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在转一则视频,是上海最炙手可热的流量明星胡歌主演的,标题叫:“上海老适宜额”。视频中的胡歌还是标志性形象,干净、礼貌,大概意思是说上海除了繁华之外,还有“软实力”,就是上海人的素质,于无声处让人感觉舒服,所以有了这句宣传语:“上海,老适宜额”。但这条视频一经公布,就引发了争议。不少老上海人非但没有感觉“适宜”,反而“不适意”起来。为啥道理?因为“上海老适宜额”这句话短短六个字,有两个字也就是三分之一,用的字是不对的。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看这段视频。
事实上除了“适宜”,“额”字的用法也是值得讨论的。“额”字在上海话中的读音是“nga”,额骨头不能说成“呃骨头”。用在这里,也是把普通话读音用到了上海话中。关于上海话里的语气词“er”,我看有很多种写法,如“呃”,如“搿”,也有直接用拉丁字母“er”或“eh”的。照我看来,语气词原不必追根底,只要读音对,都可以。但用“额”,音不对。“上海老适宜额”,如果用上海话来读,是“上海老适ni nge”,是不是完全不是那个意思了?
上海老适宜额
让老上海不适意
前几年笔者就说过,要推广普及上海话,仅靠中老年人不行,需要有年轻人的参与,胡歌这样的顶流明星来,最好。果然,随着电视剧《繁花》的热播,上海话终于熬出头,成了年轻人的时髦。但随之而来,也引发了关于上海话读音的讨论。年轻人的上海话标不标准?要不要用所谓的“正字”来写上海话?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讨论甚至辩论,自媒体想怎么写,睁一眼闭一眼也就算了。但像“上海发布”这样代表上海形象的官方媒体,还是应该说标准上海话、用规范汉字。注意我这里用了“规范汉字”这个词,很多人因为对方言不了解,故意用僻字或同音字来写方言,这种拼写非但起不到普及推广上海话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适宜”和“额”都是经常会用错的。甚至上海话的粗口“ce na”也被写成了“册那”……
上海人的“适意”体现在细节中
关于方言的问题暂时谈到这里,上海人的“适意”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细节中,虽然用错别字,但瑕不掩瑜,胡歌主演的这条视频拍得还是不错的。比如冲咖啡那段就很真实,我经常看到咖啡师即使用一次性杯子做拿铁,也会细心地拉花,其实这些拉花盖上盖,喝咖啡的人是看不到的,但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考究,正体现了上海人的素质。不久前我到法国巴黎参与赛事转播,有一天中午走进一家中餐馆,点了一份麻婆豆腐饭。餐厅老板盯着我看了一会儿,一声不响端来两碟小凉菜:毛豆榨菜和腌黄瓜。都是旅途中的上海人心心念念的家乡味道。原来那天我穿了一件T恤,胸前有一个上海词:结棍。老板送完小凉菜,忙他的去了。我默默吃完我的饭,也没有去打扰他。但我知道在孤独的旅程中,今天遇到了同乡。彼此没有说一句话,心却是相通的。上海人的“适意”,或许就在于此吧。可惜这样含蓄的“适意”,已经“向晚意不适”,甚至要“礼失求诸野”了。
额……
最近我还写了
邓小平和奥运会有关的巴黎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