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 | 44、摄胜楼前的猫竹

文摘   2024-10-02 15:49   浙江  

No.44

娟娟翠竹旧名猫,

明庶风中早放梢。

摄胜楼前添万箇,

恰如子美在江郊。

原注:枫山先生旧志“贡赋”中有猫竹,询之土人,言:“不甚长,二月中即有新竹”。摄胜楼在河西外市,赵凤城所建也。杜子美《堂成》诗云:“缘江路熟俯青郊”,又云:“笼竹和烟滴露梢”,故借比之。

明《正德兰溪县志》记载,兰溪的猫竹是当时的土贡之一。猫竹不很高大,春雷一响就有竹笋破土而出,而汪启淑就是在早春时节游摄胜楼的,当时楼前的猫竹已有新竹长成,姿态柔美,青翠欲滴,因而诗曰:“娟娟翠竹旧名猫,明庶风中早放梢”,句中的“明庶风”即东风,如《史记.律书》记载:“明庶风,居东方,明庶者,明众物尽出也”。

竹子象征君子之道,为历代文人所喜爱。竹子经冬不凋,傲骨迎风,挺霜而立,与松、梅并称 “岁寒三友”。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为人高雅,爱竹成癖,他曾经在一座空宅中寓居,住下后便令人在宅前种竹,有人问他原故,王徽之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此君即是竹子,可见他爱竹程度之深,以至北宋时期大文豪苏东坡在《於潜僧绿筠轩》诗中,引用王徽之爱竹典故:“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兰溪本地,部分老屋的门额上,至今尚存“竹苞松茂”四字,这四字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中的“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松、竹有枝繁叶茂、根基稳固等特征,因而“竹苞松茂”四字,有子孙繁衍、家门兴盛等寓意。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杜甫曾经在成都西郊建草堂居住,草堂位于江郊,边上生长着丰茂的“笼竹”(岭南所产的一种长节竹)。草堂落成后,杜甫作《堂成》诗,其中有“缘江路熟俯青郊”、“笼竹和烟滴露梢”之句。兰溪的摄胜楼在溪西,临近兰江,楼前植有许多“猫竹”,周边环境和杜甫草堂有几分相似,汪启淑学识渊博,因而作以借比:“摄胜楼前添万箇,恰如子美在江郊。”

摄胜楼是赵凤城所建。赵凤城,字文镇,号植斋,明代兰溪人,以监生授鸿胪寺序班,掌殿廷行礼侍班、齐班、纠仪及传赞之事。赵凤城的祖父是赵贤,赵贤生两子:长子赵志皋、次子赵志淑。赵志淑生五个儿子:凤华、凤雄、凤章、凤庭、凤城。赵凤城是赵志淑最小的儿子、赵志皋的亲侄。

说起赵凤城的伯父赵志皋,知道的人就多了。赵志皋(1521-1601),字汝迈,号濲阳,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内阁首辅。明代不设宰相,首辅主持内阁大政,其地位相当于宰相。可见摄胜楼是兰溪赵氏家族兴旺时期的产物,当时赵志皋之子赵凤翀在又老城建立沧漪阁,专门用于珍藏先世的勅诰。这一楼一阁,隔江相望,人文气息浓厚。

徐用检(1528-1611),字克贤,号鲁源,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历任山东按察副使、陕西督学副使、广东按察使、河南布政使、南京太常寺卿等,为官三十多年,踪迹半天下,晚年从南京太常寺卿任上告老还乡,全身而退,著有《三儒类要》、《鲁源文集》等,并主修《万历兰溪县志》。万历三十九年(1611)徐用检去世,享年八十四岁。徐用检作《登摄胜楼》诗曰:

高楼环翠势如擎,一眺云烟逐眼生。

芳树曲莲秋水净,遥山层映夕阳明。

平原旷达风流在,甘谷奇葩瑞霭盈。

龙蠖古来称大隐,抱幽楼息未堪评。

摄胜楼又称“溪云阁”, 胡应麟曾经登摄胜楼赏景,并作有登赵太学文镇溪云阁怀睿父、文仲二公》诗:

帘栊十二挂高寒,突兀楼台峙翠峦。

六洞烟岚长绕座,双溪云月半凭栏。

丁丁樵斧飞春暮,杳杳渔舟泊夜阑。

此日平原应尽兴,深杯何惜醉词坛。

诗题中的“赵太学文镇”即赵凤城。胡应麟(1511-1602),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又别号石羊生,万历四年(1576)举人,明代著名学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胡应麟学识渊博,著有《少室山房类稿》《诗薮》《少室山房笔丛》等数十种八百多卷,并在兰溪城思亲桥畔建立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藏书楼———二酉山房。

摄胜楼作为一方名楼,当然要请名人题匾。为摄胜楼题匾的名人是朱赓(1535-1608),字少钦,号金庭,浙江浙江绍兴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万历六年(1578)以侍读为日讲官,之后历礼部左、右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务。

万历二十九年(1601),首辅赵志皋去世,沈一贯继任首辅,朱赓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参与机务。万历三十四年(1606),沈一贯退休,朱赓接替沈一贯成为内阁首辅,这年朱赓72岁,他任首辅的情形和赵志皋极为相似。

朱赓和赵志皋是浙江同乡,又是同年进士,又曾经同在京城任职,有着深厚的友谊,万历二十九年(1601)赵志皋去世,他的墓志铭就是朱赓所撰。赵凤城是赵志皋的亲侄,并在京城担任过鸿胪寺序班之职,因而有机缘请朱赓为摄胜楼题匾。

人世沧桑,曾经是溪西胜迹的摄胜楼,连同老城的苍漪阁、以及当年的风云人物,已经被“雨打风吹去”,明代以后介绍摄胜楼的诗文也非常鲜见,好在有汪启淑这首《兰溪櫂歌》,为斯楼增添了人文气息,给后人以美丽的遐想。


《兰溪棹歌》原序及译文

《兰溪棹歌——诗路兰溪文化寻踪》解读汪启淑

诗意兰溪 | 1.兰溪的古地名是否属于姑篾

诗意兰溪 | 2、爱煞溪山凝碧处

兰溪棹歌 | 3、慎独斋前的那棵树

兰溪棹歌 | 4、城南那片临水高楼

兰溪棹歌 | 5、有关胡应麟的一段公案

兰溪棹歌 | 6、兰溪的篆刻艺术

兰溪棹歌 | 7、中洲寻芳触乡思

兰溪棹歌 | 8、兰江边上的那些风景

兰溪棹歌 | 9、兰溪的传统节日民俗记忆

兰溪棹歌 | 10、兰溪的造船业

兰溪棹歌 | 11、灵洞山房今何在

兰溪棹歌 | 12、望江楼上的梦橹声

兰溪棹歌 | 13、福建会馆的天妃宫

兰溪棹歌 | 14、石门槛的唐家花园

兰溪棹歌 | 15、西门外,只见官舫不见官

兰溪棹歌 | 16、孟婆庙里的香火

兰溪棹歌 | 17、一瓣余香出和安

兰溪棹歌 | 18、幽居庵的戏曲文化

兰溪棹歌 | 19、一百年前的兰溪水果

兰溪棹歌 | 20、兰阴深处兰阴寺

兰溪棹歌 | 21、南山的同仁塔

兰溪棹歌 | 22、横山上的浪漫诗意与艰难记忆

兰溪棹歌 | 23、大云山东南峰“山意亭”考

兰溪棹歌 | 24、兰溪的道家高峰和大仙传说

兰溪棹歌 | 25、高眉山的故事

兰溪棹歌 | 26、新安阁与兰溪的徽商朋友圈

兰溪棹歌 | 27、金龙庙与板桥

兰溪棹歌 | 28、兰江边上的武安王庙

兰溪棹歌 | 29、女人最爱去的花园巷解元坊

兰溪棹歌 | 30、桃花坞里乐颜斋

兰溪棹歌 | 31、兰溪自古小苏州

兰溪棹歌 | 32、灵泉寺与告天台

兰溪棹歌 | 33、香菇(菰)老板退妾生子

兰溪棹歌 | 34、瀫水驿与鸬鸟船

兰溪棹歌 | 35、马鞍徐的美味

兰溪棹歌 | 36、仁惠寺前的灯会

兰溪棹歌 | 37、中秋日的偷瓜习俗

兰溪棹歌 | 38、横山殿求雨记

兰溪棹歌 | 39、寒食节的红杜鹃

兰溪棹歌 | 40、栖真寺畔的“三苏墓”之谜

兰溪棹歌 | 41、大云山、挂榜山、大寺山那些充满乡愁的地名

兰溪棹歌 | 42、东门外的五贤祠

兰溪棹歌 | 43、兰溪历史上的老“教育局长”李白夫

三白草堂小李渔
他向世界白了三眼,一白为人须清白,简单点好;二白为市须傻白,糊涂点好;三白为文须明白,通俗点好。正所谓白一眼不足为奇,白两眼怦然心动,白三眼引人入胜,此为自由呼吸之三白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