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 | 59、灵洞灵湖灵不爽

文摘   2024-10-17 00:22   江西  

No.59

竹林同榜忆前明,

有志从来事竟成。

毕竟灵湖灵不爽,

能叫菡萏并头生。

兰溪灵洞群山连绵,林壑优美,自古闻名于世,是历代文人墨客争相游览归隐之地。灵洞乡的灵湖,今天的人们知道的却寥寥了。

旧志记载,灵湖,原名淋湖,广一百二十八亩,长二里许,湖中有泉眼三十六孔,中有界堤,分为上下湖。明景泰元年(1450)湖中突然长出一朵并头莲,当年湖东村中郭氏叔侄二人同榜中举,哄动整个县城,纷纷传说此湖有灵性,长出瑞物来发出预兆,于是改名灵湖。清人汪启淑有诗赞道:“毕竟灵湖灵不爽,能叫菡萏并头生!”

并头莲确实稀罕,叔侄同榜也令人赞叹,灵湖风光也固然秀丽灵动,但灵湖郭氏令人称羡的科举成绩绝非平白无故从天而降。神奇的并头莲与其说是吉祥的预兆,不如说是上天颁发给这个勤劳刻苦、积德行善家族的美丽徽章。

南宋德佑年间,歙县郭根字均深始迁兰溪紫岩乡板桥灵湖之上,建郭家桥、郭塘埠。孙郭质,字文中,师从大儒金履祥,思想与香溪范浚相近,认为“朱吕之学不过自正心诚意始”,讲究自身领悟和实践,居室称小菴。元代著名文学家、理学家杜本路过兰溪,弃船登岸拜访,并撰《小菴铭》。元至正十七年,文中去世。朱元璋部下、枢密院判官胡大海攻取兰溪,亲自登门题壁“孝友”以告诫手下军士不得侵扰。

文中育有四子一女,女名妙珍,谱行贤一,招同县黄龙入赘为婿。不幸未成婚,黄龙已死。妙珍自此誓死不再婚,孀居四十余年,备嫁妆为族中及乡里孤女操办婚姻十余起,帮助无力办丧的人家安葬亲人三十余人,百姓戴若慈母,敬称她是“堂主太姑”。四弟郭悌,字明德,号静轩,谱行贤五,文中逝世时,年方十五,妙珍继承兄志,教育其成为一方名士。旧时女子不入谱,就算是一品夫人也不会在家谱中留名,妙珍的这种情况实属罕见!

静修仰慕宋代杜氏五高的才学人品,迁居于灵湖东侧杜氏村落遗址,为地方做了许多好事。每年三月,他都会无偿借给邻里亲戚救急谷子千余斛,不收取分文利息。灾荒时期,散粟赈济灾民数千万。还捐资修建了兰溪县学宫、金华西峰寺等。洪武初年他被委任为粮长,运粮送往绍兴郡仓。仓夫背了整整一天,还有五十多石米没入仓。次日,仓吏没有清点就直接出具了完讫文书给他。静轩坦诚相告,一粒不少地补足了赋粮。永乐四年(1406),在赴京途中病逝,年六十四。儿子叔和扶柩南归,乡人闻讯步行数十里外迎哭于道。静轩育有四子四女,三女儿嫁于名儒金华胡翰的孙子胡璀,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太保金幼孜为其撰墓志铭。

静轩长子早逝,其余三子叔永、叔荣、叔和,克承家训,好读古人书,营建书堂,创办家塾,用《论语》中“以文会友”之意取名“文会”,自谓家中“有田有书,足以为宾客之具,慨然有志交四方之贤士大夫。”自此,郭氏家资日益丰饶,文风愈发昌炽。

叔永长子郭晟,娶广东右参政商元迪之女,育有四子。长子郭震,娶广西布政使金华章俊民之女,景泰年间出粟四百石捐作军饷。次子郭雨侯(上下结构),字时颐,号兰皋,以易经中景泰元年(1450)乡贡第十名,成化改元以吏部尚书李贤推荐参加编修《英宗实录》,书成,钦赐白金宝镪文绮一千贯,授中书舍人。又由礼部尚书彭时推荐选入文渊阁,曾辅助明宪宗廷策进士。郭时颐与当时著名文人、兵部员外郎华亭张弼交谊深厚。张弼评价他相貌“癯如”(清瘦),行事“翼如”(谨慎)、为官“介如”(正直)、生性“恬如”(平淡),“好古而不戾俗,尚贤而不弃愚。知者谓之好古之君子,不知者亦曰博学而工书。”他的胞弟郭霞娶福建按察司左副使祝戒之女为妻,今天在祝戒墓前仍然刻着郭时颐誊写的一道圣旨,楷法严谨工整,弥足珍贵。时颐也曾为赤溪桥书写碑记,由张弼撰文,汉白玉雕刻,可惜已经遗失。著有《凤池稿》。

叔荣长子名郭晃,字仲南,号复初,师从吏部尚书萧山魏骥及和州学正永康汪吉学习易经,登明正统四年进士。按惯例,中进士后会被分入各衙门,先熟悉吏事然后授官职。其他人知道自己不久就转任他职,都不把“实习”当一回事。唯独仲南在大理寺专心研究刑狱,得到刑部尚书魏公的赞赏。可惜恰好遇到母亲逝世,未授官职即回兰服丧。后授行人司行人,出使关西、吴楚闽粤,足迹几乎遍天下。曾奉旨前往安南国(今越南)。国王嫌明朝皇帝给的相见礼太少了,不予接见,要求与内藩亲王等同。郭晃让人传话国王:“诸藩皆朝廷懿亲,你这等蛮夷小国,怎么可以这么贪心不足?我持节远道而来,你礼待我,双方客客气气的就是礼尚往来。如果大王妄自尊大,那就是奉旨不遵了!我回去禀报朝廷,难免皇上震怒,小则降旨谴责,大则出兵讨伐。大王认为值得吗?”国王叹服,宾礼有加。回朝那天,国王送给他黄金五十两、白金七十两及沉香等昂贵之物,仲南都一概拒绝,一毫未取。后来,国王派遣的使者告诉明朝皇帝:“上国近遣诏使郭行人,斯人真伟丈夫也!”任刑部官员,治刑必详慎,遇到死狱尤其悉心考察,尽量不入死罪。后官至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员外郎,女婿是广西右布政使金华章俊民之子乡魁章延年。曾在蜈蚣山麓筑向源书屋,自题诗道:“向源书屋倚山隈,小小柴扉逐涧开。云气入窗浓欲雨,树阴覆砌碧生苔”,“秋麝落香随处有,岭猿寻果逐人行,林深古木拖烟色,雨过空阶落叶声。”著有《复初子稿》、《省斋集》,善行草。

叔和,名郭恺。永乐年间山洪突然爆发,浮尸漂满婺江,叔和请人打捞上滩,等候亲人认回埋葬,无人认领的统一买地给予安葬。正统四年大旱,出粟二千五百石赈饥,朝廷降旨旌表为“义门”。著有诗文集《时习斋稿》、《灵湖集》。三元及第、兵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淳安商辂为其撰墓志铭。他的长子郭仲曦,号东郊,丰格魁梧,十三岁师从进士、通政龚全安,二十四岁应贤良诏,授南京都察院照磨。有同僚庐陵杨均鼎刚到任就不幸病逝,他具棺买舟让杨的家属可以带回安葬。宰相杨士奇听闻此事,大为赞赏,升为广东道监察御史,屡次奉勅巡警居庸、天津、龙门等险塞。年三十九卒于官。在村东筑有东郊草堂,自称“东郊缚茅屋,近接紫岩西,绕水栽菱沼,围山种药畦,琼瑶梅晚吐,弦管鸟春啼”,著有《东郊草堂诗稿》。

叔和幼子名郭昕,一名冕,字仲初,仪观伟然,风度凝远,以易经中景泰元年(1450)乡试第九名,与侄子仲颐同榜,当年灵湖开出并头莲,一时传为美谈,官至云南道御史。

灵湖风光不输杭州西湖。郭时颐有诗赞道:“廿年不蹑淋湖胜,修竹依然旧日清。醉后错疑湖上路,东风吹落鹧鸪声。”正统年间,这片湖光山色之间迎来了一位翩翩少年,他就是后来被誉为八婺儒宗的枫山先生章懋,他寓居在美丽的灵湖之畔师从郭仲初、郭时颐长达一年之久。难怪乎后人童品这样评价灵湖山水人文之胜:

“静轩卜居湖左,宋杜氏五高之址。其地灵秀,双登科第,居兰台,任粉署,官内翰,名曰巨族!”

《兰溪棹歌》原序及译文

《兰溪棹歌——诗路兰溪文化寻踪》解读汪启淑

诗意兰溪 | 1.兰溪的古地名是否属于姑篾

诗意兰溪 | 2、爱煞溪山凝碧处

兰溪棹歌 | 3、慎独斋前的那棵树

兰溪棹歌 | 4、城南那片临水高楼

兰溪棹歌 | 5、有关胡应麟的一段公案

兰溪棹歌 | 6、兰溪的篆刻艺术

兰溪棹歌 | 7、中洲寻芳触乡思

兰溪棹歌 | 8、兰江边上的那些风景

兰溪棹歌 | 9、兰溪的传统节日民俗记忆

兰溪棹歌 | 10、兰溪的造船业

兰溪棹歌 | 11、灵洞山房今何在

兰溪棹歌 | 12、望江楼上的梦橹声

兰溪棹歌 | 13、福建会馆的天妃宫

兰溪棹歌 | 14、石门槛的唐家花园

兰溪棹歌 | 15、西门外,只见官舫不见官

兰溪棹歌 | 16、孟婆庙里的香火

兰溪棹歌 | 17、一瓣余香出和安

兰溪棹歌 | 18、幽居庵的戏曲文化

兰溪棹歌 | 19、一百年前的兰溪水果

兰溪棹歌 | 20、兰阴深处兰阴寺

兰溪棹歌 | 21、南山的同仁塔

兰溪棹歌 | 22、横山上的浪漫诗意与艰难记忆

兰溪棹歌 | 23、大云山东南峰“山意亭”考

兰溪棹歌 | 24、兰溪的道家高峰和大仙传说

兰溪棹歌 | 25、高眉山的故事

兰溪棹歌 | 26、新安阁与兰溪的徽商朋友圈

兰溪棹歌 | 27、金龙庙与板桥

兰溪棹歌 | 28、兰江边上的武安王庙

兰溪棹歌 | 29、女人最爱去的花园巷解元坊

兰溪棹歌 | 30、桃花坞里乐颜斋

兰溪棹歌 | 31、兰溪自古小苏州

兰溪棹歌 | 32、灵泉寺与告天台

兰溪棹歌 | 33、香菇(菰)老板退妾生子

兰溪棹歌 | 34、瀫水驿与鸬鸟船

兰溪棹歌 | 35、马鞍徐的美味

兰溪棹歌 | 36、仁惠寺前的灯会

兰溪棹歌 | 37、中秋日的偷瓜习俗

兰溪棹歌 | 38、横山殿求雨记

兰溪棹歌 | 39、寒食节的红杜鹃

兰溪棹歌 | 40、栖真寺畔的“三苏墓”之谜

兰溪棹歌 | 41、大云山、挂榜山、大寺山那些充满乡愁的地名

兰溪棹歌 | 42、东门外的五贤祠

兰溪棹歌 | 43、兰溪历史上的老“教育局长”李白夫

兰溪棹歌 | 44、摄胜楼前的猫竹

兰溪棹歌 | 45、洞源栖真院枯木复荣记

兰溪棹歌 | 46、胡应麟的二酉山房

兰溪棹歌 | 47、兴教禅寺豢龙潭

兰溪棹歌 | 48、东南西北中,兰溪在心中

兰溪棹歌 | 49、神池里的红蟹与仙人洞的云

兰溪棹歌 | 50、密山观音岩

兰溪棹歌 | 51、说说石关与嵩山两个古战场

兰溪棹歌 | 52、能仁塔院草深深

兰溪棹歌 | 53、杨家堰外打鸳鸯

兰溪棹歌 | 54、聚星楼里忆风流

兰溪棹歌 | 55、杨家堰外打鸳鸯

兰溪棹歌 | 56、范公墓与望云桥

兰溪棹歌 | 57、面朝蛟湖 菊圃花开

兰溪棹歌 | 58、永昌水流塔山西

三白草堂小李渔
他向世界白了三眼,一白为人须清白,简单点好;二白为市须傻白,糊涂点好;三白为文须明白,通俗点好。正所谓白一眼不足为奇,白两眼怦然心动,白三眼引人入胜,此为自由呼吸之三白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