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扯这段闲话,原为说一说“我要她来不来她”,实在是蒋调的经典。传统礼教社会中的公子虽说养尊处优,但“祖父严命难违拗”,终究“我要她来不来她,我不要她偏来她”,这是无可奈何的时代悲剧。据说如今很多年轻人选择“躺平”,一大把年纪不要说结婚生子,连朋友都没有谈过,父母急死,恨恨地说:“倒不如老法包办婚姻,我早就子孙满堂了!”这是中国文化转的一个圈子,未来会转向何处?实在无从得知。还是回来讲评弹。1949年以后,传统艺术面临转型,评弹却迎来又一次艺术高峰。一批民国时代颇有艺术成就的文人因为各种原因,或进入院团担任专业编剧,或从事评弹创作撰写剧本唱词,在评弹创作者的署名栏,人们看到陆澹安、陈灵犀、平襟亚、姚苏凤、陈蝶衣……等众多熟悉的名字,他们的加入也让很多评弹的“新书”依然焕发传统艺术独有的神采。中篇评弹《家》的作者马中婴,也是机缘巧合开始评弹创作的。
老电影《家》剧照
孙道临、黄宗英的表演
马中婴(1917-1988)苏州人,吴县乡村师范学校毕业在光福担任过小学校长。抗战期间到重庆,参加话剧演出。1949年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职,还担任过《大众电影》编辑部副主任。1954年调到当时的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即今上海评弹团)担任编剧。他的创作以现代作品为主,传唱至今的经典作品有《家》和《青春之歌》。另外长篇评话《隋唐》、弹词《闹严府》《顾鼎臣》,弹词分回《换监救兄》等的整理工作,他也参加了。看到此处,我又“不疑处有疑”,忽然有个疑问:不知这位马中婴先生的长相如何?有没有照片留下来呢?上网搜索,苦无头绪。结果被我在1949年的老电影《三毛流浪记》中,发现了“马中婴”的名字。没错,当时还在话剧电影界工作的马中婴,在这部戏中跑了个龙套,扮演了富贵人家的卫士。当王龙基扮演的三毛和他的穷朋友们大闹公馆时,后来写出“受苦受难为了家”的马中婴冲上去驱赶,吃相还蛮凶霸霸的来。
流浪汉三毛和穷朋友大闹公馆
卫士向老爷汇报情况
马中婴扮演卫士乙
杜雷扮演的老爷
马中婴是惊鸿一瞥的背景板
九岁时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
在《三毛流浪记》中客串表演的扮相
上官云珠的女儿姚姚
在《三毛流浪记》中的表演
电影拍好,剧组解散。主角也好,龙套也好,脱下戏服,各自走向自己不同的人生。可惜的是马中婴写的中篇评弹《家》没能完整保留下来,只有蒋月泉的这段唱,成为不朽经典,过了多年依然感动人心。