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故事 | 兰溪城隍庙的故事

文摘   2024-10-02 15:49   浙江  

此照为1912年的城隍庙,依稀可见门楼牌匾字:护国佑民

城隍庙里的延安路小学已经外迁了。据说接下来要恢复城隍庙,使它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城隍庙我再熟悉不过了。我6岁就在里面读幼儿园,一直到小学毕业,一共8年。那时叫城关镇中心小学。我的女儿,我的外孙都在这个学校小学毕业。七十多年了,城隍庙一直被当做学校使用。当今的兰溪人,很少人知道它的原来面貌,只变成了一个地名。

我家在城隍庙后面。我家后花园到城隍庙后墙才二十来米。

1958年,城隍庙后面建操场。操场很小,只有800平方米,其中从我家后花园征用了140平方,占操场的六分之一。操场刚填平,就开始了大办钢铁,建了小高炉。那时候没有围墙,我上学都是从后花园爬过去的。那时我已经10岁,现在想起来印象还特别深。

我小时候,城隍庙大门进去还有戏台。现在就剩下一对石狮子在中洲公园里面。

重修城隍庙,意味着重新向人们展示兰溪的城隍文化。我们这几代,讲无神论,讲唯物论,讲破除迷信讲了七八十年。而城隍文化是一种非物质文化,在兰溪有上千年的历史传承。通俗讲,城隍文化是道文化,拜鬼神的,相信阴阳转世,轮回报应,劝人向善。这种文化从古代起,一直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此照为民国兰溪小学教育成绩品展览会在城隍庙举行,此时牌楼上字改成:文明发轫

城隍的“隍”,就是护城河,各地有城的地方就有城隍庙。庙里供的是城隍爷。兰溪土话叫“城隍老伢”。

兰溪城隍庙的历史已有千年,有记载的是宋代崇宁四年(1104)年重建。元代元贞初年又重建.明清代经历多次重修,其中清咸同年间的“太平军”李世贤部入城后,占据城隍庙,毁损严重。太平军退后,清同治年间进行过重修。1939年日军飞机轰炸,前殿炸塌,1942年日本鬼子占据兰溪后,日伪梅金奎政权对城隍庙进行过维修。这是最后一次对城隍庙的维修了。

兰溪的城隍爷,县志记是西汉的周苛,又有资料称纪信。是刘邦手下大将,救了刘邦,被封为城隍爷。明代勅封城隍爷是显佑伯,明洪武三年(1370)奉旨一体改为只称某府某州县城隍之神。兰溪县志记:“兰溪城隍以士偶为神像”,以二月二为城隍爷生日。


兰溪明清时有个独特的组织,叫双庆会,是个常设机构。二月二是城隍爷生日,三月十五为忠佑庙庙神陈杲仁生日,(忠佑庙又称坞口殿,位置在兰二中操场边,现在拆掉建了教学楼)。这“双庆会”负责组织这二场庆祝活动,由各大祠堂商户出资,加上社会捐资,作为双庆会的经费。二月二也是民间的春耕节。据传,平时城隍庙后进房间内有个木雕泥塑的小神像,到二月二要抬出来,穿上新衣裳,到街市周游,沿途店面住户点上大蜡烛,放着双响炮,对着庙神焚香跪拜,祈求保佑一年清洁,并送上红包。这天搭鳌山,设斋戒,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并由僧道到城隍庙中颂经,为城隍爷祝寿庆生。

兰溪城隍庙在古城内的南北中轴线上。坐北朝南,背靠金钟岭。城隍庙有个头门,在延安路上。延安路清代叫东西市街,解放前叫县前街。这个头门当今老头老太都看到过的。九十年代改造延安路时才拆掉。

头门里面是个小广场。前些年叫庙前街,古代可不是街。进了城隍庙头门,是一个水池,叫放生池。放生池上有奈何桥。兰溪土话叫“啊我桥”。这个“放生池”应该不大,古时候,它兼具消防功能。过了奈何桥,是二排站立的石像,每边四个。这八个石神像应该都是护佑城池的神。兰溪人叫它“城隍殿八个头”。以前兰溪人讲某个人笨,就讲他像“城隍殿前八个头”,意思是站着不动。

八个头,放生池是何时消失的,就期待文史大咖去考证了。

“八个头”到正门之间是上书“默相”的石牌坊,柱前有石獅子。牌坊与大门之间,靠边上有一水井。“默相”牌坊据县志所载由郭氏捐助。郭姓是兰溪大族。金钟岭上有他族坟“桂花坟”。这桂花坟很大,在城墙内。1988年人民医院造大楼才拆除。他们祖上是御医,有个“牡丹方”世代相传,可惜文革时失传。

“默相”的字面意思是,城隍爷虽不说话,却默默保佑兰溪一方百姓。

城隍庙内,城隍老爷端坐中堂,两边各有一排皂隶。皂隶有牛头马面,各种鬼怪。如遇祭祀或活动,会挂上“游十殿”的画軸。古时百姓相对封闭,都相信投胎转世,阴阳轮回。活着就应该守规距,做个好人,不然死了,就会像画里一样,被十殿阎王折磨。

我家离城隍庙近,听老人讲城隍庙里的故典比较多。如:

有了病痛疾患,就去城隍殿求告,求来香灰符水,当作灵药。

遇家中小儿夜哭不止,就会在城隍庙外墙上贴上一张黄裱,写上“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过路君子读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

如果东西遗失,兰溪人讲“胡掉了”,就到城隍庙里压六令,几个铜钱一丢,就会告知你东西的去向方位,一般八九不离十,都能找到。

求子的,求财的,求姻缘的,小儿读书不努力的,还有仕途不顺的,都会来城隍庙求告,都说兰溪城隍庙很灵,一年到头香火不断。

 

城隍庙之所以是城内热闹的地方,不光是香火,还有做戏。城隍庙正门进去有一戏台,两边有包厢。古时常年有戏班在这个戏台上演戏。据说以前兰溪城隍庙来了个越剧班子,自编自演了反映兰溪本地生话的二个剧本,在兰溪乃至全国出了名。直到现在都在演,还传播到了各地。

一本叫《龙凤锁》,叧一本叫《兰溪奇案》。这两本戏有个共同点,就是冤案发生地指明都是兰溪,后来碰到了清官,总算有一个好的结局。(婺剧也编了一本《兰溪奇案》,但情节不同)。以前还有人说,蒲松龄写的《聂小倩》里的兰若寺,其故事情节其实发生在兰溪城隍庙,因为佛寺讲往生,只有城隍庙会讲鬼。

我讲的是故事,不是文史。讲的不对,欢迎指正。


三白草堂小李渔
他向世界白了三眼,一白为人须清白,简单点好;二白为市须傻白,糊涂点好;三白为文须明白,通俗点好。正所谓白一眼不足为奇,白两眼怦然心动,白三眼引人入胜,此为自由呼吸之三白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