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社交平台看到不少朋友在转载导演胡雪桦、主持人曹可凡发的信息,观众非常熟悉的演员郑佩佩走了。人们喜爱郑佩佩,因为她早年在张彻、胡金铨等导演的武侠片中英姿飒爽的表演,也因为她中年出演周星驰的喜剧片《唐伯虎点秋香》,还在李安的《卧虎藏龙》中演过让人印象深刻的“碧眼狐狸”。郑佩佩近年来在电影中多以“老旦”形象出现,有时携女儿原子鏸一起出通告,人们大多认为郑佩佩已是垂垂老矣,其实她1946年出生,今年不满八十岁,没到“平均寿命”就离开,不免让影迷唏嘘。郑佩佩无论在电影里还是在综艺节目中出现,都是笑眯眯的,一付眼睛和一对酒窝仿佛会说话,如今撒手人寰,更让人感到生命的无常。郑佩佩虽然是港台演员,却是不折不扣的上海人,八年前我读过郑佩佩的回忆录《回首一笑七十年》,写过一篇关于她的文章。如今旧文重读,不免对郑佩佩其人,以及她那一代上海人的命运,多了一点感慨和喟叹。
郑佩佩1946年生于上海,父亲姓蒋,浙江绍兴人。曾当过巡捕,后开过墨水厂。这两项经历无论哪一项放到1949年以后都是说不清楚,所以按照郑佩佩的说法,“发配”去了内蒙古,人怎么样了?书里说:“不知所终”。郑佩佩的母亲是父亲的外室,上海话叫“小老码”,郑佩佩在几个子女中年龄最大,是大阿姐。解放后“划清界限”,姐弟几人都跟母亲姓郑,但三个女儿的名字里都在父亲的字“上佩”里用了个“佩”字,分别叫佩佩、保佩和小佩。
郑佩佩的父母
郑佩佩小时候家住淮海中路淮海电影院隔壁的飞龙大楼,后来搬到淮海西路。小学就读于世界小学(现在的淮海中路二小),中学在市三女中,读到初二跟母亲去的香港。郑佩佩虽然只在市三女中读了两年,但对母校感情很深,书中有一章专门写自己的老师同学。
淮海中路飞龙大楼
郑佩佩童年照
市三女中上课时读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郑佩佩影响至深。书里不止一次提到:每当遇到困难时她都用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勉励自己:“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后悔……”去香港的时候,十几岁的郑佩佩是个“红孩子”。
戴红领巾的郑佩佩
郑佩佩和中学同学郑薇在武康大楼前合影
照片拍摄于1998年
因为从小练过舞蹈,身手矫健的郑佩佩到香港后进入演艺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演了很多歌舞片和武侠片,是邵氏影业公司的台柱,和港台众多大导演、大明星合作过,其中《大醉侠》《毒龙潭》等,都是华语电影中的经典。
《大醉侠》剧照
《大醉侠》工作照
右为大导演胡金铨
她的一生经历非常丰富,简短来说分几个阶段:在上海时,她是个有舞蹈专长的好学生;在香港,他是个擅长武打的大明星;结婚以后,她在美国怀了八胎,其中四胎流产。期间她在美国当过华人电视台老板、当过记者主持人,当过健美操教练,还做过各种生意;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她和前夫离婚回归华语娱乐圈,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真人秀……文武昆乱不挡,同时成了星云大师的弟子,参禅学佛。
郑佩佩结婚照,婚纱是她自己动手做的
郑佩佩的人生可以用一个上海话里的字来形容:“jia”,茄?笳?不知怎么写,上海人都懂,能干的意思。说起来郑佩佩这一代人,无论是留在大陆,还是去了香港、台湾、东南亚、美国……他们的命,苦。他们的一生,避不开颠沛流离,他们的生活,一点一滴都靠自己的一双手。郑佩佩比我父母年龄小一点,但差不多可以算同龄人,“四零后”。读郑佩佩的自传,仿佛读到那一代上海年轻人的命运、奋斗、无奈,挣扎和爱恨。
邵氏时代的郑佩佩
无论走到哪里,郑佩佩始终是个上海人。她乡音未改,快人快语。别看她总是礼貌地笑脸迎人,但她是个有原则的人。对身边的人和事,她有自己的看法,绝不“和稀泥”。她的书写得真实自然,绝不矫揉造作。比如巩俐,比如许晴,比如凯丽……她都有精彩而独到的描写。邵氏时代的老同事,就更直言不讳。也许,她阅尽世事又皈依佛教,七十年的人情世故在她看来,无非是“回首一笑”罢了。没有想到的是,后来她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已经是病人的形象,听说是得了重病。一个看上去那么快乐和健康的人,没想到衰老和死亡来得如此迅疾。斯人已逝,但她的青春年代的身手和晚年慈祥的笑容还是永远地留给了观众。
郑佩佩和巩俐
笑容留给观众
一路走好
本文大多数照片翻拍自郑佩佩自传《回首一笑七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