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思政档案对于发掘和弘扬教育家精神具有重要价值。思政档案是记录思政教育工作的直接记录,也是教育家精神传承和记忆体系建构的基础。在系统梳理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科学阐述了基于思政档案的教育家精神发掘与弘扬的原则和价值,据此从思政档案资源协同配置、立体传播及全程控制等方面着手,提出了教育家精神发掘与弘扬的实现策略。
基于思政档案的教育家精神发掘与弘扬:原则、价值及推进策略
教育科技人才是引领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人才培养成为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如201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提出了“四有”好老师的理念,2016年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进一步提出了“四个引路人”的重要观点,2021年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应成为“大先生”。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全国优秀教师代表致信中,首次提出了“教育家精神”这一概念。[1]自此,教育家精神成为热门研究话题,是当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时代课题。
思政档案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真实、完整的反映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师德风范、创新精神与人格魅力,是发扬“教育家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激发教育发展澎湃活力的重要素材。2024年8月2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旗帜鲜明的提出,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学校思想政治档案管理与育人作用新思路、新路径、新模式,科学制定思政档案标准、全面完善思政档案信息、用好用活思政档案资源、持续创新思政档案形式,着力打造了微环境浸润、中环境熏陶、内环境淬炼、外环境联动的全环境育人“生态圈”,在推进建设“德医相融、双向贯通、多维协同”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格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以思政档案资源与发掘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关系为新的切入点,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的实践活动为依托,深入探讨思政档案资源在教育家精神传承、构建教育家记忆体系、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等方面的特殊价值。
1 文献回顾
在中国知网等学术平台上以“思政档案/红色档案/党史档案+教育+精神”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学界对思政档案与教育家精神挖掘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1.1 思政档案在精神教育中的功能研究。近年来,关于思政档案(含红色档案、党史档案)的研究势头较猛,如探讨红色档案传承红色基因的生成机理、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2]运用党史档案强化思政教育,[3]通过红色档案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4]强化红色档案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5]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6]面向新文科的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理论探析[7]等。
1.2 教育家精神内涵诠释与发掘研究。有关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探讨教育家精神实质、内涵、价值、教育家的行为范式及教育家精神弘扬的路径、方法等问题。如刘铁芳等[8]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李洪修与刘笑[9]探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师教育课程的重构与实现,冯运与沈萍霞[10]分析教育家精神的内涵特征、价值意蕴与培育路径等。同时,有学者以纪录片“百年巨匠·教育体育篇”为例,具象化分析了影像档案在展示11位巨匠“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讴歌教育救国、体育强国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11]中的作用。
梳理文献发现,将“思政档案”和“教育家精神发掘与弘扬”相结合开展的研究还有一定发掘空间,相关研究成果也缺乏对思政档案资源的独特性及其价值的认识,未能把思政档案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类型从其蕴含的教育家精神进行全面研究,深挖其在教育家精神构建中的独特作用。因此,本文通过思政档案系统梳理与发掘来研究探讨教育家精神及其弘扬的原则与路径,充分释放思政档案在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价值观中的潜在价值。
2 基于思政档案的教育家精神发掘与弘扬的基本原则
思政档案作为一种特殊性档案资源,具有一般档案所具有的属性与特点。基于思政档案开展教育家精神的弘扬与挖掘需遵循以下原则。
2.1 真实性原则。档案作为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真实记录,被誉为“没有惨过水的史料”,可补史之缺、参史之错。从思政档案形成过程及结果来看,它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教育工作记录的材料之真与精神传承的事实之真,是激活中华民族教育家精神最直接的密码。在对思政档案开展逻辑阐释与故事串联时,须严格遵循真实性原则,从历史的视角论述历史问题,正确揭示教育工作者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以及人民福祉之间的紧密联系,精准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内涵特征。不能因当下主观感受任意放大、曲解、揣摩人物行为和故事情节,全面考证历史细节,充分尊重历史事实的客观性。[12]如2023年4月23日在江苏卫视播出的青春励志革命历史剧《战火中的青春》,在前期剧本打磨期间多次走访清华大学、北大、云南师范大学校史馆,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与蒙自文法博物院等地,力图真实、完整的重现西南联大师生与国家民族患难与共的缩影,充分展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中华文人的血性与风骨。[13]
2.2 系统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与弘道追求六个方面全面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这六方面的内容是系统全面、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14]作为教育家精神的承载物,应全面系统梳理思政档案资源的内在包含的对与外在结构对研究和构建教育家精神具有的特殊价值,理性分析信息化背景下思政档案资源体系的建设目标与教育家精神构建的关系,积极推进思政档案资源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流动共享,构建系统、完整、富有语义的专题资源数据库,实现对教育家精神谱系的完整梳理与系统建构。如以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为例,他曾在浙江办学,北大任教,足迹遍布上海与北京,北京市与上海市档案馆可通过建立区域资源共享机制,搭建以教育家为核心的专题档案资源库,全面系统勾勒蔡元培的近代教育实践脉络,传承其乐教爱生、敢于奉献、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华民族崇文重教、有教无类的传统和历代教育家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的精神”。[15]
2.3 个性化原则。思政档案资源遍及全国,不同区域的思政档案各具特色。档案部门须立足区域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的特色思政档案资源,有针对性、方向性地发掘馆藏资源中体现的特色教育家精神,打造区域品牌精神体系。如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委书记、局长徐伟龙在浙江省教育厅主办的“打造教育家精神的实践高地”研讨会中指出要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区域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将其丰富内涵转化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务实举措,为教育家精神注入浙派元素。同时,还需有针对性的发掘不同类别思政档案资源中包含的教育家精神。如以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思政档案材料研究梳理教育家应有的道德情操,运用有关师德建设体制机制、教育制度、教育计划的规定、办法;表彰先进典型的相关材料;师德建设宣传动员阶段、组织实施阶段总结等材料,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研究。围绕教育家精神的基本内容、构建教育家精神的意义、教育家精神的生成逻辑、教育家精神的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要求等开展不同类别思政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3 基于思政档案的教育家精神发掘与弘扬的价值阐释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勇立潮头。”在建设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加快推进思政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有助于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能以教育家精神培根铸魂,赤足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1 战略价值:争做“教育强国”的前沿阵地。档案部门作为国家文化服务阵地之一,具有丰富的思政档案资源,在坚定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形塑精神风貌等方面应义不容辞发挥作用。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国家层面作出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要求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为档案部门实现文化隐形走向文化显性的突围提供了有力的战略支持,有助于充分发挥思政档案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思政档案中的典型案例,凝练升华教育工作者的精神风范与价值追求,充分发挥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承担起传播知识与思想、塑造灵魂与生命的时代重任,回应“建设强国、教育何为”的历史呼唤和时代要求。
3.2 实践价值:创新“人才素养”的培育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这为档案部门深刻挖掘思政档案中所蕴含的隐形价值引领和精神内涵,并以特定节点巧妙融入教育课堂,形成“讨论+分享+互动”的沉浸式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枯燥教学模式提供了政策引导与支持。实现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响应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需求培养心系“国家事”、肩抗“国家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16]如山东第二医科大学落实部门、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直接责任统筹资源,以馆藏思政档案资源为基础制作秦泗河教授专题片《大国医生的情怀与担当》,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推进建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德医相融、双向贯通、多维协同”全环境立德树人的人才培育机制。并定期举办“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大学生讲党史故事”汇报展演、“感悟医学伦理,传承大医精神”医学人文音乐朗诵会、“生命接力,大爱永恒”器官捐献绘画科普活动、“诗画中国·文脉传承”作品大赛等,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激发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3.3 引领价值:推进高校文化育人共同体建设。2023年,我国共有专任教师1891.78万人,这支规模宏大的教师队伍是事业单位中最核心的群体。从组织管理的角度看,群体文化体系与共同体的建筑有助于全体成员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保障个体和整体的发展。[17]思政档案涵盖了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的活动,能够从多个维度和层面反映出教育家精神的全貌。通过思政档案的保护与利用有助于将内涵其中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念以及文化追求予以澄显,并将其化约为凝聚教师共识、构筑教育共同体的内生力量,以此引领教师队伍的群体价值观与中国特有的师道文化体系。如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积极探索高校文化育人共同建构路径,汇聚高校立德树人的强大精神力量,扛起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18]实践层面,如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创新成立的全国首家区级家庭教育学校,围绕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两国理念”,积极探索了以“五级家庭教育联动模式”建设为核心,全方位推进了“两邻”理念下家校社教育共同体的建设,精准回应了二十大报告中对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
3.4 学术价值:形塑高校学术教育高地。2024年11月9日在教育部教育家精神宣讲(港澳站)暨粤港澳大湾区师德师风建设研讨会中,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明确指出要以教育家精神激励当代教师成为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担当者与先行者,不断修炼过硬的专业本领、涵养高尚的师德、提高教书育人水平。通过对思政档案中记载的典型人物事迹与重大历史教育事件予以阐释与宣传,不仅能够将教育家精神注入所有教师日常教育生活与教学现场之中,帮助其强化对终身学习的行为自觉与开阔国际视野的实践追求。同时也能将激励教师队伍精深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拓展文化知识与实践知识,“并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汲取并灵活运用新知识,随时迎接变革与创新,实现自我发展与满足育人需求”[19]的双向目标。特别是随着知识结构与形态的变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高要求发展,以勤学笃行、求实创新、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教育家精神更是成了激励当代教育工作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发展创新育人智慧的精神动力。如2018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首次指出到2025年培养造就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并对教育家型教师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以及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0]202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国际能力培养研究所发布2023—2025年新战略计划,提出践行“为所有学习者赋能,让教师茁壮成长”的教师教育理念,为基于思政档案资源挖掘与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出了时代要求与政策支持,同时,基于思政档案资源的教育家精神挖掘与弘扬对于形塑高校学术教育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4 基于思政档案的教育家精神发掘与弘扬的推进策略
立足国家对弘扬教育精神做出的步骤擘画与提纲挈领,档案须将资源活力、传播能力与过程控制作为新时代下的发展导向,将思政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融入教育家精神挖掘与弘扬过程中,着力提升档案文化服务与文化育人的能力,助力教育强国与人才强国的战略实施。
4.1 思政档案资源协同配置,全方位深化教育家精神内涵。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据技术广泛应用的环境下,思政档案资源体系的整合利用与开放共享工作势在必行。思政文件材料应归尽归,在保持学校思政档案系统完整基础上,系统地全方位研究思政档案中蕴含的教育家精神、构建和传承教育家精神的路径。思政档案是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它保留了教育活动的原始状态和教育家的思想痕迹,是教育家精神的真实写照。同时,思政档案直接记录了教育家的教育理念、教学实践和师德风范,无须中间转换,可以直接用于研究和弘扬教育家精神。通过归纳分析、系统研究在信息化和信息共享环境中思政档案资源体系规划建设与教育家精神构建的直接的互动机制与制衡关系,可有效指导高等学校在学校工作各个环节把弘扬教育家精神落到实处。此外,思政档案涵盖了教育的多个方面,包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这种综合性使得可以从多个维度全方位地去发掘和诠释教育家精神。如2024年9月27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的“弘扬教育家精神,传承师范师德师风”——机关师德师风建设月主题论坛活动中,档案馆馆长徐松如分享了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党支部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档案资源优势,从学校、学科、学者、学术、学生“五学”入手,系统树立并总结学校70年的发展成果,逐渐形成了“师大文脉”“致敬大先生”“口述校史”等栏目,为讲好师大教育故事,传播师大教育家精神提供了珍贵的档案资源。[21]
4.2 思政档案资源立体传播,全域化宣传推广教育家精神。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形式和方法,网络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使得“数字化生存”成为现实。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电子政务成为重要的管理和形式,社会数字化转型加速,思政档案资源内容和范围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思政档案经过适当的整理和数字化处理后,可以方便地被利用和访问,为教育家精神的研究和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秦泗河从最基层医院工作时,就注意临床学术研究和思考总结,亲自随访过7000名以上肢残患者,这在业内是绝无仅有的。在影集里,有的患者照片前后跨度有七八年,甚至更长。再如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教育部共同推出了大型纪录片《教育家精神》,以声、像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立体化的揭示了历代教育家们的非凡精神与深远影响,生动诠释出了近代教育家舍家为国、不畏艰辛、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基于此,学校不断探索基于思政档案的教育家精神构建的路径,创新传播形式,除了常用的各种媒体平台,如校园广播、校报、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APP、短视频等形式外,“元宇宙”、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方式等也成为新的应用样态。具体而言,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思政档案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家精神和其他有价值的信息。例如,通过文本挖掘技术了解教育家的历史背景、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从中可以提炼出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教育家精神的传承体系。如著名教育家与革命家陈独秀为例,他曾在浙江杭州“中西求是学院”学习,于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可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从海量的档案资源中链接其人物基本属性、关系属性与事件属性,全面系统的勾勒其在长三角的教育活动与革命脉络。[22]
4.3 思政档案资源全程控制,多维度构建教育家精神体系。思政档案记录了思政工作开展的全过程,同时也是高校教师相关活动的系统记录。要善于运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前端控制与全程管理理论,系统把握思政档案的运动规律,充分发挥思政档案的直接记录性、权威性、可回溯性等特点,探索思政档案体系如何完整地记录思政工作的历史和现实,构建记录思政活动的“信息宫殿”,为科学构建和弘扬教育家精神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将思政档案中的先进人物案例和研究成果规范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教育家的精神风貌;开展以教育家为主题的高质量实践活动,如参观教育家的纪念馆、举办教育家的主题征文比赛等,加深学生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如以档案为基础的反映于金明院士成长奋斗历程作为主线的报告文学《生命至上》,展现了他带领的放疗团队和山东省肿瘤医院的奋斗史、山东乃至全国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史,是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鲜活传承和生动实践,展现了于院士“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大情怀、大格局、大境界,是一部反映科学家事迹、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播生命观教育的优秀读本。激励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师生以院士为榜样,秉承“乐道济世”校训、传承“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潍医精神,努力拼搏,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总之,要不断深入研究思政档案发掘教育家精神的特质与风范,树立教育家的典范和标杆,助益教育家精神体系的不断完善。
4.4 思政档案资源智能服务,多角度展示教育家精神力量。思政档案中蕴藏的教育家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细节为讲好教育家故事、理解、领会教育家精神提供了文本叙事与语言叙事的内容资源。借助智能化、智慧化数字技术对这些思政档案资源进行展列、编排、组配与重构等。利用跨媒介、数字媒体叙事的方式,取代单维叙述方法,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角色扮演、情感交融的多维叙事方法,运用增强现实(AR)体验、数字展览、广播剧、短视频等展演方式,将单向度直线流变的历史时间转化为交叉、覆盖、转换等多重变化的社会活动时间,抽取教育家奋斗过程中具象化的行为记忆与意象化的文化特性,揭示蕴藏在故事背后的教育家精神力量与家国情怀。同时,利用“元宇宙”技术、虚拟现实增强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以及GIS技术等,通过场景化建构使受众融入叙事情境之中,引导受众投入档案叙事过程,引发其感同身受的共鸣,达到现实与历史的交织融合与互动碰撞,多角度了解教育家人物形象,领会教育家精神。总之,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构建思政档案资源的智能化服务场景与服务方式,增强思政档案叙事的场景表达、氛围营造、情感渲染等呈现效果,从不同的角度呈现教育家精神的磅礴力量,以达到激励大学校园师生乃至全体社会奋斗意识、培育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树立铮铮铁骨的钢铁意志的教育引导叙事目的。
4.5 思政档案资源深化供给,个性化呈现教育家精神魅力。思政档案资源供给过程中,除了开展文本利用、数字化陈展、知识化服务等外,还可以借助知识发现与关联技术全面分析人物、事件、精神、传承、基因等多重内涵,深入挖掘丰富的思政档案资源内涵,创作兼具时代价值的教育家相关文创产品,并在文创产品中嵌入教育家个性化要素,突显教育家人物特征,个性化的体现教育家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将其渗透至文创产品设计理念,将教育家奋斗精神、奋斗历史等深深的刻画在其中,增强文化产品的实用性与纪念意义,传播其中的价值特性、文化思潮与精神内涵,服务公众充实其精神世界。同时,鼓励高校之间建立思政档案文创产品合作开发联盟,以传播教育家精神为目的,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原则,搭建专业的信息交流和服务交易平台,集聚各高校思政资源优势,深度融合各高校思政档案中所蕴含的教育家故事、教育家思想与教育家精神,创新开发思路与宣传渠道,提升思政档案文创产品的亲和力、互动性,助推树立教育家精神文化品牌,强化弘扬教育家精神文化的效应。另外,要挖掘思政档案中教育家精神的相关知识点,形成相应的知识服务研究报告、学术著作、专题读本、知识产品等学习型与应用型知识成果,服务党史研究、文化传承、知识生产等各类专题,以供学术研究、政策资讯、惠民育人等研究利用,打造专业化、精细化、深度化的思政档案专题服务,提高思政档案资源开发深度,拓展思政档案知识利用广度。
作者颜冬英,于兆锋
《档案管理》2025年1期
杂志社编辑部
杂志社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