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理论探讨|数字叙事视角下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研究

文摘   2024-11-06 21:03   河南  

摘  要


      开发利用工业遗产档案,是以档案为依托讲好中国工业发展故事、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以数字叙事及档案价值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工业遗产档案数字叙事的4个维度及8个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叙事视角下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框架,并从叙事资源、叙事主体、叙事逻辑、叙事方法等方面出发探索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路径。



数字叙事视角下工业遗产档案

开发利用研究

1

引言

      工业遗产档案记录了从洋务运动工业初始到当今工业发展轨迹,见证了中国工业的发展进程,是工业发展历程中记录固化历史信息的有效载体。开发利用工业遗产档案有助于展现工业发展历程、传承工业记忆、弘扬工业精神、讲好中国工业故事。数字叙事为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数字叙事视角出发研究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既是现实背景之需,也是未来发展之要。

      国外数字叙事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的经典叙事学发展而来。巴克尔开启了数字叙事学研究的先河。[1]数字叙事第一次正式提出的定义,是在交互性幻想系统的可行性研究。[2]利用档案内容再利用的数字化工具,用户和档案馆都有机会积极参与数字叙事工具的开发,从而获得更多定制工具的可能性。[3]交互式数字叙事与传统的口头或书面文本输出为中心的叙事不同,提供了对讲故事过程更为整体性的看法,将系统、用户、过程和输出作为其组成部分来考虑。[4]国内也开展了有关数字叙事与档案研究,有研究认为数字叙事为档案服务提供了人文和媒介新视角,引入数字叙事理念能欧创新档案服务,应用数字叙事工具能够优化档案利用。[5]分析档案叙事服务中主体和客体对数字记忆构建以及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从而构建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系统模型,能欧提出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的实现路径,为数字记忆视角下的档案信息服务创新提供思路。[6]这些研究不仅证实了数字叙事对档案开发利用的作用及意义,也明确了数字叙事在档案开发利用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目前,关于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尚未有基于数字叙事角度的系统研究探讨。因此,本文从数字叙事角度出发研究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构建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框架,探索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路径。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

      工业遗产档案。目前对于“工业遗产档案”的内涵档案学界并未达成共识。根据国家工业遗产和国际工业遗产中对工业遗产的定义,以及结合档案学者相关研究文献,[7]本研究界定工业遗产档案基本定义为:指在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或保存记录以备查考的、具有较高价值(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多种形式类别存在的原始记录。它既包含企业从事工业生产活动运营时期形成的活动记录,也包含企业停产后整理、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工业遗产档案的核心内容包括以物质形式直接留存和后期记录整理的档案,也包括工业记忆、工业习俗、口述材料等在内有待形成档案记录的档案信息资料。

      数字叙事理论。结合相关研究文献,本文认为数字叙事即是通过数字媒体来讲故事的方式或策略。“数字”这种载体形式着重于数字技术的应用,包括数字设备、数字平台、数字媒介等,能够对信息在质与量上的呈现进行双重叠加;数字设备使叙事方式具体化,数字媒介提高叙事表现,让数字平台上的受众感受到更为完整、丰富的叙事表达。[10]

      档案价值理论。档案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其价值是在人们参与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档案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这不仅取决于档案本身所固有的特性,还与人们对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密切相关。谢伦伯格提出的文件双重价值学说认为档案价值分为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第一价值是档案对其形成者所具有的价值,价值主体是档案形成者,第二价值是档案对社会利用者所具有的价值,价值主体是非档案形成者。[11]我国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档案双重价值理论”,认为档案具有两种价值,一种是对于档案形成机构的原始价值,另一种是对于档案形成机构以外的其他利用者的从属价值,而工业遗产档案也具有双重价值,包括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的科技、经济、行政管理等原始档案价值,以及企业破产后其档案为社会公众所利用而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教育价值等。




3

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

现状调查研究


      工业遗产档案是记录工业文明发展轨迹的珍贵资料,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各省级档案馆都对工业遗产档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为理清我国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现状,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级档案馆官方网站(除港、澳、台)、31个省级档案馆微信平台及2个工业遗产档案数据库为调研对象,以“工业”“工业遗产”“工业遗产档案”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辅以主动点击浏览方式,查阅档案馆网站的专题展示、网上展厅、档案文化、档案故事、档案编研等栏目进行调查,调研时间截止于2024年3月。

      3.1 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现状

      对31个省级档案馆官网开发工业遗产档案的调研结果显示,有16个省级档案馆官网刊发工业遗产档案叙事文章73篇,如江苏省档案信息网刊发“档案史料揭示金陵机器制造局”等;有5个省级档案馆官网开办5项专题展,如天津档案方志网举办“天津工业档案文献网络展”;有12个省级档案馆官网工业遗产档案叙事音频视频37个,如云南档案信息网发布35分钟视频“档案中的滇越铁路”等。省级档案馆官网开发工业遗产档案,叙事主题以具体的工业遗产档案或相关人物、事件为主;叙事内容涵盖了造船、桥梁建设、烟草制造、酿酒、铁路建设等多个领域;叙事视角以第三视角为主,围绕工业遗产的发展脉络、历史变迁、精神传承等方面展开;叙事结构普遍采用线性结构,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展现工业遗产的发展历程;叙事技术大多采用了图片数字化技术,部分运用了3D、VR/AR等信息技术。

      对31个省级档案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工业遗产档案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2个省级档案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相关栏目推送66篇文章,如江苏档案微信公众号推送“中国民族军事工业摇篮——金陵制造局”文章等;有11个省级档案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音频视频22个,如山西省档案馆公众号开设百集档案文献记录片《记忆》,推送“新中国第一座重型机器厂”“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等工业遗产档案叙事音视频。省级档案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工业遗产档案,叙事主题围绕工业遗产、工业建设、企业发展等方面展开,通过具体的故事和案例,展示了工业遗产档案背后的故事、企业的奋斗历程以及工业发展的成就,具有较强的历史性和教育性。

      对2个工业遗产档案数据库,即洛阳工业遗产档案数据库和拱墅区工业遗产数据库的调查结果显示,两个数据库都由所在地图书馆主导建设,载体类型包括图书、图片、音频、视频、文献、手稿手札等,栏目设置包括工业历史、经济、门类、人物、地图等。两个工业遗产档案数据库共同为工业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平台。

      在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提升改进之处。我国有10个省级档案馆网站在工业遗产档案叙事方面存在缺位现象,8个微信公众平台没有工业遗产档案叙事相关信息,关于工业遗产档案叙事成果整体偏少,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呈现出零碎的特点,未能形成系统化、体系化的主题开发。在能检索到的开发利用成果上,以文章类叙事为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视频叙事表现形式为辅,同时有6家档案馆开展了工业遗产档案专题展览叙事,但数量总体较少。

      3.2 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亮点

      多元化叙事主体传递多元声音。省级档案馆在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过程中,呈现出档案馆与媒体和行业协会紧密协作的特点,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档案信息的有效传播和档案文化的普及教育。如陕西省档案局、陕西省委军民融合办、陕西省档案馆和陕西电视台联合拍摄的微纪录片《三秦珍档·奋斗足迹》,充分利用口述档案的专业技术和媒体的传播力量,让亲历者讲述工业发展故事,扩大档案叙事的社会影响力,发挥工业遗产档案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

      多样化档案内容构建叙事主题。省级档案馆在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过程中,叙事主题主要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展现工业发展历程、体现工人工匠精神传承等,呈现出立足多样化档案内容构建、凝练叙事主题、挖掘深层价值的特点。如内蒙古档案馆推出的《齐心协力建包钢主题展》,通过图片、文字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优化工业布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江苏档案平台的《“民营企业家先贤和楷模”张謇辞官筹办大生纱厂艰辛历程》,通过讲述重要工业事件、工人人物传记等,重现民营企业家实业报国的奋斗历程;洛阳工业遗产档案数据库收集资料内容涉及厂史、人物、媒体报道资料、影像资料、今人口述史与回忆录等,讲述洛阳工业遗产中所蕴含的工人故事、建设者精神等。

      多类型叙事媒介讲述工业故事。调研显示,档案馆在进行工业遗产档案数字叙事时采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构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传达情感和思想,讲述工业故事,充分调动用户视听感官体验。如云南档案微信公众号推文《石龙坝水电站:敢为人先 点亮高原》通过文字描述、照片展示、视频的形式让用户走进电站建设背后的激情岁月,再现云南水利事业艰难发展的开端;《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云博物馆》以线上沉浸式展览的形式,采用数字VR虚拟展厅及720度全景展示等技术,实现多维展览效果,让用户足不出户观看工业遗产档案展示。

      3.3 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困境

      与此同时,我国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实践也存在一些利用的困境急需解决。

      叙事资源亟待整合。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公示了197个工业遗产项目,众多工业遗产的背后有着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的工业遗产档案,并呈现出内容碎片化、载体异质化、数量庞杂凌乱的特点。如调研洛阳工业遗产档案数据库和拱墅区工业遗产数据库发现,数据库上传和发布的馆藏资源数量有限类型较为单一,且两者属于地方性的特色工业遗产档案资源,不能充分反映工业遗产档案资源全貌。各省级档案馆网站工业遗产档案数字叙事内容通常多从单张图片、单个故事或单个角色为切入点展开叙事,未能将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所有相关素材整合并还原到一个数字拼图中,使得工业遗产档案叙事存在片面破碎的情况。[12]

      叙事逻辑尚待优化。叙事逻辑包括线性叙事和空间叙事。调研显示,工业遗产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中,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多,采用空间叙事方式较少。省级档案馆网站大多采取线性结构、在单维层面展开叙事,叙事结构较单一且固化,叙事形式同质化、雷同化较明显。31个档案馆网站中仅有6个档案馆网站开展了工业遗产档案专题展览叙事,利用3D、VR、AR等数字技术构建立体空间场景讲述故事、表达主题、传递感情。

      叙事主体互动不足。“交互”是数字叙事的显著特征,但目前工业遗产档案数字叙事互动性不足。调研发现,省级综合档案馆相关网页中未设计互动功能、开设互动界面,主要采用图片展示、文字说明或图片加文字描述的形式为用户展现工业遗产发展历史,单向输出信息,公众作为叙事主体的参与度低。在数字叙事背景下,公众已不再是单一的文本阅读者,已经成为文本内容的诠释者和创造者。因此要发挥数字叙事交互性特征,使公众成为数字叙事产品的参与者、反馈者。



数字叙事视角下工业遗产档案

开发利用框架构建

4

      本文在总结以往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数字叙事的4个维度、8个要素,进而构建数字叙事视角下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框架。

      叙事资源维度:内容管理和资源结构

      叙事资源指故事或信息的源头,是构成叙事结构和内容的基础。档案研究中,叙事资源指未经加工的档案资源,是构成数字叙事基础的档案材料。

      内容管理和资源结构是叙事资源的两个要素。内容管理确保档案材料的组织和维护得当,便于检索和使用;资源结构的梳理使得叙事资源能够以逻辑清晰、系统化的方式呈现。通过优化内容管理和梳理资源结构,可以提高档案的可访问性和可用性,从而充分发挥档案在数字叙事中的潜力。

      叙事主体维度:叙事视角和公众参与

      叙事主体是指在叙事过程中故事被观察和呈现的特定视角。叙事主体选择的叙事视角会影响故事的呈现方式和受众的接受度。同时数字叙事也需多元视角的融入。

      叙事视角和公众参与是叙事主体的两个要素。叙事视角是讲述故事的角度,它影响着公众如何理解和参与叙事,而公众是数字叙事的主体之一,公众参与为叙事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内容,通过鼓励和促进公众参与,可以使得叙事更加贴近公众的生活经验,从而提升叙事的真实性和影响力。

      叙事逻辑维度:叙事结构和空间叙事

      叙事逻辑是指故事或信息传达的呈现方式。故事的呈现形式需要强大的叙事逻辑支撑。优化叙事结构、控制叙事节奏不可避免的涉及叙事逻辑。

      叙事结构和空间叙事是叙事逻辑的两个要素。叙事结构是故事和情节的讲述方式。空间叙事通过构建空间的序列、光线、色彩、材料等元素来创造叙事体验。空间叙事和叙事结构相结合对呈现叙事内容,展现叙事情景有积极作用。

      叙事方法维度:互动叙事和情感叙事

      叙事方法是指讲故事采用的技巧和方法。不同的叙事方法适合不同的故事内容和风格,叙事者需要根据具体的叙事目标和受众来选择合适的手段。

      互动叙事和情感叙事是叙事方法的两个要素。互动叙事和情感叙事能够相互结合,共同作用于数字叙事作品,作品能够提供丰富和立体的体验,使受众在互动和情感的双重作用下,更加投入和沉浸在故事世界中。

      基于数字叙事理论,从上述4个维度、8个要素出发,构建数字叙事视角下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框架如图1所示。


      图1数字叙事视角下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框架


5

数字叙事视角下工业遗产档案

开发利用路径探索

     数字叙事视角下工业遗产档案的开发利用不仅要理论框架来指导实践,还要具体的实施措施来确保框架的有效执行。根据上述现状调查及数字叙事视角下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框架,从叙事资源、叙事主体、叙事逻辑、叙事方法四个方面出发,提出工业遗产档案数字叙事优化路径,从而达到丰富叙事内容、拓展叙事广度、优化叙事效果、提升受众体验等目的。

      5.1 整合叙事资源,丰富工业遗产档案数字叙事内容

      工业遗产档案是数字叙事源头,整合工业遗产档案资源,关注加强档案内容管理,梳理工业遗产档案结构,为后续数字叙事开发利用提供丰富的叙事内容和坚实的叙事资源基础。一是建立数字档案资源整合机制。档案馆应聚焦于项目运作,通过创新和优化区域及跨区域的合作方式,促进叙事主体由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实现关键资源的优势互补与共享。[13]例如,河北省档案馆举办的《河北省工业遗产档案展》,便是在全省各级档案方志部门、工业遗产单位及相关企业等40余家单位的协同合作下得以实现,共展出398件珍贵展品。[14]证明了多元主体合作和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整合在数字叙事中的重要作用,不仅丰富了叙事内容,也提升了档案展览的影响力和社会效应。二是建设国家层面工业遗产档案资源库。参考《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遗产保护法》《全国档案事业统计调查制度》等,建立国家层面的国家层面工业遗产档案资源库,确定工业遗产档案的统计范围、报送办法、数据公开共享,及时让各省市县档案馆掌握资源内容和分布状况。三是梳理工业遗产档案内容结构。数字时代为档案资源结构带来了深刻变革,涵盖了内容形态结构、内容来源结构以及内容保管结构等方面。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遗产档案开发中资源结构的分化和重组,对后端数字叙事效果产生着显著影响。[15]

      5.2 优化主体叙事,拓展工业遗产档案数字叙事广度

      开展多元主体叙事是拓展数字叙事广度的关键。通过引入多个叙事主体,呈现更加全面、丰富的故事线,吸引更多叙事主体的参与和体验。一是建设公众叙事参与平台。随着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平台的广泛应用,每一个用户都是一个叙事主体,档案馆网站可借鉴其他平台的叙事策略,在工业遗产档案叙事专题区提供与公众互动的界面,主动邀请公众上传相关照片、文档、影像等数字档案资源。既丰富工业遗产档案叙事内容,又对官方叙事进行补充和扩充。二是主动转换数字叙事视角。吸引公众参与到工业遗产档案数字叙事中,推动公众由工业遗产档案资源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故事的主动叙述者,提升叙事主体的多元性和参与性。加大第一称视角使用频率,让叙事主体站在当事人立场讲述故事,真切自然,更具说服力,拉近公众的距离,激发公众情感共振。[12]三是灵活转换外视角与内视角。利用“外视角”以旁观者的身份塑造工业故事的整体框架,利用“内视角”以工业遗产档案为切入点呈现工业发展历史。从多个叙事视角对工业遗产档案资源展开系统性、立体化的深度展示,为用户呈现一个生动、完整的工业真实图景。

      5.3 理顺叙事逻辑,优化工业遗产档案数字叙事效果

      数字叙事逻辑的清晰与否直接影响数字叙事效果的呈现。梳理叙事结构,拓展叙事空间,有助于优化工业遗产档案数字叙事效果。设计叙事结构时,除常用线性结构外还可使用树状结构和网状结构进行数字叙事。一是运用树状叙事结构。工业遗产档案数字叙事中,采用树状结构叙事加入工业遗产发展故事情节、工业遗产档案产生背景、工人角色扮演等因素,增强工业故事的层次度和深度,丰富充实工业故事情节,提升公众参与感和沉浸感,更好满足用户多维度需求。二是运用网状数字叙事结构。网状结构叙事的角色最多,故事情节最复杂,任意两个主体间可以联系起来产生新的结果,[16]档案记忆价值的体现更加明显,所构建的数字记忆也能作用于用户的数字叙事过程。如在建设工业遗产档案数字展厅,利用网状结构叙事将用户与展品、用户与叙事情节、用户与用户之间串联为一个整体,实现用户与展览情感互通,为其带来独一无二的体验,加深用户的沉浸感和身份认同感。还可让访客自行选择叙事切入点,自行组织叙事结构。三是拓展数字叙事空间。借助数字媒介的互动叙事功能和数字技术营造的空间感效果,弥补静态档案对话局限,以动态方式呈现工业遗产场景,形成“虚拟空间”“仿真空间”。让用户身临其境感受工业文化与工业精神,沉浸式体验工业遗产发展历史进程,获得档案知识与情感需求的双向满足。如青岛啤酒博物馆利用全息影像、可视化、3D建模等技术,真实还原档案中记载的啤酒生产流程和车间工作场景,使用户沉浸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身临其境感受啤酒生产历史变迁,在空间性故事熏陶中感受工业文化。

      5.4 增强叙事互动,提升工业遗产档案数字叙事体验

      互动叙事是数字叙事最突出的特征,数字叙事互动的过程中满足了公众的归属感和需求。一是增强公众及时互动。互动叙事是数字媒介应用的核心议题,它是指全身心地参与虚拟现实交互,不仅要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模态功能,还要求系统表征的人物、作品对互动作出相应的像现实世界的反映。[17]省级档案馆在工业遗产视频叙事作品中设置弹幕和评论功能,激发用户思考和参与叙事的兴趣,不断形成新的叙事。省级档案馆可借鉴社交媒体平台的互转功能,在官网网页设置微信公共号、微博、抖音、B站等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的快捷分享界面,引导用户进行跨媒体互动,向好友实时分享和交流,延伸叙事传播链条。二是满足情感沉浸体验。情感沉浸是受众在叙事体验中所产生的情感反应和情感共鸣。在工业遗产档案叙事过程中巧妙融入情感元素,构建一个双向互动的文化场域,该场域以常态化内容为基础,采用社会化表达形式,并通过程式化过程进行构建。通过共享性叙事话题,触发个体间的文化碰撞激发情感共鸣,催生共情聚焦和共情行为。[18]如在数字叙事过程中还原工业故事本身跌宕起伏的情节能增强叙事的情感沉浸,让受众了解故事的同时,与工人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奋斗进取的精神产生深度共鸣。三是精心设置叙事情节和内容。工业遗产档案数字叙事内容要兼具精神内涵和时代元素,要让公众由故事的“看点”产生触动。如将网络热词、热评等融入叙事文本,在叙述中增加细节描写;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工业遗产档案档案还可加入当地的方言元素,营造用户所熟悉的场景氛围同时以生动的语言风格彰显工业精神。依据用户情感需求设置叙事情节和叙事内容,满足公众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引发各年龄阶层的怀旧、敬佩、奋斗等情感共鸣,从而提升公众对工业遗产档案数字叙事的情感沉浸体验。


结语

6

     工业遗产档案作为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是研究工业发展、打造工业文化、传承工业精神的重要载体。本文对数字叙事视角下工业遗产档案的开发利用展开研究,通过网络调查总结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工业遗产档案数字叙事的亮点、识别出工业遗产档案数字叙事存在的困境。从“叙事资源-叙事主体-叙事逻辑-叙事方法”四个维度,构建数字叙事视角下档案开发利用框架。同时从数字叙事源头、数字叙事主体、数字叙事逻辑、数字叙事互动等方面出发,探索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优化路径。本文研究对展现工业发展历程、传承工业精神、讲述中国工业故事有积极作用。


作者/赵怡,赵笑莹

《档案管理》2024年6期

杂志社公众号

杂志社官方公众号


档案管理杂志社编辑部
《档案管理》创刊于1986年,档案专业刊物,连续数届入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为中国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档案管理》主管主办河南省档案局,定位是以业务指导为主,兼顾学术性和可读性。旨在传播档案学知识,交流工作经验,推动理论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