教材体积的重难点,展开课堂设计。考虑到后期要引导学生去实际观察,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也运用了多种观察方法,让学生学会用这些方法进行记录。

课堂中不足的地方:
1.板书错误在大的标题的时候,把第三单元写成了第五单元,未发现在我上第三节课时才发现是自己写错了。
2.板书也比较混乱,将课文内容和连续观察的方法也挤在了一起,板书显得整体有些混乱。
3.课堂中评价语太少,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发现了两个同学未认真听课,但是没有及时的有效制止,所以学生这两个学生的听课效果不是很好。
4.课堂分为课堂常规还仍然有待加强。作为新教师与学生的磨合不够,仍要继续加强。

课堂小亮点:在我们学校餐厅门口和宿舍区也长满了爬山虎,这堂课结束后,吃完饭同学们都急匆匆的去查看,观察,寻找叶圣陶先生写到的课文中爬山虎的脚,也让我再次在课堂外深切体会到了课文中的知识。当看到同学迫不及待的拉着我寻找爬山虎的脚时,我想这节课对孩子们而言也是有收获的吧!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教育之路在继续,希望自己继续加油吧!

(如有需要请私信)

END


嗯,
加油呀ヾ(◍°∇°◍)ノ゙
今天又是特别的一天❥(^_-)

今天是坚持写作的第2天/100天

最后

你好呀
我是蓓茹
无人问津也好
技不如人也罢
总要试着安静下来
脚踏实地
去做该做的事
相识即是缘分
我在这里等你哈

“欣赏是进步的电梯”

天雨流芳阁
用心教书,认真学习,努力码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