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 | 48、东南西北中,兰溪风景在心中

文摘   2024-10-06 00:11   浙江  

No.48

陇麦呈祥循义里,

秋芳成锦石凉亭。

争如明远吟楼上,

日见香山佛髻青。

原注:咸淳壬申岁纯孝乡出瑞麦图,刊于石置壁上,循义里名也。石凉亭,去县南二里许,亭旁有小菴,岁艺秋色最佳。明远楼在城北隅胡玹所居,徐君善行,有明远楼宴集诗序。香山亦在县北,其山富玉兰,故名香山。

词语注解:

1.陇麦:指宋碑“瑞麦图”。

2.循义里:纯孝乡循义里,即女埠(今属黄店)。唐建县以后属望云乡建业里,又称双龙镇。宋时为纯孝乡循义里。

3.董坦:宋咸淳年间(1265-1274)进士,典集有失,科年无考,授职不详,详址待考。

4.薛至善行无考。

5.秋芳成锦,指岁秋菊花五颜六色开如锦绣。

6.石凉亭:现今的马公滩,咸丰年间兵毁。亭旁小庵,名失考。

7.明远楼:光绪《兰溪县志·古迹》载:明远楼,前志:在城北隅,元季胡玹,字伯玉。建楼,左瞰池,幽竹嘉卉,殊饶野趣。徐原有《明远楼宴集诗序》今废。

8.香山:址在香溪镇香头集镇紧靠之东,即今之塔山,现已有许多农户住在香山之上。

9.佛髻:是指形如佛头之上的发髻;青,指青翠,景色秀丽,也指香山寺香火旺盛,香烟缭绕如佛髻。

10.胡玹:为元至顺间人,时乱典失而无考。徐原,字均善,亦作君善,少从吴师道学,博洽群书,以诗文名世。明洪武初以贤良征,授翰林待诏。历任福建、江西试事。

这道棹歌是清人汪启淑(1728—1799)《兰溪棹歌》百首中的第48首。内容环绕兰溪东南西北四方,涉及面极广,跳跃性极大。西有黄店镇的瑞麦图宋碑,人物牵涉到董坦、薛至;南有马公滩石凉亭;东有云山街道明远楼,说及到胡琼、徐善故事;北有香溪镇香山,它道出香山因何而名。

试析:

第一句“陇麦呈祥循义里”,“陇麦呈祥”是指“瑞麦图”之内容,“瑞麦图”并不是一幅图画,而是记述歌颂美好生活的诗词歌赋,“瑞麦图”刊碑于壁,此形式兴盛于宋至元。此“瑞麦图”石碑,是南宋咸淳八年(1274)刊于石碑置壁上。如歌所吟,表示对当时农村美好生活的赞颂。它是董坦、薛至两人事绩。可惜此碑今已废。

元代文学家陆文圭(1252—1336),字子方,号东墙,江阴人,他曾于宋时作《题万户府瑞麦图》,载于此,予以对照参悟。

题万户府瑞麦图

宋 陆文圭

河中之野木连理,文人作颂何所美。

鲤湖之水莲双葩,史臣纪异不足夸。

木叶饮来岂堪食,莲花远观空有色。

由来上端是岂年,芙蓉池外麦连天。

一茎三穗攒秀颖,好事军中万口傅。

阅武堂成政多暇,刀剑不如牛犊价。

老农紧饭看升平,奇禅异产从天下。

香饵先收夏陇云,雪匙可卜秋田稼。

绝怜西蜀杜参谋,困包空怀当世尤。

崆峒麦熟无人彷,且间王师休未休。

第二句“秋芳成锦石凉亭”,表达了对石凉亭的赞颂。石凉亭云山街道去城南二里许,至岁秋时分,亭旁盛开秋菊,五颜六色,状如织锦,亭旁有一小庵,每岁至暑秋就亭避暑,亦或欣赏山水秋景,欣赏兰城云山,兰阴山之风景为绝妙之处。整个兰溪境内,从未见有全由石料砌就的凉亭,可谓独一无二。至今已无存,着实为之叹息。

第三句“争如明远吟楼上”,明远楼位于城北,如志所载,“左瞰池,幽竹嘉卉,殊饶野趣”,其景优美。至今,不知《明远楼宴集诗序》于今是否存于世?

第四句“日见香山佛髻青”,香山址在香溪镇香头集镇东,香山之名原于兰陵,据《光绪兰溪县志》载:“由虎洞山下延庆岭至屏风山折而左行为香山。”【名胜志】:“县北三十里山产玉兰无叶而花白有香故名,俱九都六图。”实则是延庆岭至屏风山先折而左行为东山,再延至香山 ,东山与香山系同一山系,相距仅隔一塘不足百米之遥。山上无叶玉兰之说,早见于《万历兰溪县志》,“村东南香山盛产无叶玉兰,兰花飘落溪流,水泛瀫波之纹,幽香十里,故称香溪。”无叶玉兰是一种名贵兰花品种,可谓之极品兰花,是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又异于它类,它先开花而后长叶,一旦长出叶,花即谢,花叶两不相见,秋季孕育,冬藏养分于花蕾,而次年春开花。此花属高大乔木类品种,寿命可达千年。

香山上有香山塔院,香山塔始建于盛唐,再建于宋宝庆初年(1225—1227),重建于万历年间(1617),香山寺属塔院一部分,始建年代应与塔差不多时间,一直香火旺盛,青烟缭绕,也可称之为“佛髻青”。香溪儒学、润州通判范浒先生(1102年考中进士)所作《香山塔院》诗一首:“杖黎闲步到禅林,柳内蝉声相应鸣。但使心随鱼鸟适,何如乐向孔颜寻。平看晴翠当窗满,旋决潺湲绕砌深。欲奏高山流水调,百年天地几知音。”《正德兰溪县志》载曰:“无名氏诗,招堤登览处,野客舆偏浓。路入千层翠,窗涵万叠峰。溪声来小院,云影落长松。幸对老僧榻,焚香话苦空。”可见香山景色之美如佛髻。

香山寺曾毁于(1861年)发逆之手,于民国初(1921)重建,至今香火旺盛,亦堪当汪启淑的“佛髻青”之意。

香山书院,香山寺侧。明时香头章氏有许多进士举人出身者,幼时曾就读于此书院,如章存德、章俊等,章品既读书于此书院,致仕后亦曾教授门生于此,逝后亦葬于香山寺侧,今墓还在,年久失修,不知情者难觅其踪。

据兰溪文史与文献研究会蔡予新会长考证,香山脚还有唐代存留窑址。

香山蕴藏着兰溪香溪深厚的文化底蕴呢!

《兰溪棹歌》原序及译文

《兰溪棹歌——诗路兰溪文化寻踪》解读汪启淑

诗意兰溪 | 1.兰溪的古地名是否属于姑篾

诗意兰溪 | 2、爱煞溪山凝碧处

兰溪棹歌 | 3、慎独斋前的那棵树

兰溪棹歌 | 4、城南那片临水高楼

兰溪棹歌 | 5、有关胡应麟的一段公案

兰溪棹歌 | 6、兰溪的篆刻艺术

兰溪棹歌 | 7、中洲寻芳触乡思

兰溪棹歌 | 8、兰江边上的那些风景

兰溪棹歌 | 9、兰溪的传统节日民俗记忆

兰溪棹歌 | 10、兰溪的造船业

兰溪棹歌 | 11、灵洞山房今何在

兰溪棹歌 | 12、望江楼上的梦橹声

兰溪棹歌 | 13、福建会馆的天妃宫

兰溪棹歌 | 14、石门槛的唐家花园

兰溪棹歌 | 15、西门外,只见官舫不见官

兰溪棹歌 | 16、孟婆庙里的香火

兰溪棹歌 | 17、一瓣余香出和安

兰溪棹歌 | 18、幽居庵的戏曲文化

兰溪棹歌 | 19、一百年前的兰溪水果

兰溪棹歌 | 20、兰阴深处兰阴寺

兰溪棹歌 | 21、南山的同仁塔

兰溪棹歌 | 22、横山上的浪漫诗意与艰难记忆

兰溪棹歌 | 23、大云山东南峰“山意亭”考

兰溪棹歌 | 24、兰溪的道家高峰和大仙传说

兰溪棹歌 | 25、高眉山的故事

兰溪棹歌 | 26、新安阁与兰溪的徽商朋友圈

兰溪棹歌 | 27、金龙庙与板桥

兰溪棹歌 | 28、兰江边上的武安王庙

兰溪棹歌 | 29、女人最爱去的花园巷解元坊

兰溪棹歌 | 30、桃花坞里乐颜斋

兰溪棹歌 | 31、兰溪自古小苏州

兰溪棹歌 | 32、灵泉寺与告天台

兰溪棹歌 | 33、香菇(菰)老板退妾生子

兰溪棹歌 | 34、瀫水驿与鸬鸟船

兰溪棹歌 | 35、马鞍徐的美味

兰溪棹歌 | 36、仁惠寺前的灯会

兰溪棹歌 | 37、中秋日的偷瓜习俗

兰溪棹歌 | 38、横山殿求雨记

兰溪棹歌 | 39、寒食节的红杜鹃

兰溪棹歌 | 40、栖真寺畔的“三苏墓”之谜

兰溪棹歌 | 41、大云山、挂榜山、大寺山那些充满乡愁的地名

兰溪棹歌 | 42、东门外的五贤祠

兰溪棹歌 | 43、兰溪历史上的老“教育局长”李白夫

兰溪棹歌 | 44、摄胜楼前的猫竹

兰溪棹歌 | 45、洞源栖真院枯木复荣记

兰溪棹歌 | 46、胡应麟的二酉山房

兰溪棹歌 | 47、兴教禅寺豢龙潭

三白草堂小李渔
他向世界白了三眼,一白为人须清白,简单点好;二白为市须傻白,糊涂点好;三白为文须明白,通俗点好。正所谓白一眼不足为奇,白两眼怦然心动,白三眼引人入胜,此为自由呼吸之三白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